今天仍然是不想上学的一天
到现在为止,已经习惯网络教学后,我是一点也不想开学。全中国大学生都因疫病闲置在家时,我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有相同的想法原因很单纯,当然是因为家里更方便,而且伙食更好啊。没门禁,不断电,不断WiFi,洗澡也不用掂量水卡……诸多良处啊。反正宅女是不需要社交的。
最近两个月我都寄居在我姑姑家。她家开饭店+民宿。掌勺是大我两岁的表哥。还有读初中的表弟,两人没事就喜欢鼓捣吃的。最近渐渐有了客人,生意不是很忙,在方便他们鼓捣吃食的同时,也方便了我去后厨捞吃。他们很愿意在客人点餐时,多炒一点,让我尝个味儿。
昨晚晚餐有道菜是春笋炒猪皮。以前我没吃过这种吃法。大概是表哥自己随便搞点边角料炒出来的野路子。最近广东降温。今年过年广东还是大太阳,穿短袖的气温。倒春寒除了下雨没有其他原因。虽然穿上了厚夹克,可是春笋也跟着来了。
我是属于厨房自给者。只能应付一下自己的吃食。在周遭亲友里属于厨艺不太好的一类。他们有空都不太愿意让我下厨。难吃倒不至于,只是他们都是有自己品味的“食客”,实在看不上我那点小伎俩。
所以对于那倒菜的做法我只是一知半解。只知道春笋焯水,和煮得软烂的猪皮一起炒制。里面放了些干辣椒、大葱。有点像干锅菜,盘底没有一点水。但是春笋爽脆清爽,切丝猪皮软糯Q弹,口感非常好,咸香辣。
之前用来煮烂猪皮的汤也没浪费。用来煲了粥,煲的是胡萝卜玉米粥。素食里有些猪油类的物质,会让原本的食物焕发新的光彩。原本乳白色(脂质小颗粒)的汤,可能有些腻味,但是煲素粥后,两者中和,互为承托。再放一点白胡椒丰富味觉层次,难道不是人间极品吗?
想到这我就不禁悲哀——学校里没有好喝的粥。主要是甜粥流,好不容易有个皮蛋瘦肉粥和青菜粥,前者略带腥气,后者完全是用味精吊的素粥。算是没有灵魂的一类。大概北方人不太喜欢咸粥,南方人又不怎么看得上,于是销量一直不好。
一到夏天,饭桌上基本没什么米饭。往往早上煲一杯米——那点饭吃一天也不一定吃得完。天气亚热,食不下咽。粥成为夏天的主食的热销。再炒两三盘菜,搞个汤。不管煲的粥是白粥或是其他什么,菜肯定都是要炒的,汤也是要煲的。 其实大多数人家都是煲白粥,缘于姑姑家有个一岁多的小侄女。于是我们全部人都沾了她的光,早早喝起了营养粥。
今午喝的是什么营养粥呢?淮山肉沫粥,鸡汤吊地。若是没有鸡汤,搞点鸡骨头,或者其他随便什么骨头,丢进去煲粥也不错。因为有些脂质,所以比味精吊汤多一股醇味。当然,也更容易发胖。
以前有一次和一个北海的学姐去长沙玩。第一天早上我们就在宾馆接到她堂嫂的电话——叫我们过去家里吃早餐(离得特别近)。虽然有点遗憾错过了长沙远近闻名的面馆。但是发生了有趣的事情。
堂嫂是湖南本地人,具体是哪里已经忘了。那天我们吃得也是粥,去的时候,堂嫂还在炒小菜。大清早就炒菜很麻烦?其实就是把现成的酸豆角炒起来。
喝粥,腌渍菜一直都备受青睐。
湖南人表嫂身量很高,炒起菜来也是湘妹子风格。我俩还在客厅就闻到了辣椒炝锅的味道。抽油烟机和厨房门都没挡住她散发魅力。我两不禁食道一紧。那时,我和学姐是在长沙夜市吃份卤虾都会辣哭,要中场休息的人。当然现在学姐还是不能吃辣,而我段位已经甩她一大截了。
其实最后上桌才发现,只有那么一个菜是非常辣,其他几个小菜都只是浅尝辄止。北海出身堂哥的饮食从完全不辣的口味向着辣转变。期间聊到粥这个事。堂嫂说她从小喝粥都只加白砂糖,是和堂哥在一起后才开始这么吃。堂哥笑着揶揄自己的老婆,“你要是真这么好养就好咯!”年轻夫妇间的狗粮羡煞我俩单身狗。
我们那时在那待了几天好像就吃了几天早餐粥。每天堂嫂都会打电话过来,不但留吃早餐,还留吃晚饭。我们在橘子洲头,看夕阳掉落对面山顶的信号塔时,她打电话过来催促,“你们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啊?吃饭了啊。”然后我俩又跑去吃晚饭,过后接着跑出去逛。逛得累了,第二天都会想睡晚一点,但是堂嫂的爱意滔滔不绝。大清早一个电话又打过来了——吃早餐了。盛情难却,每天高兴并痛苦地拖着困乏的身体跑过去吃早餐。
一碗粥下肚。哪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当然是跑出去接着嗨啊,晚上回来吃晚饭就成。堂嫂没有比我们大太多。再者之前,在那之后,她对我而言都完全是陌生人。我是她夫家堂妹的学妹。虽然关系隔了好几层,但是我那几天也仍然备受偏爱啊。十分感谢!而且她煲的白粥,软糯清香,还有有点微辣的小菜,非常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