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迷茫
*也许我根本没读懂,这是写给自己的日记
海明威的迷茫 新冠疫情期间,买来几本海明威的书,重拾儿时未曾读进去的《老人与海》,另外买了本《永别了,武器》和一本短篇小说集。(没想到的是,《老人与海》里便附有几篇十分不错的短篇,幸运的是与那本短篇集重叠的篇目唯有著名的《乞力马扎罗的雪》) 最先看的《永别了,武器》,原名Farewell of arms带双关意,似乎既指永别战争,又是永别爱人。 这本买的是上海译林,林疑今的译作,差得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这个文气的名字并不费力地记住了。在严肃的作品里,上一行还带着浓烈的翻译腔,下一行就对接吻描写成“我们亲嘴了。”怕是乡土文学都没这么大白话。当下就感觉十分迷惑,更迷惑的是全文的反问句基本采用了“岂不是…”的问法,这岂不是很荒唐么。 我十分怀疑是他的翻译让我没法更好体会原文之意,但我仍对结局有着深刻的印象。主角亨利的爱人巴莱克产下孩子后大出血,亨利在门口不断地重复:“求求了,求求了上帝,拜托让她活下来…”一直在重复,这个那么重视的女人是他最初觉得“玩玩而已”的人。又或许是他除了她,一无所有。这分明就是爱情小说,不像战争小说。可这爱情的悲剧总让我关联起战争的主题,似乎是爱情的悲剧也是战争的悲剧,是战争摧毁了这一切。亨利的战争结束了,亨利的爱情也结束了,战争过后,没有人能拥有任何。原谅我不负责地关联,我就是这么乱想的。亨利有的只是迷茫,他最后在雨中走回了宾馆。 海明威的笔下似乎没有happy ending,每一个主角都陷入迷茫与痛苦之中。《乞力马扎罗的雪》里男主男作家与女友出行打猎意外坏疽,相比女主(也像我们每个人的反应)的祈祷,男主颓丧地推开她,回想一生如何在金钱面前折腰,有多少曾经想写的故事却始终没写下来,不抱着任何希望,最后在梦与现实的交织中失去。迷茫。《杀手》里,男主得知自己被人追杀,却颓颓然躺在床上,也许害怕不想出门,但更多怕仍然是那种迷茫,他放弃逃离机会,不想逃了。海明威没有解释更多,笔下看似描写的情绪与态度比剧情更多,那种扑面而来的颓丧与迷茫,迷茫与痛苦,似乎是每个角色必备的。 我喜欢《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买醉的老人引起酒馆年轻的服务生不满,因为年轻的服务生想早些回家与妻子相拥。他赶走老人,店里另一个老点的服务生也被迫提前离开。紧接着竟然写的是这个服务生而不是老人,但无所谓,他们看起来都是一样的。老服务生走进一家酒吧,点了杯虚无。那的服务生觉得他有病。他后来又肚子回到小房间了,他没有找到他所希望的干净明亮的地方,或者是被赶走了,最初打工的那个酒馆是那个明亮的地方,而现在只有小房间,只有自己一个人。书里写道最后说:“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很多失眠人吧。” 他多迷茫啊,他进酒馆点了杯虚无,他还是个失眠人。年轻的服务生有的,他什么也没有。 我觉得海明威也是迷茫的。无意义的一战打击每一个心怀热枕的人,每个想要奉献自己的人,打击海明威的一切。海明威或许就像Farewell of arms的亨利一无所有,是老服务生一样的失眠人,当然他或许也是《老人与海》的坚毅的老人,但仍然是孤独地被战败,迷茫地归返,他是迷茫的一代。 谁又不迷茫的,我觉得我也是迷茫的。区别在于他经历的是战争,而我什么也没经历。明明什么也没经历,也是会迷茫的不是么。自去年六月目睹的抗争后,迷茫自己的身份认同是什么,迷茫自己的社会价值是什么,迷茫从前的价值观,迷茫着未来的出路。现在不也是么,每日清晨五点五十在床头的犹豫,面对突然增值的考期,面对未来的选择。 你认识我的话,就知道我希望读新闻系。但这里新闻还有出路吗?既然没出路,那我为什么要努力,考一本和二本区别在哪里,噢,区别在于能为父母省多少钱。我的知识与追求全部在现实生活中兑现衡量的,那他们的价值呢?又找不到价值,又没有出路,要怎么走下去。我想的方法是出去,我想去读CUHK,可又怎么做呢,钱呢?而且既然未来可以考去CUHK,那当下用多少分考来的大学,对我的意义就真的仅仅剩下可以省下多少钱的事情了。 老师当然也会说你不用理这么多,加油就行,此时此刻都是为了未来更好,所有人都会这样勉励的。可是这没有理由,老师这么鼓励你坚持的唯一理由不就仅仅是为了他的名额么。我挺爱学习,我也爱知识,可是为什么当下的一切,都是迷茫的。 如果可以,我应该也会喜欢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坐着读书。如果可以,我又或许应该会为那份新闻理想不停下来地付出。但如果我看不见希望,我也找不出出路,或许我唯一的路就是老服务生的路,走到另一个酒吧时感叹人生的虚无,进酒吧时点一杯名叫虚无的酒,最后在被骂着神经病之中离开,在床头失眠。 最后摘录一段老服务生的一段自言自语//全都是虚无,人也是虚无。虚无和灯光便是所需的一切,加之一定程度的整洁与秩序。有些人生活其中却从来都浑然不觉,但是他知道,全都是虚无为了虚无。虚无为了虚无。我们的虚无就在虚无之中,虚无是你的名字你的王国是你的将来虚无中的虚无原本就在虚无之中。给我们这个虚无把我们的日常虚无使我们的虚无成为虚无因为我们原本就虚无了我们的虚无,请不要将我们的虚无的虚无而欢呼,虚无与你同在// 我搞不懂他为什么这么想,我搞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我只看得见这段文字似乎是讲虚无,我只觉得眼前生活如此荒谬,偶尔的实在感会被多数的虚无最后冲刷进梦中。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以上写的字究竟要表达什么,也许表达我的虚无,也许是想试图读懂海明威,或许我又根本没读懂。好的,我知道了,我被海明威搞的迷茫了。晚安,荒谬虚无的二零二零。 写完后的十分钟:我应该去读读周保松的文字了。周保松的文字很有希望。希望也和迷茫一样是不具体的东西不是么,周保松和那座城市的人,他们所追求的价值甚至我们这一代都也许不能实现,他却说:“我们没有理由绝望。”这是多么动人的希望。也许有个方向,不实在感,不确定,也能够支撑一个人这么走下去吧。晚安,荒谬虚无的二零二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