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驾驶潜水艇游手好闲「 3月存盘点 」
三月的最后一天意味着2020年的进度条已经被我若无其事地读取了25%。如此无所事事地享用最漫长的寒假,再一次赋予了我“爸妈不在家”的特权。说来奇怪,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在我所存在的二十多年里,我一直是拥有寒暑假的人。对寒暑假的拥有除了让我一直患有不轻的“开学恐惧症”外,也一直延长我的青春期。当得知身边的同学或之前的同事结婚、生子、工作晋升或购房买车,我还在视若无睹地翻手里的漫画、摆弄望远镜,以看更多的恐怖片来获取认同,完全做着和年纪不相符的“游手好闲”的事情。
寒暑假让我拥有了躲藏的特权,有了逃避成年人人生规划的避难所,有了大把可以自由支配或者漫无目的享乐的时间胶囊。但寒暑假夜让我变成了难以长大的人,让《铁皮鼓》里的奥斯卡被用作很多年的头像。所以在读到袁哲生写到一艘潜水艇时,我突然也羡慕起来,毕竟还有什么会比潜水艇更会躲藏呢?
“我只想静静地沉浸在那份完美的消失之中……我很羡慕那艘潜水艇,羡慕得几乎想要哭起来。
那时,我在心底深深渴望着能变成一个很小很小的人,然后驾驶着孔兆年的潜水艇,整天在阳明湖底下绕来绕去,把那些虾子和乌龟的眼珠子都吓得掉出来,浮到湖面上。一想到那满满一湖的眼珠子,我就得意得禁不住想要笑出来。还有什么比潜水艇更会躲藏的呢?”
但长时间的躲藏是会上瘾的。
轻易获得的时间变得没有分量,就像这个三月。当做任何事都被允许慢条斯理,那些曾经因“游手好闲”而获得静谧、独处、甜蜜的时刻,被一种愧疚的情绪所侵蚀。
“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蜷缩在树上,我看见自己用一种很陌生的姿势躲在一个阴暗寂寞的角落里,我哭了。”
这成了三月的我。
“读过”

三月除去一本电影相关的《木乃伊防腐指南》和《电幻国度》的原版图形小说存盘失败,《行星全书》读了五分之一外,一共读了五本书:一本蝙蝠侠漫画、一本图形小说、两本博尔赫斯的小诗集,一本近年大热的台湾作家短篇小说集。其中最有感触的当属《寂寞的游戏》。
“人类存在的断片性和疏离性”,张大春在《送行》的决审意见其实就能很好概括这部短篇集。“我”与少年时期的朋友,和神智不清的师长,和出走的父亲,和去世的妻子,和逝去的母亲,都是看似应该融洽、亲密的关系,更多的却是寡淡和难以开口。《送行》里没被穿上的衬衣,《父亲的轮廓》转过去的背影,《密封罐子》里被抽走的纸条,《木鱼》里被忘记的小金鱼,袁哲生捕捉到的是人情世故里不能与他人言说的寂寞和伤感。而且他本人又特别擅长用明喻,冷不丁就在句子结尾冒出一个奇妙又贴切的比喻来。除了《寂寞的游戏》,最喜欢《密封罐子》,静谧又充满神秘感。通篇的”我“都是淡泊闲散,唯有夜间秉烛、追寻突然消失的小孩的时刻是激烈且被赋予了民间鬼神故事的神秘感。这也是一本袁哲生获奖作品集,这种瞩目的成绩和作者39岁自缢的事实令人难过。
很喜欢Simon Stålenhag对科技的反思,勾勒出人类最终被神经元网络、人机一体化、反噬的整个过程。大规模死胎预示着人类造神计划的失败,神经投影仪的批量生产和投用意味着人类的陨落。虚拟与真实的药丸,人类总会享受前者。女孩穿越半面国土,带领最终由机器孕育的男孩,消失在海岸线,大有LCL之海的意味。通篇都是强烈的赛博末世感,《EVA》《黑客帝国》《银翼2049》不断涌上心头。
反倒这两本诗集由于买来后立在书桌上三年多,反倒没有了十几岁从图书馆借来读时的神圣感。但重拾每天读一点诗的习惯,随手放到桌上,在做题精疲力劲或者百无聊赖时随手翻开,五分钟便可以领略宜诺斯艾利斯的旧宅、石板铺制的街道、桃花心木的家具、雨中的花园、黄昏时的阳台、埋藏祖辈的墓园和黎明时的梦境。
当然,还是读蝙蝠侠的我最快乐:)这一册算是对算八十周年的婚姻“事故”的一点总结,贝恩超越其他反派,成为最大幕后黑手。除却secret files依然跳脱地摸不着头脑,“I'm the nightmare”以及父子相见的场景非常喜欢。情节依然是Tom King喜爱的意识流和超长独白。一想到“I'm the nightmare”和issue 12的“I'm suicide”遥相呼应,血脉喷张,过瘾。
“看过”
三月看了十五部电影,除了看了几部期待已久的新片,如《深海异兽》《隐形人》《热带雨》外,所看的内容大多来自一个2018年寒假的豆列《寒假生活》,主要以科幻和恐怖为主。
4.0。日耳曼在创设舞台场景般近未来的构想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一位领袖般的“父亲”倒下时,徒留一座只剩混凝土的“大楼”,从异乡人、领袖接班人、资产阶级再到四处流浪的年轻人,围绕在这座“大楼”间踽踽而行。20世纪的俄国,是这个明显又凝重的巨大隐喻的主角,配合漂亮至极的场景,平移镜头多到像是在看一副俄罗斯的历史卷轴。电子云层广告投屏、旧贵族豪宅和无用机器人、诺基亚铃声、第三次大战,交错出没落和奇异的废土气息,掺杂出导演的忧虑。每一章节都不断出现的俄罗斯文豪和古典音乐又闪烁出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使“多余的人”在这片废墟上重建生活。台词实在是舞台太强而引起不适。第一章实在太有科长的感觉,最喜欢最后一章,自然光线和外置音乐下的海滩。
5.0。太迷人了!真正在美与恶、纯真与复仇、甜蜜与恐惧之间的惊人体验!从开篇水汽迷蒙的浴室、霓虹洋溢的毕业舞会,到与母亲餐桌对峙,再到最后舞会惨剧、从怒火中走下祭坛般的体育馆,其中朦胧的烛光、不断随心情起伏变化的霓虹灯效、雷电在争吵中的明暗起伏、以长笛出场的Carrie都设置的何其精妙!会料到有mindfuck般的复仇却从没想到会有如此高甜的恋爱场景!最喜欢母女争吵的电闪雷鸣、二人共舞不断加快的旋转镜头、随眼神一步步发现诡计的特写和Carrie复仇时的分屏、慢镜头。最厉害的莫过于在恐怖、甜蜜又时而俏皮的情节变换中将人性的阴暗和伪善、纯真与欲孽轻而易举托出:经血与猪血的对比、花洒和消防栓的前后互文、母亲死前的坦白与死时的高潮。全片毫不避讳地展现女性的酮体的诱惑与美丽,又敢于用血浆和欲望去诋毁和中伤,最终连善意也难逃复仇。
4.0。波兰斯基真是操控观众的好手,从相信女主,质疑其精神上的疯狂,再到揭晓谜底,都是疯狂、偏执、自我怀疑的外延。他把这种惶恐不安的情绪和怀疑成功投射到观众身上,并且辅以诸如两人曾在一个极短的镜头里玩拼字游戏的细致的铺陈,才有了后来推进名字真相的解释。隔墙有耳的梦中镜头,就像有打破“第四面墙”的魔力,更不用说和魔鬼交媾的梦境里出现了教皇和第一夫人杰奎琳有多胆大妄为。只是大胆喊出“撒旦万岁”的导演自己,不会预料到勃勃野心在来年会带来多大的阵痛。喜欢米娅片子所有的服装,再提60s-70s的男女演员,心里大概只有68年的米娅法罗和76年的德尼罗。
除《魔女嘉莉》之外,《冷战》和娄烨导生日当天看的《不能提》是本月最爱的电影。整部电影正如片尾古尔德弹奏的哥德堡变奏曲一般,闪耀着古典主义沉静、纯粹、极致的美感。精妙绝伦的布光,恰到好处的现场收音,完全由情绪推动的故事,越往后越渐入佳境,直至每一帧都唤起对黑白电影的黄金时代的狂热。钟摆是爱的隐喻,由一见钟情、狂热、冒险,到打退堂鼓、嫉妒、互相伤害、和解,直至殉情,时代动荡反倒沦为恋人的背景板。喜爱导演的品味,在片中所有运用到的民歌、古典乐甚至是酒吧背景里的爵士乐,都恰到好处。导演的父母都是波兰知识分子,早年流亡德意,片尾处他写道“献给父母”。看完《冷战》的当晚,做了一个关于爱情、交织着甜蜜与痛苦的梦。
“听过”

这个月听了72张专辑,用#1001夜#这个tag来记录《1001张唱片》里随手翻到的唱片,也收获了不少惊喜。比如这张《Pink Moon》。
5.0。引起极度舒适。就像是受了极大的委屈,已经哭得抽抽嗒嗒,上气不接下气,然后你身边坐了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陌生人轻声细语地不断开导你。等呼吸顺畅下来,心率慢慢平稳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天色渐渐暗淡,脸上的泪也被初春的晚风拂干了,只剩嘴角有一丝咸咸的味道。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万物的存在也显露出其必要的理由。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路,把车窗降下来,金星已经盘踞在前方闪烁不定,你什么都不在乎,就这样在黑暗里向着维纳斯一直开。
除此之外,需要强烈推荐的是这个来自新加坡、由几位学艺术的大学毕业生组建的Dream Pop / Shoegaze乐队。再次肯定地讲,遭遇这只新加坡修鞋团不亚于2019年听到Wolf Alice : ) 看了几篇访谈后,就是几个学艺术的大学生想随心所欲的做一些音乐,歌词都是主唱写的,其他几位成员也各曾兼职于其他类型的乐队。现在大学毕业的他们并不以做音乐为生而是顺其自然、随心所欲地做一些本地演出。这种对天赋类似“美而不自知”的自然态度又酷又充满美德。
以及这一张来自澳大利亚的Shoegaze乐队,反复听了两个晚上后改为满分!其中“Sparkle“ “Auras”“Secret Wisdom”简直是mbv在《Loveless》时期的完美复制!也推荐“Stars Collide” “Rubix” “Secret Wisdom”,合成器都很耐听。
还得借机猛夸这支国内英摇乐队,听的“Spaceman”的时候完全没想到是过的内地团,非常“绿洲”,一周单曲循环,未来可期。
“玩过”
3月买了《底特律:成为人类 Detroit: Become Human》,打了三个晚上,终于成为了ps4买回来落灰三年多来第一个打穿的游戏,虽然玩出了一个人类和安卓机和平共处、起义成功的光明结局,但一点也不符合内心人类一败涂地的设想。此外,拜豆友S宝所赐,玩到了由于steam没有mac版而心心念念很多年的《伊迪丝·芬奇的记忆 What Remains of Edith Finch》。不多说,真的快乐!犹如读了一本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杂糅着一丝恐惧和大部分的好奇最终等到一个移民家族不能倾覆的命运在眼前一点点展开。喜欢Molly的奇思妙想的夜间探险,轮船上触手系简直克苏鲁;B级童星Barbara的故事则是Creepshow,漫画分镜头加Halloween麦克BGM太犯规;最温柔的是baby Gregory的溺水被《胡桃夹子》的花之圆舞曲衬托为奇妙的戏水;Lewis左手划船右手切鱼的骚操作,大概是最真实的被幻想吞噬的游戏操作体验。最后,我真的羡慕这家人的藏书,想住进双胞胎的童子军+宇航员的房间永远不出来。
“其他”
这个月有几个好的习惯:读诗、睡前听书、听podcast,希望在四月可以继续保持:)
睡前听书,第一戒除睡前手机的使用,减少蓝光的刺激导致越睡越晚,第二是充满对自己视力的担忧。从之前在Aduiobook买的外文书到现在用微信阅读的AI读书,中文图书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听podcast,第一是处于英语听力的输入,早晨洗漱时听的最多的是npr News Now和Pop Culture,时常都刚刚好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听过后最好能复盘一些好的表达,但由于太懒一次也没有:)遗憾的是,这种外语新闻节目自三月以来好像收到了某种管制,收听不流畅之外,内容也收到审核,有时新闻不能更新:(
跑步的时候听的是看理想推出的、由《看电影》主编阿朗制作的《21世纪伟大电影》。虽然不能同意全部观点,但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也受益不少。
除此之外,跑步的时候还会放一些纪录片来增加一点运动的乐趣,这个月看的最多的是《人生第一次》和《但是还有书籍》。
“最后”
三月的最后几天回顾了整个2019年,又反思了2020年以来不思进取的状态,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潜水艇水手并不能让我永久地快乐。
希望所有上瘾的事可以在四月照旧散发出迷人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