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朋友聊了四个钟头后,我懂了“云端之上”的意义!
晚上跟准备融资创业的朋友聊了四个钟头,顺便帮她缕了一份商业计划提纲出来,在撂了电话后,突然感觉有些空洞,于是在睡不着的夜里,翻着闫老师的朋友圈,顺便把那些耐人寻味的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
作为资深广告人的他,曾在分享做自媒体经验时提到他这几年运营公众号的一些心得“不要只做一个主题,不要只创作某一类题材,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深有感触。
的确,算算自己做了一年多的公众号,因为工作缘故亦或者个人原因,稀稀落落的风格不知道换过几种,每次从最初看到最近,都感觉起初的自己写的真的跟屎一样,即便现在收获一些关注,却依旧觉得不满意,不过非要说做这些的收获,那应该就是可以找到一个能够快速审视梳理自己的方式了。
放到生活中,自己也亦是如此,从乙方到甲方再回归乙方,总是在不断折腾,不断尝试过程中,理清自己,什么才是最适合。这在“宅生活”的疫情期间,尤甚。
这段时期,为了打发无聊时间,我尝试过很多自解方式,用半个月时间学了PS,也在刚学完时,意外间接了小单子,赚回了学费。
尝试视频剪辑,电脑里还存了一波剪完的关于皮蛋还有自己翻录的品牌故事,为此写了一些故事脚本,即使我并没有发多少。
学画画,研究平面设计,看国内外大量海报TVC作品。正为此,有些小确幸的我因此还接了10几张由自己设计的海报及1个品牌标的单。
写歌词,在网易云音乐入驻网易音乐人,在生活中,做一个诗人,想到什么就记录下来...我朋友圈发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为了避免被拉黑,所以这些都留在了我的备忘录里,说不准哪天写Campaign时,就用到了。
回京后的两个月独居时光真的很漫长,却也让我自得其乐,这是一个让自己静下心去快速充电的阶段,更是加深自己对于断舍离的理解。慢一点,静下心去沉淀自己,扔掉脑中和身边的垃圾。审视自己,让自己多一些尝试,多一些思考的角度。
有一段时间,有个朋友说我像把散弹枪,说实话,我为此曾怀疑过自己,后来思来想后,貌似散弹一点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在选择做每一件事时够沉,够钻就够了。至于后期,做与不做,全凭兴趣,毕竟谁也没说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学习不停,创作不止,心态永远Keep young!
文字创作的东西依旧坚持去写,创意发想的东西依旧坚持去做,胡逼叨的状态依然不变,肆意任由的初心依旧不改。
我想,自己也就足够在这四件事上一流涌进的走下去了。当然,梦依旧还是要做下去,那里有我爱的人,最想见的人。
意如巴金的那句:我之所以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
最后,分享三张在闫老师朋友圈看到的三张图,用来时刻警醒自己,也告诫自己:Head in the cloud!



我是叨姐,才疏品牌营销人,肤浅文案。
这里有故事,也有酒,就差一点盐巴。
WX:397484097
关注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