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卡生活
北卡,教堂山。当地时间15:20,4/2/2020。窗外,阳光明媚,春风微扬。
早上,一位在UNC幼儿园工作的老师的朋友圈里写到:外边的光光的树枝上,总是开满了鲜花,然后再慢慢长出新芽。是的。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花苞总是比芽苞更先感知春天的温度。或者说,芽苞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更苛刻。30°C/15°C(昼/夜)处理时,桃花5天萌动,15天达盛花期。
腊冬寒月,梅花“凌寒独自开”。世外山间“三月桃花始盛开”。无论何种生物,都保持着对温度的敏感性。刚刚过去的周二,温度攀升到了88F(31.1),今天却是64F(17.7)。不得不重新开启热空调,拿出收起的秋冬装让孩子再穿上。

一周温度变化曲线
虽然Corona Virus也对温度有偏爱性,中国的病例模型(1/23~2/29)显示<3°C时,病例的增多和温度上升有线性关系,>3°C时,温度升高会减缓病毒的传播。统计(1/20~2/19)显示Covid-19的发生率谷点在-10°C,峰点在10°C。全球范围的数据显示,COVID-19偏爱5-11°C的地方。最新的模型分析,如果气温>10°C,病毒的传播就会出现下降趋势。
所以,期待着叶苞绽放、绿茵蔽日!
1:Doi: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38201
2: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3.22.20038919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