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失去童真

童年生活注定会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如果家长常常不顾孩子的意愿,占用孩子的童年期培养我们家长认为的兴趣爱好,慢慢的孩子就会表现出不开心、叛逆、抗拒,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有甚者失去了对整个人生的渴望! ——范津 给大家分享 一个资讯:在泰国举办的一次儿童选美比赛中,一个6岁的小女孩经过多次比赛,最终获得选美比赛的冠军!这个小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大大的眼睛,浓密的头发,举手投足间都有小大人的样子,气质、样貌绝对不输成年人,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十足的美女。后来大家又深挖了小姑娘的背景,孩子从小就被培养,而且能参加的活动都不落下,有今天的成就,可想而知,孩子付出了多少。 有人羡慕别人的女儿漂亮能干,好想要一个。也有人为孩子的成长担忧,说孩子失去了童真,承担了这个年纪不该承担的压力。我们不去评判这位泰国的小姑娘是否失去了童年、是否过的不快乐,因为不同的环境下,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同的,重点是她为之努力的这件事是父母逼迫还是自己喜欢。在《小王子》中,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讲述了他的遭遇。在六岁时,他梦想成为一个画家,但他的画儿却得不到大人们的欣赏,他的梦想也得不到大人们的支持。大人们劝他好好学习地理和数学,因为那些比画画更有用。大人们好像不鼓励小孩做梦,因为觉得梦想不现实,不成熟,而他们所谓的成熟就是要“识时务”,要遵循既有的社会规范,继而让孩子成长为适应社会游戏规则的成功者。如果一个孩子说,长大后想当宇航员。大人们通常会说,宇航员哪是那么好当的啊,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当清洁工。当孩子说长大后想当个理发师时,大人们肯定会说,真没出息,理发师算什么正经工作呀,初中毕业就可以当,你还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稳定、体面的工作吧!当大人觉得孩子的梦想遥不可及时,他们会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快醒醒吧,你要现实一点。当他们觉得孩子的梦想太过于脚踏实地时,也会以社会的评价标准来告诫孩子,哎,这样的梦想太卑微了,配不上你。 最后,孩子在大人的“谆谆教诲”下逐渐失去儿时的梦想,变成了世俗的大人。更可怕的是,当下由于信息泛滥,良莠不齐,导致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断缩短,甚至出现很多早熟现象。于是,有些孩子的梦想本身就已经开始成人化,比如:有想赚很多钱的,有想买大房子的,甚至有为了享乐想当贪官的。着实令人堪忧。 一个孩子,如果有梦想,就会对热爱的事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会为了梦想,锻炼出坚韧的毅力,还有对生活的热情。但要让孩子的梦想飞翔,不仅需要大人的支持,还需要大人的引导。美国的凯瑟琳5岁时看了一个非洲纪录片,得知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非洲小孩死于疟疾。因为蚊子太多,蚊帐太贵,他们买不起。凯瑟琳下决心拯救非洲儿童,她省下了自己的早餐钱。妈妈得知后,用10美金帮她买了一个可供4个儿童用的大蚊帐,然后帮她邮寄给慈善组织,还陪她到跳蚤市场,贩卖旧书、旧玩具、旧衣服。但这些,对非洲儿童的帮助很有限。凯瑟琳于是想:别人买我的东西,给我钱也是做善事呀,我要给大家发奖状。于是妈妈又帮她买材料,爸爸帮她整理工作间,帮她做奖状。凯瑟琳指着自己的奖状对人们说:只要你捐10美金,买一顶蚊帐,就可以得到一张奖状。大家看到她的奖状,虽然很孩子气,但很感动。凯瑟琳很快就卖掉了10张奖状。人们得知她的事迹,纷纷请她去教堂演讲,更多的人受她的感染募捐,还有人把她的事迹发在网络上,引起众多回应。后来,连比尔盖茨基金会也捐了300万美元,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还请来联合国基金会等组织,签署了向非洲难民营捐赠防疟疾蚊帐的协议。凯瑟琳用自己的善意,救了数百万个非洲儿童的生命!如果,当凯瑟琳说想要买蚊帐拯救非洲难民时,她的家长这样回答:“一边呆着去!孩子懂得啥拯救难民?”然后甩孩子一个巴掌。结果会怎样呢?肯定不会有后来的故事!孩子的童真和童趣是最有灵气的,守住孩子的童真,放手让他们自己思考,他们真的能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也许,我们小时候也有种种不合常规的奇思妙想,也曾天真烂漫,也曾惊艳成人的世界。但随着时光的流失,我们失去了灵气,变得世俗化,“泯然众人矣”。守护孩子的童真,就是保护孩子的可塑性和想象力,给他们一个纯真洁净的成长世界。 我们做父母的,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支持他们的真善美行为,将成人世界所谓的价值观阻挡在他们纯净的心灵之外,还孩子一个七彩童年。让孩子在童年的梦想王国里畅游,并等待他开出绚烂的花!收
-
唯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5 23: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