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十佳书推荐
因为这三个月读的书太多了,一本一本的介绍太麻烦了,而且主要这个月也开始了,我要赶紧开始这个月的阅读了,所以呢,我就决定做一个小小的季度读书颁奖典礼好了,决定选出我心目中最想推荐的十本书,授予不同的奖项,就当作这个月的读书报告,也是给大家的一个小小的推荐!
这个月读的书很杂,涉及了不同的领域,有的是难啃的大部头,有的是非常好读,非常治愈的绘本,我看书的话一般是看自己的心情来决定我此时此刻要读什么样的书,而且又是在手机上读嘛,所以我可能会同一时间开始好几本书的阅读,也因此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读书总结中还有许多读了一部分,没有读完的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节奏,那么话不多说,就让我们开始颁奖吧!
最佳港台文学奖:
《寂寞的游戏》 袁哲生
我想在寂寞之中品尝那些可爱的声音,就像在躲迷藏游戏中,蜷缩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聆听同伴向我寻来的脚步声。
我想,人天生就喜欢躲藏,渴望消失,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何况,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不就是躲得好好的,好到连我们自己都想不起来曾经藏身何处?
“我觉得马是会飞的,马在跑的时候,我们看不见它的翅膀,就像鸟在飞的时候看不见脚一样。”
我听到汤锅上的盖子被蒸汽掀动的声音,像一个想要开口说话的贝壳。我深陷在沙发上,好像被一团棉絮包裹着,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沙漏,一股细细的白沙,正无声地往下渗透、流散。我听见沙粒降落的声音。
我觉得一个很奇妙的地方在于你听过的歌,你读过的书,你看过的电影中间其实都有着联系,而当你无意间发现这种联系时,那种惊喜的感觉是只有你自己可以懂得的。就比如我在看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的时候记录下了这本《寂寞的游戏》,然后又根据这本书的相关评价(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阳光普照》这部电影。我通过一部很好的纪录片,去读了一本很棒的书,又根据这本书,去看了一部很棒的电影。类似于这种不同的文化形式之间的关联总是会让我很感动。
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读完之后心情会有一点压抑,作者的文字太过于敏感细腻,让人觉得作者把自己的内心一点点的剖开来自白,他无时不刻不在审视自己,审视这个世界。我最喜欢的几篇文章是:《捉迷藏》、《脆弱的故事》、《父亲的轮廓》、《密封罐子》。在《捉迷藏》这个故事中,“我”与伙伴们玩捉迷藏,“我”作为躲的那一方,但是在这场游戏中同伴们竟然没有找到“我”,捉迷藏对于“我”来说是那种必须得被找到才能结束的游戏,而”我“没有被找到,”我“消失了。
《脆弱的故事》这篇文章我真的特别喜欢,也许当你看了《阳光普照》这部电影的时候你的感触会更深,司马光砸缸,砸出来的是另一个自我。《父亲的轮廓》中更能看出来作者的敏感,和他的父亲一样,父子两人都是那种默默忍耐的人,他们互相依赖,但却没有办法互相救赎。《密封罐子》其实是一个很讽刺的故事,“我”与妻子玩一个游戏,约定各自写下一句最想告诉对方的话,然后装在一个玻璃罐子里,再把它埋到土底下,过二十年后再挖出来,看看对方写了什么。“我”想着二十年后妻子一定已经忘了这件事情,所以我就投入了一张空白的纸片。而当多年后,我想到这个密封罐子,把它取出来时,里面只剩下我的那张空白纸片。妻子背着“我”把罐子挖出来看“我”的纸片,当发现纸片时空白的时候便把自己的那张拿走了。原来,这个游戏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即使是如此亲密的关系,人与人,心与心之间还是有着一层隔阂。
台湾文学自有其特点,作家的文字大多都是敏感细腻又孤独失落的,所以很遗憾的是这些年来台湾的作家很多都走上了自杀的这条道路,这本书的作者袁哲生也是这样,所以在了解这些背景之后,我对于他留下的这些文字就更加的珍视,更加用心的去理解,体会文字背后的那颗敏感脆弱的心。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变得让对它失望的人少一点吧。
最佳短篇小说集奖:
《十一种孤独》 【美】理查德·耶茨
“今天我没时间给你写封短信,所以我还是给你写封长的吧。
真相是样可笑的东西,麦凯布。人们想看真相,可真相只有出自他们知道名字的那些人之口,他们才想看。
做一个体面的失败者对他诱惑力太大了
这是我都的作者的第一本书,说实话,非常惊艳,短篇小说其实是非常难写的,它不像是长篇小说可以添加许多细节,它只能在有限的篇幅中既保证故事的相对完整,又结束得恰到好处。本书中的是十一个故事就是这样的,结束得刚刚好。正如书名,这本书的是一个故事讲述了十一种孤独,也许你就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理查德·耶茨所描述的孤独其实并不是很明显,很外在的那种孤独,它藏得更加深,也更加内在。它基于对于现实生活以及现有的人际关系的一种无奈,一种无力感。这个世界上孤独的人太多了,每个孤独的人都要找到对抗孤独的方式,理查德·耶茨的方法是把它们写下来,以此来对抗孤独。我觉得对于我来说与孤独和谐共处,享受孤独恰恰是对抗孤独的一种方式。这本书适合那些想要体会孤独的真谛的人,读完之后可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当你在文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那份孤独时,会让人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可能能够更好的与孤独共处吧。
最具哲思奖: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日】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颁给这本书这个奖项实至名归,因为这本书本来就是社哲学方面的书呀。其实我之前几乎没有看过哲学方面的书,因为总是觉得哲学比较难以理解,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参破的,但是这本书意外的很好读,它的形式主要是以青年和哲人之间的谈话完成的,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因为这会给你更多的思考角度,考虑的会更加全面。我之前没有听过阿德勒的名字,但是书中说在世界上,他是跟弗洛伊德和荣格并列的三巨头之一,所以也是很厉害的,他的很多主张都和弗洛伊德的主张矛盾,甚至完全对立。
我挑选了几句我摘抄的句子,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 你想“变成别人”吗?
>>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你之所以想要变成Y或者其他什么人,就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其实,你不应该这样,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一点上。
◆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 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一定是选择了后者。
>> 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我读完之后感觉对一些我以前经常会纠结的东西释然了,是阿德勒的“课题分离”帮助了我,当我们明确的区分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去理解一些东西了。我现在读一些书,总是觉得写的太对了,想把它记下来,吸收了,如果把人的知识比作是一个瓶子里装的水的话,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我的瓶子很空,所以我觉得这是我督促自己的一种方式,我知道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太浅了,所以一定要多看书,多学习呀!(最后突然鸡汤是怎么回事?哈哈)
最佳绘本奖:
《巨大的拥抱》 作者:【日】物久保
“欢迎你不远万里来到此地。”
“你有什么愿望?说说看吧。”
“请‘毛茸茸’我一下!”
一想到落在大海上的不为人知的雨,我就会陷入一种荒芜的情绪。
我很喜欢那种寂寥感,以及不为人知地默默等待某人回来的气氛。
我最喜欢巨大生物的一点,就是无论它们在想什么,我们都无法干涉。
这本书作者画的图也太精致了好嘛,作者的想象力之丰富,画技之精湛都令人赞不绝口,而且作者有他自己的科幻世界观,这个绘本是末世的主题,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末世的残酷,但同时作者将里面的动物放大。巨大的动物和渺小的人类之间也体现出了一种温情。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是祝福之章,里面有无缘无故就跑来把人埋进毛里的生物,有出现在难过的人身边不由分说为其打气的生物,有
出现在拼搏的人身边不由分说借他肩膀(肚子)依靠的生物,有出现在不知为何不想睡觉的人身边一起打发时间的生物,还有出现在悲伤的人身边默默陪伴的生物。每一张图都让人感觉到了温暖,所以我真的超级喜欢这个绘本,这是一本让人读完之后会积蓄力量的书!
PS.其实在选这个奖项的时候,我超级纠结,因为我这几个月确实读了很多很棒的绘本,都非常好,真的很难选,我最后在这本和桑贝的《劳尔的小秘密》中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选了这本。可能也有我觉得大家应该都知道桑贝的好,而且最近桑贝的绘本也很火,有机会的话我也想把那四本收齐了嘿嘿。
最佳悬疑推理小说奖:
这个奖项呢,有两个获奖者:第一个是《遗忘,刑警》,陈浩基著;第二个是《低智商犯罪》,紫金陈著。其实我本人之前并没有看过很多这种推理小说,兴致一直不是很高,今年说要读阿婆的书也还没看,但是这两本书算是给我的悬疑推理之路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第一本是陈浩基写的,他的还有一本《网内人》我读了一些但是还没看完,应该下个月会读完,这本《遗忘,刑警》我是之前简介什么的都没有看,完全是盲读,但是效果真的很好,我觉得都推理小说前简介最好都不要看,这样的话你就是完全跟着情节走,一点准备都没有的话也许会收获出人意料的结果哦。这本书最后的反转真的让我惊艳,不过也可能是我太小白了,之前一点都没有想到,所以最后着实有点意外,但是大神级别的可能会提前看出来吧(小白也有小白的快乐,起码惊喜比大神多呀!)
第二本《低智商犯罪》,是紫金陈的作品,这本书太搞笑了,我读着读着都会乐出来,因为这本书里面的一个主角全程开挂,稀里糊涂地就连续破了几桩大案,受到众人的崇拜。这本书中多是偶然事件,一系列的偶然事件将事情引向最后的结局 ,我觉得能不能编好一个故事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能不能被严丝合缝地圆上,这点在我看来作者做得挺好的。作者本人也觉得自己做的挺好的,他说(豆瓣短评第一条就是他写的哈哈):“我写的其他所有故事,国内外推理小说中都能找出同类可对标作品,只有低智商犯罪的风格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虽然有很多人不认可这种风格,但我觉得冒着风险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是一件挺酷的事的!
最佳治愈小说奖:
《假如岁月足够长》 【日】三浦紫苑
>> “你怎么突然大清早就过来啦?”“第六感吧……”源二郎挠了挠头皮,“感觉你好像在叫我一样。肯定是因为在一起七十多年了,脑子里才藏着个专用无线感应器吧。”
>> 和诚意这种循规蹈矩的单词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动情、敬爱和焦躁混杂成一锅大杂烩,那种想要一个人在房间里大喊“哇——”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就是爱。
>> 细想下来,让我真心祈祷其幸福的人并不多。这么说还是有些丢脸的,毕竟这就等于把我荒凉寂寞的一生摆明了给你看,不过我还是很庆幸,你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中的一个。不要感冒了。”
>> “我们……还看得到明年的樱花吗?”“这不好说啊。”源二郎用鼻子呼了一下气,吹走落在肩上的花瓣,“就算我们看不到,明年也好后年也好,樱花都会开的,这不就够了吗?”
这是一本适合你在心情不怎么好的时候读的书,书中国政和源二郎是两个加起来146岁的老头儿,他们相识70多年,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即使经历了战争的灾难和挚爱的离世,他们两个人依然陪伴在对方的身旁,即使有的时候会拌嘴,会因一点小事就不理对方了,但是他们依然是最了解彼此的人,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赶到对方的身旁。他们是两个很可爱的老头,虽然已是如此高龄,却一点没有老年人的样子,反而充满了活力,甚至还联手击退了几个小混混,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如果我老了,会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也跟他们一样可爱,有趣,一样有着一直彼此陪伴的朋友,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希望我的老年生活是这样的,看完这本书之后,就再也不会惧怕衰老喽!
最佳MOOK奖:
《鲤:我去二〇〇〇年》 主编:张悦然
似乎每个人都跟我们一样,沉默地活着,为一点点小事轻轻欢笑,又为一点点小事低声哭泣。
公共的地方不够公共,私人的地方却又不够私人,生活像一个悖论,让人无所适从,也不知道拿出哪种姿态才算合理,既不想顺服,也无力对抗,于是大家都僵在原地。
那时候看过的电影和书都印象深刻,成了一种抹不掉的底色。哪怕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自由长大的人,也不一定不能适应后来更趋于正常的成长路径,那层光晕最后成了一层保护,存留至今。
这本书其实更适合90后去读,应该会找到许多能够产生共鸣的地方,而我作为一个标准的00后,其实书中讲的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听说过,觉得这也是一件挺神奇的是,为什么人们总说一代人与一代人不同,仅仅隔了十年,很多东西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中就见不到了,而在我们的童年中很常见的在下一代人的童年中就又消失不见,时间总会带走一些东西。
给这本书颁这个奖其实也有一点私心,因为我很喜欢这种描述在集体记忆下的个人的故事。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底色,这是属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和烙印,但是每个人的故事又不尽相同,这就很奇妙,而且【鲤】这本MOOK的文字质量也是挺不错的,所以就把这个奖授予它吧!
最受启发奖:
《82年生的金智英》【韩】赵南柱
但是金智英那天回到家以后,反而被父亲严厉的斥责了一顿,为什么偏要去那么远的补习班补习,为什么要跟陌生人说话,为什么裙子那么短……金智英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问题出在不懂得避开的人身上。
讽刺的是,当加害者担心自己很可能会有一些鸡毛蒜皮的损失时,受害者则必须做好很可能失去一切的心理准备。
”能不能不要再说‘帮’我了?帮我做家务,帮我带小孩,帮我找工作,这难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吗?再说,要是我去工作,赚来的钱难道只花在我身上吗?干嘛说的好像是发善心帮别人做事一样?”
当然金智英一定会负责任地尽可能把孩子养好,但她实在不喜欢听到有人说她伟大或了不起,因为一旦挂上那样的头衔,似乎就会变得连叫苦的不应该。
这本书是豆瓣2019年度最受欢迎奖项的第一名(好像是这个奖项?),人们对于女性的关注在近些年来不断增加,但是女性依然是处在弱势的地位上的,不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大众认知中,其实对于我来说,谈这个问题的话会非常肤浅,因为长期以来生活在家庭和校园的庇护中,对于书中这些不平等的事情并没有遇见过,甚至天真狂妄地觉得不会遇到。但是,其实在内心深处,我是明白的,因为我有的时候在想我为什么不是一个男孩子呢?如果我是一个男孩子的话,这个社会对于我的威胁是不是就会少一些呢?而当我产生了这种想法的时候,事实上,我已经承认了女性的弱势。当我们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看到宇芽发的求救信息,因为被家暴,看到近期的“N号房事件”时,所有的女孩儿心里应该是会产生一种恐惧的,而这种恐惧可能会让我们选择躲起来,也可以让我们选择站出来,因为恐惧而站出来,因为恐惧自己有一天也会遇到像那样的事情所以站出来,我觉得这是最勇敢的行为。而当所有的女性都这样想的时候,也许有一天真的能够博得一个平等的地位吧。
最具私心奖:
《吃鲷鱼让我打嗝》 【美】杰西·艾森伯格
也许这就是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家人。比如说今年,死浪尼克和我就成了一家人。也许明年,我会有另一个室友,而那个室友也会是我的家人。
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个想法让我感觉非常孤独,但同时又真的不孤独。
因为这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是我的家人,但没有人会是永久的家人。
有些人命里注定就是永远孤独一生,因为他们太令人厌恶而没有人会爱上他们,但我却是命里注定要孤独一生,那是因为我与众不同而且思想独立
首先,谁也不应该说:“希望你不要介意。”如果你说了“希望你不要介意”,那通常的意思就是,那个你说话的对象绝对他妈的介意!
我想,身为一只迷惑龙当时一定很可怕,因为它只想对别的恐龙温和友好,但由于恐龙的身份,顶着很大压力,得凶狠。
我琢磨着,即使有些人像妈妈这样性情糟糕,但是如果你非常了解他们,他们对你仍然具有特殊意义。比如说葆拉真的十分正常,也不冲我喊叫也不骂我,但是她却不是我的妈妈。有时候,十分了解某些人要比喜欢他们更加重要。
为什么时最具私心奖呢,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个作者,他也是一个演员,或许说“卷西”这个名字你会更加熟悉吧,我通过《惊天魔盗团》认识了他,后来呢又看了他的《社交网络》、《废柴特工》(和小K的合作),在补伍迪·艾伦的电影时又看了他为主演(或者主演之一?)的《爱在罗马》和《咖啡公社》。你知道吗,有的人让你一看就觉得他很有灵气,很有才气,一看就很喜欢,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你看他的电影还感觉不到的话,那我强烈推荐你看他写的剧本,看他写的书,或许这本书可以作为第一本。我最喜欢的是第一章和第四章,第一章通过一个由单亲妈妈抚养的九岁男孩的视角写个和妈妈到不同的地方吃饭的故事,卷西的文字很诙谐,很有意思,也很讽刺荒诞,但是这份讽刺因为孩子的视角都变得可爱了起来。很多时候成年人会忘记,孩子眼里的世界并不是我们告诉他的那个样子。所有虚张声势的强大,在孩子的眼里都是皇帝的新衣。第四章《室友偷走了我的拉面》其实讲的是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的情感变化,从她写的信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抑郁症患者内心矛盾的世界,在她的那些恶狠狠的,虚张声势的话语中,我看到的是一颗脆弱的,躲在角落里的心。
你总会喜欢上卷西的,不管是通过他演的电影,还是他写的文字,我总是觉得也许有一天他能够成为第二个“伍迪·艾伦”,因为他是那么的——天哪,我想一直重复——有才气。因为,他是一个天才!!!
好了,颁奖典礼结束了,里面有没有你也很喜欢的书呢?
如果想看更多内容,就关注我吧,之后也会持续更新的,拜拜!
PS.下面一篇是我的4月购书分享,好奇的就去看下一篇日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