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小河直街
自从三月来到杭州,每个周末都乖乖在家不出门。清明的太阳很热情,终于耐不住还是要出来走走。
楼下的桃花经历一个礼拜寒风细雨,落了一半依旧坚挺。喜鹊和松鼠也蹦蹦跶跶地出来亲近起许久未见的人们了。

这是一篇流水账游记,提供给不知道周末可以去哪儿玩的人参考~
博物馆们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有四个博物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刀剪剑博物馆、伞博物馆、扇博物馆。这对于热爱逛博物馆的我来说是最好的消遣去处。因为疫情限制了客流量,昨天早早就在手机上预约了参观券。

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是杭州红雷丝织厂厂房改建而成的。看过一圈后,里面的大多数展品都是近现代工艺品,或者是其他一些文物的复制品。走进大厅后坐电梯上楼是2楼的临时展厅。受疫情影响,原本截止3月1日的“朱军岷铜雕艺术展”延长了展期,因此这两天来应该还能欣赏到这些精美的铜雕工艺品。
朱军岷是“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师从朱炳仁,因此继承了其师独创的熔铜艺术,在这次的展览中就能看到许多非常新奇的熔铜作品。


2楼还有很多“大师工作室”,有泥塑、扇艺、风筝、竹编等等现场制作展示。
常设展在3楼,由序厅、雕塑、陶瓷、织绣、编织、金属、民间七大模块组成。逛下来可谓眼花缭乱,拍下了一些比较印象深刻且有趣的物件。





踏出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大门,保安大叔与我寒暄了起来。先是问里面怎么样,我说东西真不错。他似乎很自豪,开心地说今天难得休息,可以慢慢看展,再去找家店吃个饭、喝个小酒。
我心里边想着“真是个热爱生活的大叔”,一边踏进了隔壁的刀剪剑博物馆和伞博物馆。
刀剪剑博物馆是由桥西土特产仓库改建的,1楼是剪刀展厅,2楼是刀剑展厅。或许刀剑对于我来说没什么特别的吸引力,也没留下几张照片。但展厅中的一些文案很有趣,诸如:
“只有当我们用各种刀具剪短了我们的长发,刮去了满脸的胡须,修剪了尖锐的指甲,我们才敢说:‘我们是文明人’。”由此似乎能体会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刀剑主题体悟之深刻……
剪刀展厅则展示了各式各样的剪刀,其中对于张小泉剪刀的不遗余力的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伞博物馆是今天逛得博物馆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它是中国首家伞主题博物馆,藏品、布展方式和介绍,都给人很大的惊喜。文字和图片无法表达出的它的有趣,十分推荐有空的时候亲自去参观。




最后去了扇博物馆。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知道,中国和日本的扇子之间的关系。团扇是从中国传到日本,而折扇是北宋时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也有学者认为折扇是在中国发明的)。
南宋杭州的扇业十分繁荣,在今天清河坊和清泰街之间有一条长达一里的扇子巷,博物馆中也将这条巷子的模拟情境搬到了室内。参观者可以走进一家家店铺看摆在货架上的扇子,也可以观看制扇的模拟场景。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和拱宸桥

这一片文化街区基本上是由这几栋博物馆,加一些餐厅茶馆、中医铺子,还有其他小店组成。沿着大运河一路走来,风景极好。今天阳光明媚,游客众多,想到温州的南塘街与这里十分类似,却不似这般热闹,暗叹不愧是旅游城市。

街口的老宅是拱宸书院。在网上看到这家书院时想着一定要来参观一下,结果很可惜,周末不开门。
很多标志性的商铺似乎都会在泛青的白墙上写上大大的招牌,不知是否历来有这样的传统。这似乎比挂在门上的招牌更有宣告“这里是我的地盘”的意味。

根据桥岸的介绍,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宸”指帝王所居之处,“拱”即为拱手相迎的意思,所以拱宸桥象征对古代帝王南巡杭州时的相迎与敬意。……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也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



江墅铁路遗址公园

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公园,如不是特地来此拍照打卡,大概5分钟不到就能逛完一圈。今天到这里时,也有许多人特地来此取景拍照。公园紧邻住宅区,想象住在公园附近的居民看到一个火车头就在自己窗前,真是很特别的场景。

公园里除了一个火车头和两小段铁轨,还有一个钟楼和候车室。原本候车室被改建成介绍厅,但不知为何似乎已经弃置了,门上挂着破旧衣物颇为不雅。钟楼倒还是很有观赏性。

小河直街

今日之行的最爱非小河直街莫属。小河直街保留了民国时期的建筑,基本上是一半商铺一半民居的格局。尽管茶馆咖啡厅众多,但并没有严重商业化。
这里让我想到了温州的朔门街,但同样,小河直街的热闹程度和烟火气息更浓厚。很庆幸在一个晴天的傍晚来到这条街,三步一景绝非虚言,无论是居民商铺种植的花花草草,还是河岸边的小猫,亦或是巷口漏进的阳光,随便一转头都能发现生活之美。最后就以这里的一些照片结束今天的游记吧。




END
那么,下次去哪儿玩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