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往事(一)
我人生第一次有想去西藏的念头,是因为高一时候读到海子的诗。
为什么读到海子的诗呢,是因为看韩寒的《像少年啦飞驰!》这本书,里面 有一段说男主哪天学海子卧轨的时候通知大家,当时我爸在我心中还算是读书多知识比较渊博的形象,又经历过浪漫如歌的80年代,于是跑去问我爸,谁是海子,结果当然回答是不知道,让我失望了很久。
海子的诗歌里总是离不开西藏: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第一次读到这些的时候,我脑子里开始产生了对这个神秘地域的幻想,又恰逢高中那会我喜欢看中国国家地理和摄影方面的杂志,里面有大量在西藏拍摄的美景照片和地理介绍篇幅,我所就读的高中在当地是一所以军事化管理而著称的学校,杂志里的蓝天圣湖和朝拜的僧人,为那个面临着每次月考全校排名压力的我,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慰藉。
在当时,所有我想逃离的终点都是拉萨,06年之前的青藏铁路还没有开通,我和一个叫刘文萱的同桌经常在地理课本上共同策划进藏路线,我也曾在几次考试受挫和被家长责骂之后,想过离家出走一路进藏流浪,那时候的幻想虽然不切实际,却是我精神世界里的一片家园。
09年大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豆瓣接触到了“义工”这个概念,说白了就是包吃包住没工资的酒吧服务员,但却可以深度体验当地的生活,抱着试一试的念头,我找到了豆瓣上5238的小组,在跟家人商量之后,他们终于同意让我在大二的暑假,跳上开往拉萨的青藏铁路,来一次这样的冒险。

5238,我当然忘不了她的样子,在这里我和另外一群千奇百怪的伙伴组成了另一个家,像一伙海盗一样在逃避现世的船上疯狂寻欢作乐,我在那里刷垃圾桶,帮厨,刷碗,逛菜市场,逃大昭寺,结识兄弟、拉漂和漂亮姑娘,也喝很多很多酒,听很多很多摇滚乐唱很多的歌,那是一段十分欢乐的时光。


但是在这里我并不打算花太多篇幅去缅怀年轻时的陈年回忆,即便有太多值得回忆的事情,我还是打算仅仅以游记的方式记录一下两次进藏期间游玩的琐碎小事。
当时在拉萨的生活主要以穷游的方式进行,除了结识了一帮有趣的伙伴,并没有体验到什么高端的项目和景点,每天白天干活劳动,晚上便是在酒吧里夜夜笙歌,在拉萨市区里印象里比较深的自然就是八角街,大昭寺,仓姑寺藏面甜茶,剩下的去的最多的也许就是药王山农贸市场了。

药王山在布达拉宫的斜对面,矗立着两座白塔,从旁边可以直接上到一个小的观景台,山上堆着大量的六字真言藏文石刻,在西藏随处可见这段文字,就是如来佛祖压孙悟空时候用的符咒:俺嘛尼叭嘛哄,观景台虽然不高,但爬上去还是挺费力的,在西藏地区最累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爬楼梯,五层楼上去血压低的人可能会一头栽倒,在观景台处可以和布达拉宫合影留念,可以见到很多外地游客扛着长枪短炮,另外这里也是50元人民币的取景地。
药王山再往西便是当地农贸市场,在这里可以买到拉萨小土豆,拉萨鱼和一些当地食材,对于游客来说这里并没什么可逛的,但我却特别喜欢里面的人间烟火气。
拉萨的食物对我来说是有一些单调的,虽然09年在拉萨的时候,我们也时不时的炖一锅牦牛肉,熬一份虫草鸭,拉萨鱼什么的,但那毕竟还是少数不日常的口福,因为我本人有乳糖不耐症,加了奶的东西我都不太能下咽,本地藏族人的食物主要是糌粑和酥油,所以对于酥油和糌粑我是不太能享用,但我倒是很喜欢闻酥油的味道,每个藏族人身上多少都会有一点酥油的味道,整个西藏都弥漫着这样一种味道,不管去到哪里,这种熟悉的味道总会飘进我脑子里,以至于在我返回内地很久之后,还会时不时的产生一种嗅觉上的错觉。
在拉萨做生意的四川人比较多,饭店里的食物也主要以川菜为主,走遍路边饭馆也很难找到一个不那么辣的饭菜,相对比较清淡又不是太甜的藏面和甜茶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仓姑寺是一个尼姑庵,距离八角街不远,跟着百度地图可以方便的找到,里面有上下两层,每日在里面喝茶吃饭的人络绎不绝,早上起来去八角街散步的时候,可以顺道去一趟,虽然拉萨有很多卖藏面的地方,但这里的藏面是我吃过的最地道的。
吃完了藏面和甜茶,我一般会径直来到大昭寺门前,坐在“艳遇墙”旁边,晒晒太阳,看看磕长头的人,有时候发着呆不知不觉可以看一上午,磕头的人都会去的比较早,因为有几块地上的石头好像是有来头的,谁抢到那个位置的话,谁的祈愿就会灵验一些,大昭寺每天早上都会有一排长长的队伍进殿朝圣,他们走的通道是专属通道与游客不同,如果运气好的话是可以跟着一起混进去不用买票的,当然我现在已经不那么推荐这个办法了。虽然这条队伍人很多会有点拥挤,在进殿之后最好一定要跟着这个队伍走,因为他们的路线会稍有不同,只有跟着他们才能看到大昭寺的镇店之宝-释迦摩尼12岁等身佛像,据说是释迦摩尼在世的时候让信徒根据乳娘的回忆塑造出来的,见到这尊佛像如同见到释迦摩尼本人,我本人有幸见了释迦摩尼几次,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记得我。


大昭寺的二楼还有很多地方可以逛,我在之前是没有好好去过的,直到17年第二次进藏才跟着上去看了,对于西藏的诸佛我其实并不了解,所以见得很多佛像也是认不出来,只认得莲花生、欢喜佛、大威德明王和时轮金刚,我在逛到大昭寺二楼的时候,见到有一排藏族的妇女,年纪都稍微有点大了,她们在一个佛殿门前手拉着手一起唱着一首歌,歌声特别好听,我站着听了一会儿,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止不住的流眼泪,那种感觉让人特别温暖,就像小时候在奶奶家的被窝里一样让人放松和安心。
在西藏最幸运的我认为莫过于听到当地人干活时的歌声,有一种歌声叫做打阿嘎,是藏族人修葺房顶的时候会集体唱的一种劳动歌曲,我在山南地区曾经时候听到过一次,那种空灵和震撼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如果你能够在藏区遇到打阿嘎的,请一定不要错过。
拉萨市区内除了大昭寺小昭寺,周边还有甘丹寺、哲蚌寺,离市区比较近一点的是色拉寺,位于市区北郊,和以上两座合成三大寺庙,从布达拉宫门口坐公交24路可以直接到门口,门票也很便宜,寺庙内部很大,佛像和壁画都十分丰富,主殿有好几座,路边有关于寺庙的平面地图,可以根据地图找到色拉寺的辩经场,每天下午三点,僧人们会聚集在这里,进行激烈的辩经和学习。

在去色拉寺之前,经常会看到杂志和其他游记里拍摄的关于辩经的照片,我都觉得很有喜感,僧人的动作十分夸张,高高扬起手拍下巴掌发问,看起来像是要跟对手摔跤斗狠,但当我亲临现场之后,才真正感受到辩经的魅力,我个人觉得色拉寺是一个关于开智的地方,在这座寺庙里,佛会引导世人努力打开思想和开悟,通过修行和学习去抵达佛的智慧

除了辩经,我在色拉寺最想亲眼目睹的还有天葬台,色拉寺的后山有一座神秘的天葬台,据说是拉萨唯一的天葬台,站在寺庙下方大概可以看到半山腰有一座黄色的楼宇,我从僧人那里打听了一下,他只用手指了指山上,但没有告诉我具体的路线,看完了辩经之后,我开始试图摸索着去往天葬台。

但是不管我怎么找路,似乎那个半山腰的地方永远也无法抵达,路上零星会遇到两个游客,但没一个找到具体上山的路,走到一半之后我绝望的发现只有一个环形上下山的路,想再往上走只能像猴子上山一样扒拉着岩石往上爬,正当我进退两难的时候,半山上刮起了一阵风,紧接着天空飘来一片巨大的雨云,我感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恐惧,当时穿的也不厚,经山风一吹,害怕下大雨会被淋透,在高原感冒是一件挺恐怖的事情,思量之后最终还是狼狈的逃下了山,算是留下了一个遗憾。

关于拉萨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回忆,想写的暂时只有这么多,拉萨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总能够让不同的人找到同样的生活方式,不管你有什么人生经历,来自哪里,在拉萨你总能变成一个简单的活生生的人,你可以在那里放下一切,没有人在乎你的过往,你可以跟着人群转经,坐在房顶发呆,打量各式各样的行人,穿当地人的衣服,吃当地人的食物,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许这才是阳光之城真正迷人的地方,这才是她一次次出现在我梦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