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你遭遇过哪些冷暴力?
最近看了东野圭吾的《恶意》,书中的校园霸凌“冷暴力”,不禁让人不寒而栗。
著名作家日高邦彦,为人阳光友好。而野野口却是有着阴暗的心理还喜欢扭曲别人的小学老师。
日高和野野口是小学和初中同学,两人的梦想都是成为作家。
野野口从小学的时候转学到日高的学校。野野口对同学和邻居有厌烦心理,对学校的环境也一直都不满意。
日高不但一直陪伴着他上学,还帮着他适应环境。
可是在野野口心里,日高就是不好的,他的清高也是错的,阳光也是错的,帮助他也是他自以为是。
中学的时候,日高经历过一场残酷的校园霸凌事件。
而作为朋友的野野口却成了施暴者中的一员。坚强的日高并没有向霸凌施暴者妥协,也挺过了这一事件。
很多年后,正直的日高在不懈的努力下成为了一名畅销书作家。而野野口认为自己的才华毫不逊色于日高,却只是个初中语文老师。
日高一如当年,帮助野野口创作了一些小说作品,野野口这才开始实现梦想。
野野口修却把自己的好朋友日高邦彦给杀了。
为什么他要杀帮助了自己的好友呢?他的朋友曾经给予他帮助,也曾经原谅了他的错误。
因为他太嫉妒日高了,凭什么我曾经不屑的你比我要混的好?
凭什么你可以活的光辉灿烂而我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
凭什么你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名大作家我只能憋屈的做一个语文老师?
野野口的心灵扭曲到了极点,他费尽心机的把日高杀了。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
“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
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
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继续恨你。”
多么深的恶意!就连死都不放过。
我一个朋友曾经告诉过我他遭遇的冷暴力。
高中的时候,他班级里来了一位转学生。这位同学身形瘦弱又是单亲家庭长大,性格懦弱。
他有一次下课急着上厕所,不小心撞翻了一位同学桌上的书,结果得罪了这位同学。
这位同学不但骂了他,还发动班级里的同学冷落他。因为被撞翻书的那位同学家里有哥哥是混黑社会的,大家都惹不起。
然而事情发展到其他的同学经常对他冷嘲热讽,有时只是因为一件极小的事情。而更多的人都开始远离他疏远他了。
转学生同学每天只能看到这帮人绕道走,每天孤零零的一个人上学放学。没有一个同学会去和他说话。
但终于有一天他们把转学生同学的午饭故意打翻,一群人还在那里哄笑时,我的朋友终于看不下去站了出来,狠狠的和他们对峙了。
结果这帮人的怒火转到了他的头上。从此他的课本经常无缘无故被人撕,被讥笑的人成了他。
其他的同学也开始孤立他了。而那个转学生同学也不敢和他说话。
从此没有同学和他同行。
他一个人上学,一个人下课。
心里的委屈憋屈没有人诉说。回家也不敢和父母说,只能偷偷写在日记里。
整个高中的时期,他的心情都是阴暗的。一直到现在说起那件事情,都让他时刻想起都是噩梦一般。
直到高中毕业,总算离开了那个充满阴影的地方。
而在后来的同学会上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同学们满不在乎的说,这么久的事儿了,还记着呢这么小气。
他没有再和那帮同学们再联系,直接退了同学群,拉黑了那几个见面还嘲笑他的人。
我们需要勇敢的对冷暴力说“不”!
识别冷暴力,是制止暴力的第一步,也是保护自己免于伤害的第一步。《冷暴力》中,列出了日常生活中,冷暴力的典型行为。
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博士在《冷暴力》中提到,“暴力即便不是口说,经过粉饰隐藏后,仍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或暗示传达,给受虐者造成极大痛苦。”
以下是几个冷暴力的典型过程和现象:
1.3.无尽的打压和否定
施虐者会让受虐者长期处于自我否定的状态,运用讽刺、嘲笑、轻蔑的伎俩贬低对方,几乎看不起他的一切想法和作为。
2.无法沟通
一旦陷入精神暴力关系中,受虐者会陷入严重的焦虑状态,如果企图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对方只会表现出不以为然,让解决问题的一方更加自我否定。
拒绝沟通其实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你,拒绝对你的认同。让你觉得是自己有问题,这样他就满足了他的掌控欲。
3.抛弃感
受虐者会有深深的被抛弃感,不再相信自己。会认为如果放弃这段亲密关系(恋人或朋友或家人)一定会后悔万分,不再能找到下一个信任的人,从而陷入忧郁。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指出,冷暴力其实是一种非常残酷的精神虐待,它给人带来的伤害丝毫不亚于肢体暴力的伤害,这种伤害不仅是长期的,甚至是难以修复的。
去年发生的包丽事件,其男友使用典型的冷暴力让一名鲜花般的女孩子自杀了。
在包丽事件发生后,我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说得特别好:
如果说这么多社会新闻告诉了我们什么,那就是,如果有孩子,不要教他听话.
教TA相信自己、坚持自己、捍卫自己,教TA平等和尊重是一切关系的基础,教TA不要为爱和性羞愧,教TA别温柔地被规训,别被动地接受命运。
心理学家爱丽丝·弥勒说:
被精神虐待者,若想保护自己,不遭受精神虐待,一定要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
冷暴力,在大多数时候,是生活强加给我们的。
我们很难避免一辈子不遇到这样事情,也无法避免它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冲击。但是有三样东西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一是准确的判断;二是强大的内心;三是及时的行动。
你也必须能够及时识别出冷暴力。
很多人面对冷暴力时表现出手足无措,其实原因在于他们不能识别出对方的意图。
所以,及时认识到那些冷暴力的实质,不再自我欺骗,这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有句话说得好:“在打击别人美化自己这件事上,人类的想象力没有止境。”
而最可怕的是,有的人面对别人的冷暴力,反而养成讨好型人格,最后越陷越深。
痛心地说,太多本该美好的人生,最后都毁在了冷暴力里。
面对冷暴力,我们必须停止委曲求全,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害怕直接的冲突,不要一个人在那边自责,或者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一定要打破对方设定的局限,不对冷暴力行为作出任何讨好的反应。去和更多充满阳光的朋友开心交往,人生还有许多更美好的事情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