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是在不幸中,又是凭选择做了一个英雄

方雅芬饰演祥林嫂
读钱理群一篇访谈,谈到鲁迅,谈到对祥林嫂的理解:
你要找到《祝福》祥林嫂的命运和孩子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你把这个祥林嫂定位为一个什么人?是一个生活中不幸的人,你再引导学生理解祥林嫂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以后,你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就是祥林嫂不幸在哪里?当然会讲很多,这个不幸,那个不幸,但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到学生,祥林嫂最大的不幸是什么呢?她的不幸不为别人所理解,别人用嘲笑的眼光去看待她的不幸,这是祥林嫂最不幸的一点。(钱理群:《谈文革后期的民间思想与毛泽东的文革遗产》)
随而想起, 在70年代读到一文谈什么是小说?定义说小说是写人的命运。其中,举鲁迅《祝福》写祥林嫂来说明其观点。
命运是悲剧的一种,还有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反刍这个形象,忽然觉得祥林嫂不仅限于展示不幸命运悲剧,而是绽开在不幸中凭“杀死道德准则”选择做了一个行动英雄。这才是祥林嫂这个人。
鲁迅写祥林嫂写命运,但不一定理路里埋伏了一个命运之因,也不一定是大多读者归结于社会学之果的“反礼教”,或许是祥林嫂自呈命运中人之不自主其繁难,在先地做了一个决定。她问过“人死有魂么?”摸棱两可“或许有”的不定,之前“两个丈夫来抢,阎王爷将分为两半”之惧怕......都搁置不论,消息传来:祥林嫂已经死了!相邻乡里判断之前,已经自己给自己择路了一回,无视和冲决、超出祠堂和庙宇的规定,而已经选择跟儿子阿毛一起走异路——去另一个世间——冥间。但凡鲁迅的笔下给人“太过于阴郁”,读者毋须“抱怨”,因为自由抉择并不都是浪漫主义。这是阴郁地的反抗人生悲剧的必然性,而自己做自己之主的一个阴郁选择。其实,但凡女人悲命自古有,古印度说是因果,命运揉搓洗净的是前世冤孽,菩萨揉搓之而救之;贺敬之说是阶级压迫,共产党救之;鲁迅(尼采)说是不自由的结果,但以自由意志救之?所以,祥林嫂不止于不幸,而是在不幸中选择做了一个英雄。
到此,答案应该是祥林嫂不止于被凡人俯视同情,而是在不幸尘埃中敢做一个非常选择,证明她终了做了一个英雄,要受敬畏和敬佩。祥林嫂是在不幸的叙述中,选择做了一个英雄结语。作为无奈不幸,我们都是祥林嫂;作为敢于选择,我们不一定够格祥林嫂。
-
debater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25 21: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