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街》读书摘要和笔记(20200403)
注:本书是西苑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作者是德国博文学家瓦尔特·本雅明,译者陶林。
本书收录了本雅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单向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讲故事的人》《评弗兰茨·卡夫卡》《摄影的简史》,分别涉及个人随想、艺术环境评论、叙事学研究、文学个体评述、影像艺术批评等,展示了作者广阔的批评视野和极富穿透力的洞见。
瓦尔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国现代卓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被称为“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他喜爱收藏旧玩具、邮票、明信片和仿真缩微景观,最大的嗜好则是收藏各种各样的书。他可以在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地写上一百行字,还热衷于犹太教的神秘主义、星象、占卜之类。这些奇奇怪怪的个人小爱好,构成了他独特的学术气质与文本风格。美国学者苏珊·桑塔格称:“本雅明,这个欧洲最后的知识分子,面对末日审判,带着他所有的残篇断简,为精神生活作出辩护。”
本书的行文风格确实让人捉摸不定,文字和涉及的内容比通常所说的散文还要散。只有看得多了,才能渐渐感觉到一种独特的风格。可能是我自己还不能完全领会文字蕴含的意思,需要多揣摩几次才行。
本雅明非常像浪迹天下的唐·璜,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没有固定工作,靠家产和写作在德国、瑞士、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俄国等不同国家的城市里生活,是一个典型的“欧洲观察家”。
就像其天性一样,本雅明的研究和写作,也是随性而起、随感而发,这种感发式的写作,在这部《单向街》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信手拈来的器具、标志和意象,加以阐述和申发。仿佛是他在炫耀,摆弄着他思想里的个人收藏里那些各式各样好玩的玩意儿。……有人曾这样陈述本雅明的生存悖论与困境:“他既是诗人神学家,又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既是形而上学的语言学家,又是献身政治的游荡者……在纳粹德国,他是一个犹太人;在莫斯科,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在欢乐的巴黎,他是一个冷静的德国人。他永远没有家园,没有祖国,甚至没有职业……作为一个文人,学术界不承认他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所写的一切最终成为一种独特的东西!”说得非常准确,一笔勾画了本雅明全部的尴尬,在任何一个场域里,他永远是一个异乡客、一个槛外人。(注:我倒觉得本雅明对这种状态很享受,乐此不疲。)
显然的,尽管一辈子都在书斋里工作,本雅明并非一个书斋式的学者,或者说一个以学术谋生、谋体面的研究匠。他更像一个做研究和思考工作的行为艺术家。在我看来,正如自然科学界曾有过的博物学家一样,本雅明无疑是一个博文学家,他的兴趣流连在人文学科的每一个门类中,并都有建树。……本雅明很推崇独立的文艺批评:“批评探求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而评论探求它的物质内容。因此,文学评论家如同化学师,而文学批评家则是炼金术士,他能穿透并拆解作品的物质内容,将永恒的真理内容提炼并释放出来。”他希望文艺批评能有一种点石成金的神奇效用。
本书的主体部分——《单向街》,正是博文学家本雅明的一部经典代表作。正如本雅明自己所隐喻的,它像一个投影仪,把他思想深处方方面面的小收藏展示出来,介绍给众人听:断想、纲领、启发、洞见、哲悟、随感……与个人际遇、情感、生命的灵魂紧紧贴在一起。……本雅明比任何人更确信,获得鲜活的灵魂远比获得坚硬的精神更接近智慧。
本书中还收录了本雅明很具代表性的几篇文章:《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讲故事的人》《评弗兰茨·卡夫卡》《摄影的简史》等。……这些文章分别涉及了艺术环境、叙事学、文学个体评述、影像艺术的批评等不同的方向,展示了作者宽阔的批评视角和极富穿察力的洞见。这些文章中的很多观点,奠定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基调,并预言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美学的新潮流、艺术的新变化。——《序言——本雅明的投影仪》
时今,事实左右着生命构建的那力量,远远比信念更为强烈。而且,很多的那些事实,几乎从来没有变成过信念产生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文学活动,并不要求文学对于社会结构发挥积极的作用。相反,这是文学通常表达自己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表现。真正具有意义的文学的主要功能及其有效性,不能只是传统的那种外在形式。它们有另外的表现形式,其相应的影响力,必须在宣传小册子、杂志文章和广告海报中展示出一些不显著的形式。这些形式能较好的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影响。(注:文学不应局限于书籍一种形式,广告、海报等的形式和影响还要更好。)——“加油站”
对于英雄来说,已经完成的作品分量要远远轻于那些未完成的工作碎片,这一情愫将贯穿他的一生。因为只有性格较为暗弱、精神涣散的人,才能在完成一部作品后有其无法比拟的喜悦和快乐感觉,让他的生命有巨大的补偿。对于天才来说,每一次命运的沉重打击,跌落在任何的困境中,都像温柔的睡眠一样与他在自己的工作室内勤奋工作相伴。他未完成的作品呈现了工作室的魅力:“天才就是艰苦的工作。”(注:这三种状态可以作为衡量我们自己精神强度的一个标准;大多数人应该是第二种状态,包括我自己在内。)——“标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