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assion聊起
一直在阅读“开讲啦,我是英文演讲家”,里面有好几篇毕业演讲都是告诫毕业生要找的自己的激情所在。 比如朱棣文在哈佛演讲里说“Follow your passion, if you do not have a passion, do not be satified until you find one", Steve Jobs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演讲里说”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job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 no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And do no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 wi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So keep looking, do not settle". 这好像是西方人眼里生活的真正意义所在:找的你真正喜欢的,然后一直坚持下去。
最近刚读完教父,第二次读了,撇开两代教父等主角,我对里面Nino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觉得他完美的诠释了前面的思想。 Nino也是教父的教子,喜欢唱歌,也唱歌得很好,长大后最好的朋友和搭档Johnny成了好莱坞的明星,自己做了卡车司机,不开心,找Johnny帮忙提携,Johnny一开始根本不理。找教父帮忙希望能参与业务,无所不能的第一代教父Don也拒绝帮助他,"Everyone has his own destiny",却不说他的Destiny是什么。后来Johnny终于想起来帮忙(当然也是在教父暗中示意下),Nino开始唱歌演戏,在好莱坞也算有所成绩,然而他还是酗酒,很早就去世了。在小说里他曾经自己说他嫉妒Johnny,我觉得这是实话,他嫉妒Johnny能有自己真正爱的东西,歌唱, 而Nino没有。开始时他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和Johnny一样,在好莱坞做大明星,而实际做到后却发现和自己的内心完全矛盾,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最大的悲剧是Nino没有keep looking,他总是等待,却没有自己真正去寻找,做卡车司机时没有努力,以他和教父的关系,如果他真正努力,相信教父会给他安排的;到了好莱坞后,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可以自己寻找,他也没有,仍然和Johnny在一起,却只能以酒精麻醉自己。一个自身很有才华的人,并且有很好外部条件的人,却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难道不可悲吗?
这种西方思想应该是基于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基础上的,而中国文化更强调的是集体意识。20年前进华为的时候有个辩论题目,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其实没有谁对谁错,华为的想法是让行人讨论,最终的目的还是让新人理解要干一行爱一行。为什么我们不强调去找到真正喜欢的?Everyone has his own destiny,而我们大部分人的destiny都好像是别人安排的,大部分人好像也在生活,社会运作好像也没什么问题,“Follow your passion”在中国失效了?
还记得刻意练习那本书里讲过,人最幸福的时候是进入心流状态,而要进入心流状态最可靠的方式是完成比现在能力高一点点难度的任务,在全神贯注的情况下完成,有很好的成就高。文章没有说这个任务是否是你真正的passion才可以。
以我自己的例子,还在大学的时候就喜欢编程,解决一个软件中的bug都让我很开心,那时候我以为那就是我喜欢的东西,不到10年,却发现编程不在是我喜欢的了,是我开始找的passion错了吗?如果在开始就知道了?或者是我没有坚持是个错误?
基辛格说他开始给自己设的目标是一套豪宅和豪车,拍了照片激励自己,这好像也不是什么伟大的passion,而且他很快就达到了,却没有止步。那他怎么找到他的passion?他的passion是什么?Bill Gates一开始的passion也许是让所有的电脑都跑他的操作系统,现在基本达到了,他现在有投身慈善事业,他的passion似乎也改变了。
聊着聊着,突然发现前面两个演讲者说的好像并不完成正确,passion不一定是可以坚持以辈子的,找到自己喜欢的,做到最好,也许是正确的思路。未来也许会改变,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许不同,那时候也许就是改方向的时候了。重要的是听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外界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