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稗类钞—桥西村漕井桥

位于任城区安居街道桥西村中部,原为七孔,残存两孔,现又重修。



两孔之间原有镇水龙,北龙头,南龙尾。




桥旁有古碑三座

一是胡氏先茔碑



此碑年号为大元泰定,是天顺帝阿速吉八的年号。同年爆发战争,天顺帝被杀,文宗废此年号,所以有此年号的碑应该极为稀少。

二是重修桥记碑



第三座为桥西村重修桥记


此外,桥面还有碑及碎块8块,多为重修桥碑。可见此桥重要性,历朝重修。

其中有一块碑为雍正的建黄籙圣会三年圆满碑。


漕井桥周边在明清漕运兴盛时发展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码头,是大运河故道上的重要水利设施之一。
关于此桥还有个传说故事:话说一年夏天,一位老僧在云游时,路过桥西村,正值中午时分,烈日炎炎,饥渴难耐。忽见前方有间茅屋,便上前讨口水喝。敲开虚掩的柴门,见屋内只有祖孙二人,炕台上放着一碗浑浊的凉水和两块黑糊糊的饼子。老僧双手合十问道:“阿弥托佛,打扰施主用膳了,贫僧只是想讨口水喝!”老人忙让孙儿将桌上那碗水送上。老僧着实渴急,待将浑水喝下,才见碗底剩下一层泥沙。忙问:“施主为何就喝这般浑水?”老人长叹一声:“老身姓曹,自小生长于此,谁知今年天降大旱,运河干了,井里也没有了井水,哎,老天爷不让这方人活了!”。原来此地久旱无雨,河干井枯,地里的庄稼也多半旱死,能动的人都外出逃难,老人的儿媳从几十里外为祖孙俩担来一缸浑水,也外出讨生计了。老僧听了连呼:“罪过,罪过,贫僧抢了施主的活命水!”说完在茅屋边盘腿打坐,说了一声请赎罪后,便盘腿坐于地上,双眼微闭,再不开口。 一晃七日后,祖孙俩忽见老僧身下腾空喷出一股清凉的白气,上下盘旋,越来越浓,顿时化作一朵白云,驮着老僧徐徐腾空而去,一会儿便不见了踪影。一时间,祖孙俩惊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回过神来,随后老僧坐处冒出汩汩的井水,从茅屋旁向田里流去,一夜间,十里内井水充盈,河水扬波,庄稼返青,树木郁葱。乡亲们为了感念这位老僧,便在井东侧建了一座石桥,因不知老僧的姓名,便以祖孙姓氏将井命名为“曹井”,桥命名为“曹井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