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与纪实传播的联合创新计划推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学生无法返校,相关高校以往的线下教学方式因此无法实现,从而采取替代性的方案,以网络教学、空中课堂的方式保持知识的传递、教学的推进,并试图寻求突破,变被动为主动,让替代性方案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

与此同时,影像作品的制作与推广,均受到疫情的影响,如何保证纪实影像传播影响力的保持与扩大,并且发挥纪实影像在特殊时期记录时代、见证时代的真实力量,让广大民众尤其是纪实影像的核心受众群体感受到其魅力,是业界需要破解的难题。
基于此,纪录中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等机构,共同发起了名为“云讲堂·真力量”的联合创新计划,该计划得到广电时评、优酷、爱奇艺、云集将来、发现纪实传媒的大力支持。该计划推动优秀导演充分利用网络直播、屏幕共享等技术,在多所高校教师的主持下,共同为学生讲解、分析、讨论、分享相关作品,实现知识的传承、理念的碰撞,将替代性的教学方案变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同时,也实现了纪实影像的创新传播方式,进行了精准传播。
为高度契合网络时代的受众需求和网络传播语境下的讲授方式,该计划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网生纪实作品作为案例分享环节的载体,首场讲座“重大突发事件的纪实影像创作”,即以《第一线》《冬去春归》等抗疫题材网络纪实作品为例。

重大突发事件是极其考验主创团队的一种题材,在突发情况下,其组织协调、拍摄制作如何进行?《第一线》是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和国家卫健委宣传司指导、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与优酷联合出品、中国传媒大学制作的5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作品。而《冬去春归》是由演员徐帆主讲的中国抗击疫情纪录片,由优酷拍摄出品,是首部由网络视频平台拍摄出品的中国抗击疫情纪录片。 担任《第一线》总监制、《冬去春归》总制片人的张伟,将详细解析影像工作者如何用镜头真实记录疫情暴发后,深处疫情漩涡的武汉的真实状态,以及包括武汉在内的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中国人,在困境中努力生活、疗愈身心、守望相助的真人真事。他还将与广大师生讨论,网生纪实影像与电影、电视播出的纪实影像,在策划、构思、叙事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力图使案例分析,折射出多元的层次,触及到丰富的知识体系。

张伟现任阿里大文娱优酷纪录片中心总监,有着丰富的国际纪录片创作和运营管理经验,视角敏锐。作品有《被点亮的星球》《他乡的童年》《冬去春归》《海上丝绸之路》《超级亚洲》《味道中国》《伟大的一餐》等。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包括加拿大班夫国际电视节“洛基奖”、亚广联国际传播“最佳纪录片”奖、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导演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纪录•中国”一等奖、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十大纪录片”、亚洲电视奖、中国新闻奖等。 此次疫情期间,其参与创作的面对互联网群体播出的《第一线》《冬去春归》,是涉及重大突发事件下的新媒体纪实创作,本身也凝聚了他的创新思考与创作突破。在“云讲堂·真力量”联合创新计划中的交流,于未来从业者有意义,也对于当下的从业者有启发,更让纪实影像的推广富有了学理的深度、讨论的高度与互动的广度。

此次联合创新计划,拟定片目里还有即将上线的国内首部互动纪录片《古墓派·互动季——沉默的真相》、在美食题材领域寻找到创新视角的《大地私宴》、在医疗题材领域成功实现跨圈层传播的《中国医生》等等,该计划得到优酷、爱奇艺等多家网络视频平台的大力支持。
联合主办方之一的纪录中国介绍,该计划发起时的初心,是坚守“真实·真诚·真传”。首先是希望广大观众及当下的学习者、未来的从业者,可以切身感受到真实的力量。纪实作品真实记录了各种现场——抗击疫情的现场,救死扶伤的现场,历史挖掘的现场,重大事件的现场,这些真实的记录,是国家的相册,是人民的眼睛。
同时,以真诚的态度进行案例环节的精心选择,优化讲授质量,也是该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选片范围涉及纪实领域的多类题材,多种表现形式,多个播出平台,在时间紧迫、任务重大的情况下,各方一直积极协调、真诚面对。
最重要的是,参与该系列的导演,面对高校学子,将无私的分享创作经验,从策划初衷到经典镜头的拍摄方式,从实践开拓到理论审视,将以非常细节的方式,传递给大家,希望为实现纪实影像后备力量的培养,尽最大努力。
© 本文版权归 纪录中国docuc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