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总结:变化
时光如流水。

春暖花开时节,转眼三月已过。
北京最新的疫情防控要求是,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曾经的平淡无奇,真正变成了今天的遥不可及。
疫情防控之下,日子已简化成居家为主,偶尔出去上班为辅的状态。
3月上班调整为每周2天,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有些工作必须去单位做。线下考试全部处于暂停状态,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不可知的未来多做好准备,争取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不去单位的日子,主要工作就是完成领导安排的制度修订工作,我所带的小组共完成2轮修改,成果还算比较满意,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剩下的空余时间,主要是在全力为今年的职称论文做准备。3月份定下的目标主要是搜集资料。期间妞儿爸给我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全国图书参考咨询联盟,真的是特别赞。很多论文包括专著的电子版都可以下载,因为这个方便的平台,我3月份从上面下载阅读了不少与业务有关的论文和专著,真的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为论文积累了资料。
这一过程也让我反思不少。工作年限虽不少,但大多数时间了却纠缠在具体琐碎的工作中,没有、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可能跟自己的专业背景不足有关系,也可能跟繁重的工作任务有关,也可能跟环境有关。疫情之下,被迫居家,远离具体工作;评职称在即,急需写论文,不得不深入思考。带着十年的经验,再去看那些理论著作,不但不觉陌生,反而有种相见恨晚之意。他们应该不只是我写论文的工具和材料,更是我今后做好工作的指引。
居家工作的这两个月,开始重新审视了印象笔记的用法。终于开始认识到“复制笔记链接”这一功能的神奇之处。目前,已经开始实践将日常所做之事及其所用参考资料、所产出之结果,以及每月工作记录,都用这一功能链接起来,争取做到,无论现在还是以后,所做之事、所用资料一目了然可查,不用再浪费时间在各种找寻上。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人看问题的视野和角度也会慢慢变得不一样。要“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人总是要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才会出成果,环境不能太舒适。
居家的日子长了,运动少了,很意外、很懊恼地发现我胖了,体重长了好几斤。毕竟在家里,空间小,有孩子闹,时间不自主,运动总是坚持不住。这块真是要好好想想办法,希望四月可以瘦回去。
这个春天过敏性鼻炎犯得非常频繁,纵然每天都早睡,可是依然摸不准它犯的规律。脚上的疣状病毒复发,只能用买来的药膏涂抹,目前还未见到好转。左大腿外侧有麻木痒等症状,补充了维生素B6,有所好转。生理期会遭遇严重的偏头疼连带鼻窦疼。粗粗一算,我身上的健康问题还是不少,归根结底可能还是身体素质差,免疫力低下导致的。
居家的日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在陪妞儿。可是,说实话,有很多时间都是和妞儿斗争如何让我多工作一会儿,于是会允许她玩儿小伴龙,允许她在ipad上玩字母游戏,允许她看《幼儿画报》的动画片。有时也会自责,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本来就难两全的。我也尽量在事情不多的时候陪她玩儿,玩儿超轻黏土、画画、念书、做题、过家家,没有章法,想起什么玩儿什么。她还爱听故事,学习强国里的“春天姐姐讲故事”有60个故事,在春节前后听了无数遍;之后是听“少年冒险王之穿越雅丹魔鬼城”,又听了无数遍。现在的兴趣是每天拿着点读笔听“小猪佩奇”。偶尔,会跟她一起把绘本上的故事录下来,放到荔枝FM的账号里,现在已经积攒了不少。
小孩儿的成长也是常常让人惊喜的,最近经常发现,她会自己翻着书看了,她要求自己睡,不用我搂着了,她还会自己弄一堆玩具,嘀嘀咕咕的过家家玩儿。因为经常读书给她听,读多了她就记住会自己读了;经常听故事,听多了,也就记住了。因此,词汇量丰富,口头表达能力强,表达的欲望也强,经常跟我说起来喋喋不休,故事里学来的新词很快就会应用到日常 对话中,让人又惊又喜。
三月主题是变化和适应,无论如何,总不想虚度时间。常年空中飞人的妞儿爸,因疫情难得的待在家里两个月未出去。现在四月初,已于昨天飞往南方的工厂了,据说要待到月底,如果北京的居家隔离政策不变的话,他在外隔离完,应该又要开始第二次出差了,那就要到5月底了,也许我们再见他要到6月了?
妞儿爸在家,我总会因各种小事和他斗气拌嘴。可是他一离家,却还是觉得心里不太踏实,少了一份依靠。只能自己更加努力、更加用心地去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