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莫谈巴菲特——股神不是你想象的样子
众所周知,提到价值投资,绕不开的必然是巴菲特,巴菲特已经成了价值投资的化身,道德楷模,投资大师,言奥马哈圣人一点也不为过,但巴菲特真的是靠价值投资发迹并靠长期持有成为世界首富的吗?
所谓价值投资,即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股价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价就是安全边际。换句话讲,只要你买对了股票,长期持有就可以滚雪球般地增值,如果你亏了,那就是你选错了。一个股票有没有价值,价值的高低是多少,应该持有多长时间,那都是主观判断的结果,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任何一种资产都可能是某些人眼中值得投资的对象。
有人问过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巴菲特有没有进行过投资价值的计算,他的回答是从未有过。看来即便是巴菲特本人,也无法对价值给予精确的计算。因此,在短期内,难以证明某个投资是否正确,而长期来看,任何资产总有人去持有,总有某种资产的价格会上涨。价值投资成了一种无法证明或证伪的投资方法,任何投资者都可以宣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任何投资都可以称作价值投资。说白了,价值投资在道理上永立不败之地,在操作上却是永远没用的废话与狗皮膏药。
面对国内泛滥的价值投资网红大师们,往往把估值直接简化成比较股票(指数基金)的市盈率,成功将一个巴菲特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简化成小学数学,还要动不动把巴菲特从兜里掏出来,抖落抖落,生怕人们不知道他是巴菲特的粉丝,这种偷换概念式的投资理论也收割了一群韭菜跟风。
巴菲特出身贫寒吗?
巴菲特的父亲四次作为共和党人获选美国国会众议员,他的主要主张就是反对罗斯福新政(当时美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全国1/3国民收入集中在5%的富人手里,罗斯福新政希望改变这种经济结构,新政触动了大资本集团的利益根基,遭到社会上层的强烈反对。)巴菲特的父亲还是当时共和党领袖塔夫脱的得力干将,塔夫脱是美国第27任总统之子,拥有庞大的人脉资源。
巴菲特毕业后,去了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遇到了被奉为价值投资之父的格雷厄姆与所谓的价值投资,直到今天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还是投资类的畅销书。1950年巴菲特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得到了格雷厄姆教授的证券分析课的A+,这门课22年没有给过A+。
但奇怪的是当巴菲特毕业以后的四年里,向他的“恩师”格雷厄姆多次申请进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并且不要工资的时候,他的恩师却拒绝了他,直到几年以后才聘用他。如果他的“恩师”真的赏识他,为什么为拒绝一个免费的聚宝盆呢?而且巴菲特得到的这个A+也完全没有记录可查。
巴菲特跟格雷厄姆学到价值投资了吗?
1954年,在经过四年多次的申请遭拒后,格老爷子终于被小巴感动,进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但如果你以为小巴从此开启了价值投资之路,你就大错特错,我们的奥马哈圣人在纽曼公司学到的是如何投机。
当时,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洛克伍德公司主要生产饼干原料巧克力片,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豆,他们库存了1300万磅可可豆。当时的可可豆价格是每磅5美分,但是,1954年由于出现了供货短缺,价格涨到每磅50美分。如果在可可豆市场价格下跌前就抛出的话可以赚取丰厚的利润,但根据当时税法,要缴纳相当于销售收入33%的税款。幸好根据1954年刚出台的美国税收条例,如果公司是因为缩小经营范围的原因,把存货发放给股东的话,就不需要缴纳这笔税款。于是,洛克伍德公司找到了投资人普利茨克。普利茨克决定,用可可豆换其他股东手中的股票,用价值36美元的可可豆换成成交价为34美元的股票。
格雷厄姆的套利方式是购买洛克伍德公司股票用来换取普利茨克手中的可可豆,然后卖掉可可豆每股就可以挣2美元。所谓套利,就是对一种商品用不同的价格交易,低价买进与高价卖出同时交易,几乎无风险地获取差价利润。为了规避可可豆价格下跌的风险,他还卖出了可可豆期货。
期货就是买卖双方可以协商约定,在将来的某一天以现在双方确定的价格交割如黄金、石油、农产品等商品。格雷厄姆缴纳很少的保证金就可以在一个约定时间用协商好的价格出售可可豆,从而消除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巴菲特不仅在这一笔交易中赚到2万美元,还学会了套利投机的方法。
格雷厄姆被称为现代证券之父,在华尔街地位无两,巴菲特不惜免费去给格雷厄姆打工,是为了通过格雷厄姆在金融界的地位,来丰富他的人脉网。
巴菲特是靠长期持有低估股票赚钱发迹的吗?
巴菲特依靠其庞大的关系网,在离开格雷厄姆的公司后,通过和他的富人朋友们、有钱的亲朋好友开合伙公司的方法陆续开了11家合伙公司,控制资金100万美元(当时是1958年)。巴菲特开篇就已经脱离小散户的档次了,那些想学巴菲特的韭菜们最该学的是怎么投胎。股神的发迹一直伴随着投机,买下目标公司,控制管理层,达到投机的目的。让我们举个他早年的投资案例。
1958年,巴菲特通过大量买入桑伯恩(谷歌地图供应商)的股票,控制公司管理层,当时桑伯恩处于行业垄断地位,拥有大量现金流,为了避免资金闲置,桑伯恩进行了大量的证券投资。但当巴菲特控制住了桑伯恩的管理层后,要求桑伯恩卖出所投资的证券来回购股东股票。
如果这个阴谋得逞,那么桑伯恩的每年收益就不会分给持股较少的桑伯恩的员工与公司管理层,桑伯恩每年的收益将被巴菲特一次性掠夺,在股神的嗜血般的高压下,桑伯恩以所持有的证券资产向股东回购股票,股神随后抛出了所持有的桑伯恩所有股票,获得了超过50%的利润。
这种方法股神屡试不爽。通过控制管理层、评级机构(穆迪评级机构,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评级机构可以对目标公司进行评级降低,打压股价后,买入,然后再提高评级,抬高股价后卖出。真正的低买高卖。那些现在还靠看PE判断低估高估的小白们,你们觉得巴菲特是30年前看了富国银行的PB(网红认为银行要看PB判断低估),觉得PB低,买入,看了30年,还低,所以持股30年吗?
如果你想说这些案例都是股神早年的投资,现在股神可完全是靠基本面分析,算出公司是不是低估才买入的。那你就太天真了,资本是嗜血的,而股神就是资本的人格化,随着股神对自身资本的控制越来越多,再加上浮存金的利用,没错,为什么股神持有那么多保险公司,因为保险公司有大量的浮存金,简单的说就是可以暂时用别人的保费投资,而且可以避免银行贷款的利息,简直是完美。再加上股神庞大的政商人脉资源,股神对到了低买高卖这件事越来越游刃有余,如果早年股神还有失手,比如投资丹普斯特,差点让股神血本无归。那现在股神可以说千军万马如入无人之境。
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就像打牌,他出牌前就已经把别人的底牌看的一清二楚,当然敢大胆出手,而小散户的钱那都是血汗钱,而且是在被别人看了底牌,还在硬刚,能赢才怪。我们举两个近几年例子。
2003年投资中石油
股神2003年5亿美元买入中石油,中国股神的崇拜者果然相继跟进,死死攥在手上,打算价值了,长期持有了,股神果然不孚众望,苦苦守候4年,2007年4月,股神脚底抹油,悄悄抛售第一次投资的5亿元美金,10月全部出清。留下散户在风中凌乱,股神此次获利35亿美元。
股神投资中石油其实和美国的石油战略有强相关。因为当年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在西伯利亚冻土发现石油,进行开采,但是冻土开采成本高于中东,大约在20美元一桶。
美国通过与沙特阿拉伯打成协议,提高石油产量,把石油价格压在10—15美元一桶,没有了石油收益,再加上阿富汗战争的巨大消耗,导致苏联经济的崩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1992~1996俄罗斯经济连续负增长,1998,俄罗斯经济危机爆发,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同时石油价格暴跌,到2000年,俄罗斯无家可归人数达到200~400万。
杀敌一千,自损800,打败了俄国人,美国自身也伤痕累累,依靠外债生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但美元是世界贸易的结算货币,美国人可以通过美元的贬值让中国、日本等债权国美元储备的实际价值不断缩水,美国人是有意赖账。于是,我们看到从2002年开始美元便持续贬值。
由于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计价单位是美元,所以伴随着美元贬值而来的便是石油价格的疯狂上涨。2002~2008年,国际油价从20美元/桶的水平如坐上火箭般蹿升至2008年7月的147美元/桶的高位,涨幅超过6倍。 可以说2002~2008年石油价格的暴涨,是美国的石油战略安排,而巴菲特在这期间购入中石油,不管从投机还是价值投资,都无法让人相信与美国国家石油战略无关。
1999年高盛帮助中国重组中石油集团和中国石化总公司,高盛在中石油的首次公开招股交易中担任主承销商。股神拥有高盛几十亿美元的股份,高盛总裁又荣升美国财政部长,股神在大家都不看好中石油的时候大胆出手,难道真是因为通过基本面分析的出来的吗?真的没有内幕消息吗?国际石油价格的涨跌并不是什么自由市场供需决定的,而是美国资本与权力的操纵,是国家战略,根据上面的关系,股神真的不是因为内幕消息,只是因为基本面分析得出中石油值得持有,而且只持有4年吗?
更可笑的是,这次投资被奉为经典战役,散户被割了韭菜还要给人喝彩,还要马后炮一般的去用基本面解读,真是让人同情。
2008年投资高盛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高盛亏损严重,被迫转成银行控股公司。巴菲特向高盛伸出“援手”,以50亿美元购得高盛的优先股,用另外50亿美元换取了高盛普通股的认股权证。股神之所以敢如此出手,并不是因为高盛低估了,因为股神已经把对方牌看的一清二楚。
一,“股神”透过政府间的层层关系,早已知道政府将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只要美国国际集团不倒,高盛也必将屹立不倒。果不其然,当美国国际集团拿到1800亿美元的政府救助资金后,立刻赔偿给高盛129亿美元(高盛“下赌”40亿美元卖空抵押贷款相关证券);第二,高盛也将从政府的救助资金里要到100亿美元。巴菲特知道,只要高盛喘过气来,市场这块蛋糕还在,而分割蛋糕的霸主却少了,高盛就完全可以稳坐钓鱼台。
到2009年7月24日,这天高盛的收盘价每股为164美元,仅仅一年不到,“股神”便为此项投资赚足了111%的回报率。“股神”自己毫不掩饰对高盛的信心,他称“我和高盛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40年……我关注这家公司很长时间了,我对高盛集团的状况和管理层的信心超过华尔街任何公司,他们对市场的时机把握最为出色”。当然啦,如果“股神”不了解高盛与政府上层之间的关系,他怎么会如此大胆?
投资和学习分不开,我们的在投资的时候要知道别人的动机是什么,独立思考很重要,不要成为某些网红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浪费了时间成本。断章取义,抹除背景信息,是误导的两大杀器。看到股神长期持有就认为长期持有能挣钱,就好像,看到人家脱衣服,但你不知道人家是要去澡堂子洗澡,你直接就裸奔了,边跑还边喊:“裸奔太难了,要坚持啊,你们快来啊,马上天上就出温水了,我都看到了“。当然,一般情况下,过一段时间你就发现,自己是在裸奔,天上也出不了温水,你自己就撤了。为什么你看不到街上那么多裸奔的人,因为上一茬已经把衣服穿上了,迎来了下一茬,韭菜是动态增加的,不是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