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安家》有感:透过房产中介去看更多的人,更多的人心
近几年来我不怎么看电视,如果有看的话那就是选择性的,比如在这疫情的两个多月里,我看了两部电视剧,那就是《安家》和《完美关系》
在看两部剧之前,看《安家》的想法是:做为代理家族不动产遗产继承手续工作的我,关于老洋房买卖业务也是工作重点之一,所以一定要看看电视剧里是如何演的。至于《完美关系》那是因为看《安家》而打开电视在列表里看到了黄轩,然后随意点进去也蛮看看,因为它播的较早,更新得多,前面看了几集觉得没有什么看头,不痛不痒的。但由于《安家》后播,更新得慢,所以每晚看完两集后,时间还尚早的话就接着看《完美关系》,直到两部剧都看完。有意思的是,我觉得两部剧都符合当下的观众,拍得好与不好,或者哪一部更好,我不评论。但至少我觉得我自己是需要看的。
《完美关系》我就看它的人设,在主人公里卫哲那个危机公关人,看完以后觉得现下社会都特别需要一个这样的危机关系处理人,他们够专业,在各种关系里他们能上能下,能攻能守,能进能退,解决各种问题或和解与共赢。还有就是他的助理,也够专业,我特别喜欢。

《安家》我看完以后就特别想把拙见写一写,这部剧剧情好,写实,加之疫情期间有太多太多的人多多少少都会看一点,收视率也超好,我总担心写出来会不会被人笑所以就一直拖,直到昨天才想开,觉得孩子读书都要写观后感,而观后感各不相同,作为家长的我还希望孩子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不千篇一律的独有观后感呢,所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观剧感,于是今天才开始动笔。
(一)安家里的原生家庭,代表人物,房四井。
在剧中,房四井是潘贵雨的来钱工具,而潘贵雨是家里的掌事人。她们母女之间没有半点情分,一切只和钱有关,有拿到钱,潘贵雨心里就暗暗欢喜,仿佛是自己挣到那样开心,能要到多少就要多少,永远不嫌多,最好是掏空了房四井的所有钱,不顾她还有没有钱吃饭,不问她的钱是如何辛苦赚来的,潘贵雨----更像是房四井硬生生的债主。(妞儿跟妈妈说‘这里面的关键词是重男轻女’我答她‘重男轻女也就算了,但很多没有重男轻女的家庭里也有这样的案例’)

原生家庭之殇,始终难以磨灭,在不健康的原生家庭里没有人可以全身而退,因为原生家庭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也是一系列的,它有着连锁反应。
最终,潘贵雨在临终前,说出了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秘密与愧疚,表达自己无心伤害女儿,并向房四井道了歉,这种通过“卖惨”来修补亲情的和解方式,于观众的我是拒绝买账的,毕竟,前面所历经的坎坷和挣扎已成定局,如若前面的坎坷没能挣扎过去,一切都等于零,在最后的最后,一个道歉,哪怕是用尽了全力,都难以抚平心灵的创伤,也无法改变既有的过错,所以当事人要选择原谅与否,就自己决定,不要被道德绑架。要做的事情是,自我觉醒,认清事实与底线,学会自我保护,然后走出轮回,不再轮回。很多时候也没有必要道歉,因为没有意义,在现实生活里,很多人原本就不会有什么最终审判,而许多事,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不是吗?
(二)典型的职业房产经纪人,代表人物,王子健。
温温柔柔,兢兢业业,又有点无厘头,带点强迫症,从他身上,看到了每个平凡且合格的业务员的影子,懂得在适当的时间里回访客户,问候客户,还时常不忘给即将出差或出游的客户发去小红包,代表心意,捎去祝福。从农村到城里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拼尽全力,才拥有小小立足之地的外地人,孤身一人在外打拼很是艰辛。

(三)一个扔到人群里都找不着的普通人,代表人物,娄山关。
普通程度的天分,普通程度的努力,还有普通的外貌与运气,一个只能吃白米饭配罐头咸菜,或者只买着白米饭等就同事的剩菜,来解决温饱,来省钱。用辛苦赚来的工资给嗜赌的母亲填补窟窿的“乖孩子”,他没有文凭,没有背景,以为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帮助家里。但事实上,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是用尽了全部力气。

(四)普通且常见的老洋房买卖案例,权属继承人代表人物,江奶奶、宋爷爷和他们的外甥们。
利益面前,我看见了人性的真实。

剧中,宋爷爷和江奶奶出售祖上洋房事宜,洋房共有三层,一楼和三楼住着江奶奶的两个姐姐,两个姐姐及配偶均已离世,由其子女再次继承。
宋爷爷得了重病,江奶奶就想把这需要爬楼梯的老房子卖掉,获得的钱一部分拿来给先生治病,一部分拿来置换一套有电梯的小房子,然后安度晚年。
于是联系了中介卖房,通过中介才了解到如果需要卖房就得征得楼上楼下两家共有人的同意,江奶奶并不了解共有权属出售事宜的相关法律。
于是江奶奶联系上了两个外甥,两个外甥及其他份额权属人只是在口头上答应卖房,并且当有人真正要买时,他们就找各种借口一拖再拖。
两家私下早已一致打好如意算盘,那就是知道小姨和姨夫膝下无儿无女,企图等他们离开人世后自然得到他们的法律继承。

我的老师曾经在和我聊天时对我说:“人心不可直视”。当时我还似懂非懂也没有想通。但当我后来经历一些事情以后,我才觉得其实这不是悲凉,这是人性的真实。
一拖再拖,终于拖到了小姨夫死去。
法律千万条,善良的小姨最终知道了一条,那就是用了把自己名下的遗产捐赠给国家的那条。她最终放弃了财产。这结局,绝望与报复之间,观众看到了这里一定是很解气。后来小姨也离开了人世,但他们之间谁也没有达到共同的目的,就是完整地出售祖上留给他们的老洋房。

人间百态,一世悲凉。每个人的伤痛都不尽相同,所理解的生活与掌握的知识都不同,尤其是江奶奶这样一个在贵族里出生,有丈夫一生疼爱,一辈子连家庭各种琐事都要让即将离世的丈夫各种交代与叮嘱的世家小姐。
一些建议
就江奶奶和宋爷爷出售老洋房的案例
要如何才能避免两个外甥不沦为坏人,还能拿到出售他们在洋房里该有份额的房款?并且也让江奶奶如愿以偿地拿到售房款去做她想要做的事情?
第一观察整件事情本身
就是看事情中涉及到几个利益人,江奶奶在出售洋房中所牵涉到的所有利益方(即共同共有权利人)也就是自家和两个外甥家(即一楼和三楼的权属继承人)
看所有权利人的缓急程度。
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目的?
他们都有什么不是共同的目的?
1、江奶奶要的目的:着急。想要快速出售,尽快拿到房款,为了给宋爷爷治病,愿意在自己份额内少分房款。
2、两外甥要的目的:要出售祖产但不着急。
第二 永远要坚信人性的光明,但也要防范于未然,毕竟在利益面前,在有着血缘、家族历史或恩与怨面前,它们的故事大多错综复杂,关系间都夹杂着许多的情绪,或多少不太满足,或者更是无知无畏,永不知足。最好是有拿到或与他们所有权属人共同签订的书面出售事宜委托书。
第三 做出判断,如有利益人欲做不良企图,(例如两个外甥不满足于江奶奶的让利条件,利益熏心,不配合,要做个凉薄之人,企图利益最大化,想等到江奶奶夫妇二人离世后,两家共同私吞房产或房款。)要寻找破解方式,寻求方案进行解决,以防共同权利人的任一方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如宋爷爷等不到房款就离世,而俩外甥也不能完整出售老洋房)。
第四 在有买家之前谈判,明确共同目标(即共同出售房产事宜)。
第五 在有买家以后和解(即共同签订买卖合同,完成交易与交付)。
写到最后,我想说,拿了售房款的江奶奶或许不一定能救回宋爷爷的命,因为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命运和一条同样要走的路,那就是死亡,只是路程不同,价值也不同罢了。但在江奶奶那里毕竟是她晚年里一个好的愿景,在美好的愿望面前,我们人人都当以为之祝福。
剧里徐文昌说:当我们让又落寞又有故事的老洋房变得有了家的烟火气,有关怀,有生的气息。我想补充:当让这些在如今都不可复制,不可再生,建造艺术考究,有着灵性的破旧且精美的建筑,通过我们的跑腿与协调可以有人进行修缮和保护,让他们都回到适合他们的主人的手里,珍藏或传承,我们更是其乐无穷,徜徉其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