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日亏8000万后,菜价暴涨,米饭7块一碗,它还能火多久?
疫情在国内逐渐好转,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停工了近两个月的餐饮业也在复苏。
餐饮巨头海底捞也复工了,服务态度一如既往,然而近期光顾过海底捞的人都发现,在海底捞吃一顿饭更贵了!菜品价格上涨幅度比之前高了很多。
比如,半分毛血旺(8小片)从16涨到了23,半分土豆片13元,一片土豆1.5元,自助小料涨到10块一位,白米饭7块钱一小碗,小酥肉之前28涨到了44。
虽然海底捞官方说的是,菜品价格上涨6%左右,不同城市差异化。但是涨幅明显不止6%,比如小酥肉,从28涨到44,涨幅超过30%,更让消费者不满的是,涨价之后,菜量也变少了。

其实,由于2019年猪肉上涨,海底捞的菜价在年前就已经上涨了3%-5%,而年后疫情又让餐饮业受重创,这已经是海底捞半年内第二次涨价了。
在过去了两个月,很多人没有收入,甚至失业,在百姓消费水平整体下降的时期,一些餐饮店在搞折扣降价,比如麦当劳81元的全家桶39元促销。
1,海底捞为什么要做出涨幅如此高的行为呢?

据说,海底捞在全国有550多家门店,而员工超过了8万名。2019年,每天门店的收入大概5789.6万元,而每天员工的成本约2029万元。
那么在受疫情影响,收入为0的日子里,这两个数字一进一出,每天的损失就可以达到8000万元。
虽然海底捞在疫情期间,提供了“无接触配送”服务,也在多平台上线半成品菜系,却仍然是杯水车薪。

既然客流量少已经是既定事实,那么提高客单价就成为了海底捞的必然选择。
2,海底捞涨价这么高的决策是否正确呢?
论菜品味道,平心而论我觉得海底捞还行,并没有特别好吃。但海底捞贵就贵在服务水平高,客户吃饭被照顾得周到,这种良好的体验感造成了产品溢价。

所以之前去海底捞吃饭总给人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感觉。而现在,海底捞为了挽回损失,涨价也可以理解,但涨幅好像有点高。
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讲,从前花200可以吃饱的一顿饭,现在需要花300,多花的这100块,相当于损失,如果没有从心里获得一种补偿感,就会让人产生不满。
3,你还会再去海底捞消费吗?
很多人说,再也不吃海底捞了。也有人说,真吃不起海底捞了,只能买点火锅底料在家做饭吃。
如果柴米油盐统统涨价呢?如果经济损失带来的物价上涨是必然趋势,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这个时候,我们除了开源节流,更重要的是懂得理性消费。
4,什么是理性消费呢?
不是因为麦当劳便宜了,就赶紧去买,也不是因为海底捞涨价了,就再也不吃了。而是在消费前判断这笔花费是不是刚需。
比如,生病了需要吃药,不管药多贵都得吃,这种花费就属于生活刚需,而去海底捞吃火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必需。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吃火锅不是刚需,其实完全可以找到可替代的选择,比如换一家更便宜的火锅店,或者干脆不吃,或者自己在家做着吃,都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在被疫情困在家的日子里,我们大多数人几乎不网购,消费也少了很多,仔细想想不也照样活下来了吗?
也许偶尔我们还是会有报复性消费的欲望,但是欲壑难填,每一次买买买的盲目,换来的都是后知后觉的惨痛代价。
所以,及时行乐之前记得多一些思考判断,只有懂得理性花钱,才不会被金钱所奴役。也许今年注定是经济不景气的一年,然而我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变得钱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