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肖像 | 乔治·康多的心理立体主义
"social distance"是每个人最近生活里的关键词,每天宅在家更是大多数人的日常。我一向以宅自称,可是已经有一多月没有出门看展,party,看演出,这的确让我感到些许崩溃。庆幸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每天网上的各路文艺活动多到数不过来,其中不乏众多好玩有趣的线上展览。 几天前豪森沃斯画廊在官网上线了一场名为《乔治·康多:隔离肖像》的展览。(George Condo. Drawings For Distanced Figures) 展览展出了一组艺术家本人过去三周在纽约自家工作室完成的绘画作品,记录下了隔离时期普通人的心理世界。以铅笔、蜡笔、水墨为工具,康多将细致又随意的线条连接起来,它们彼此交织、重叠、拼接,最后呈现出一幅立体的三维肖像画。风格也自然是明显的"康多",狰狞、怪诞、惊悚都可以是它的形容词。



"Ilove to draw andinthe usual context of privacy,
one doesn't think of the term isolation or forced separation,
rather it's a space to createwithout being watched. "
-George Condo
康多作品里的人物表情总是丰富且具有层次感,从而也表达了其复杂的心理感受,就像疫情之下的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情绪,充满了担忧、恐慌、哀愁、迷惘以及偏执。当然了,艺术家也不是故意出来传播负面情绪,他的意图在于让人接纳并适应当前的隔离环境,与他人隔离甚至是与自我隔离,找到能让自己舒适的状态,能够专注于学习和创作。 如果要用一个专业术语来定义康多的风格,最合适的一定是"心理立体主义"(psychological cubism),这个词是他本人发明的。喜欢艺术的人在第一眼看到康多的作品很容易联想到毕加索。不同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用不同的视觉角度去创作,康多则是带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去创作。观众自然可以在康多的作品里体会多样的情感,他的作品不仅仅在视觉上是立体的,就连感觉上也是鲜活的存在。除了心理立体主义,康多还给自己的风格命名为人工现实主义(artificial realism),意思是用现实的手法呈现人工创造之物。写实与想象可以在他手里完美的碰撞。他的作品常以欧洲古典大师画作为对象,再往其中添入新兴文化元素,加以组装,随后赋予经典作品新的意义。


展览信息 George Condo,Drawings for Distanced Figures
Hauser Wirth Gallery
另外,豪森沃斯线上除了有乔治·康多的展,还展出了路易斯·波尔乔亚在1947-2007年之间创作的绘画作品,也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