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的大饼卷万物——润饼菜
上周末和小草去了一趟菜市场,受疫情影响,菜市场比以往清静了许多,但几个做润饼皮的摊位却是大排长龙,每一摊面前都不少于十个人在等候购买。泉州人在清明节前后有吃润饼菜的习俗,因为做起来费时费力,大多数人家里平时都不轻易做这个,但在这个时节,在吃上的仪式感,往往是通过做一次润饼菜实现的。
润饼菜的吃法类似于北方的大饼卷菜,但在做法上更为精细些。做润饼菜的饼皮薄如纸,软而韧,约八寸大小。抹在饼皮上的蘸料是闽南特有的甜辣酱,说是甜辣,但基本尝不出辣味,以甜味为主,除了用来搭配润饼食用,泉州人吃咸饭、五香卷、海蛎煎、烧肉粽都喜欢来一勺,增香解腻。包的馅料可依据个人喜好自行搭配,但海苔酥,贡糖碎是必不可少,海苔用小火炒香后拌入炸好的粉丝和白糖便是海苔酥,花生贡糖碾碎就是贡糖碎,在主打咸馅料的润饼中卷入这两样,看似黑暗实则蕴含了吃货智慧,提升香气的同时也丰富了口感。其余馅料荤素随意,只需记得一点,不要用水份太多的食材,以免浸湿饼皮导致饼皮破裂,常见的有米粉、荷兰豆、胡萝卜、韭黄、包菜、鸡蛋、豆干、香肠、瘦肉,切细丝后炒制调味。

吃润饼菜是个五感联动的过程,红色的胡萝卜、翠绿的扁豆丝、嫩黄的鸡蛋皮、白嫩的豆干,五颜六色的食材炒得喷香,还未入口,就让人赏心悦目食指大动。吃的人也需要贡献一份劳动,动手包制,这是相当考验吃货功力的一步,馅少了不满足,馅多了稍有不慎就破皮露馅,一边吃一边掉馅,双手捧着接着都不是,吃得甚是狼狈。总而言之,包润饼不能贪多贪足,包入恰到好处份量的馅料,卷出一筒美观齐整、适合抓握的润饼菜才是上佳之道。一口下去,满口生香,细细咀嚼,柔韧的饼皮之下,海苔的酥、豆干的嫩、米粉的软、肉丝的滑、豆角的脆,在舌尖一场混战,偃旗息鼓后化作一曲和谐的奏歌,甜、鲜、咸、辣兼备,让人不由感叹妙哉。

不止泉州,厦门也有吃润饼的习惯,但厦门当地吃法多是将食材混在一起炒,为了管饱,会加入油饭一起包制。我个人还是更偏好泉州吃法,虽然准备过程繁琐,这样耗费时间去做样吃食的传统更有仪式感。菜市场上排队买润饼皮的人多以中老年居多,做润饼皮的师傅看着都是过半百的年纪,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很少有人愿意花上小半天的时间去制作一顿吃食。我记得小时候,清明节家里会做清明粿,端午节会煎堆和做麦糕粿,这些东西已经很久没吃过了,听母亲说,这几年来都没什么人愿意做了,一方面是这些吃食多是偏甜偏油,不讨年轻人喜欢,一方面是做法繁琐,也没人愿意花功夫去弄。传统的食物都在慢慢的消失当中,有些老味道只能在记忆中找寻了,真希望做润饼皮的手艺能一直传承下去,吃润饼的传统也能保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
ysyzug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03 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