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他微博炸号的67天后
2020年的1月29日,不过是这个星球上无比稀松平常的一天。
于我而言,也许稍显不同,我要在前一天在网上预订个蛋糕。因为这一天,是雪26岁的生日。
除了吃蛋糕,似乎也没有更多的记忆点。那一天很快就过去,蛰居在家的日子里,生日也没能变出什么花样。
第二天,雪问我有没有发现昨天一整天都没有发微博。我说没发现。他说因为他被禁言十五天,微博直接私信他违反法规,也没说是哪一条出现了问题……
我想着,十五天很快就会过去。
也觉着,这条私信可真像微博特制的生日礼物啊。在他新的一岁的第一天,告诉他要少说话。
可两天过后,突然有人评论我说「张公子的号不见了,是不是炸号了」。于是我赶紧去搜,发现早已查无此人了。心中立刻泛起一丝无奈的忧伤。
我问雪知不知道自己的号没了。他说发现了,也是刚刚才发现。

微博想杀死一个网络里的人,真是不费吹灰之力。
雪很淡定,觉得无所谓,一是反正每天都把想说的话说了;二是还可以再申请一个新的账号;三是后台保存了他之前发过的所有东西,他本人还看得见,只是作为观众的我们看不见了。
他的淡定让我很是憋屈,仿佛他早就料到这一天早晚会来。而即便耳闻目睹了很多身边人最近几年从互联网世界里消失的故事,这种事情早该见惯不怪了,我依然觉得委屈。
因为一个没有做错什么的人,平白无故的,为何要受到惩罚。
在那个特殊的时间段里,不止微博,各个平台都有很多ID从此销声匿迹。大家说着江湖见,好像真的可以江湖见似的,哪有那么多巧合的江湖,无非是不想说更丧气的话罢了。
我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人在背后判定一个ID是否到了寿终正寝的日子,只知道监管者不受监管,权力只会肆无忌惮。
毁灭一个人在互联网的所有痕迹,真的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但那并不仅仅是文字、图片而已,每个ID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除了会发表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更多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在分享自己的人生。敲打的每个字、分享的每张图片,每个主页都是不同的人生活的背面。
就像那个还未曾见过雪,就在远方注视他的我,会把他分享的上下班歌单默默添加收藏。而如今再打开收藏夹,显示的只能是已删除的通知。
而认识他之后的所有互动,更是全部沦为一片残骸,失去了原本的模样。

原文是今年过年要出去玩,趁在陆上还有网时发的图。

原文是雪分享自己在店里反复被人问「是否是张雪峰」,他一遍遍回答「真不是」。

是在分享我们结婚照的民国装束呢。

是雪早早去书店,拿小推车装满废纸壳,去废品收购站。

是雪在他不看店的休息日,去夫子庙租了间一居室,要开辟民宿事业了。(目前已关闭)

这条我也不记得了,可能是刚来南京那会儿,不好找铺子?

印象中是雪在吐槽我的家乡年夜饭吃太早,让他十足震惊。

应该是雪分享了什么名人名言。

18年初还住在上海,偶尔周末来南京玩,发现有家书店要倒闭了。

是雪录了一期读书分享,发在b站上的视频。

雪买了一副新的眼镜,他的自拍。

雪分享自己的钥匙扣。

应该是我拍的他,不记得是哪张了。

应该是雪又分享了什么名人名言,或者他是这个「名人」本人?

雪说要寄明信片,有啥想问的尽管问。

其实不清楚是不是雪的微博,如果不是他,那又是哪个小可怜?

我转发的第一条雪的微博。那时刚刚和他在一起,被要求着转发。所以,男生是都喜欢宣誓主权吗?我转发的时候有小小的害羞与小小的幸福,大学室友还在下面评论说被虐到了。
而我转发出来的,也仅仅是一个人的只言片语而已,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还有更多的生活细节,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要知道,每个ID背后是完整的可爱的复杂的人。
我好奇是因为中国人多吗?所以他们就不用珍惜任何一个用户。
当然也知道,要么是上面有要求;或者是,自己主动出手,方可明哲保身。
很可笑的是,没过几天,雪新申请的小号亦是炸号了。
这回是真的啥也没说,他像个没有感情的转发机器,每天只是转发几条微博,都没了。

原文是雪怀疑自己的微博炸号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杠精经常在他面前晃。
直至今日,雪还一如既往认真上网,做称职网民,每天各平台十几条动态少不了。不得不佩服他心理承受能力真是过于强大。
我已经不会再像十岁那年一样做个快乐上网的小学生了。
我习惯性地在压抑自己的表达欲望。
我经常只分享事物,不发表感想。
有时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尽管好多话堵在了心里。
还担心考虑不周全,怕招惹别人。
可又是真的不喜欢,上个网都要如此地小心翼翼。
好希望可以更加自由自在地写作、发表意见。
好希望在我21岁毕业旅行时发表的「大陆女孩看台湾」、我23岁时为北大受性侵的女学生发声的文章可以死灰复燃。
好希望2019年的夏天在香港的见闻可以早点写出来。
互联网的中文世界自然不缺我这一篇。
可25岁的我还想多保有一点写字的热情。
也不知如此渺小的心愿何时可以实现。
*发表在恰妮斯虫公众号上时是2020年的4月8号,故为6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