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未曾见过太阳——(非本人写)
追了一个冬天,终于追完了《想见你》。
上周一因为大结局提前被泄露,剧组隔天中午就决定加拍彩蛋,并且彩蛋只在电视上播出,作为礼物送给和他们一起走到最终回的观众,可以说是非常热血了。
前晚的大结局中,闭环被打破,莫俊杰和陈韵如等人重新拿回自己的人生剧本,终于可以好好生活。
但李子维和黄雨萱的爱情记忆却通通消失,仿佛他们从来没有相爱过。未来两个人想要再见面,也只能依靠曾经的一面之缘。
《想见你》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就像制作人麻怡婷所说,他们把最后一块拼图交到了观众手上。
不过在彩蛋里,李子维还是等到了长大后的黄雨萱。对许多剧迷来说,可能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这三个月里,我们跟着黄雨萱、陈韵如、李子维和莫俊杰等人,一起走过了他们长达20年的人生。
一起听着《Last Dance》穿越时间。
经历过爱情的甜,相思的苦,也尝到过失去的痛,以及不被认同的孤独。
然后你发现,有些人的青春很明亮,不缺朋友不缺爱,永远阳光普照,闪闪发光——比如黄雨萱和李子维。
有些人的青春却像荒原似深海,承受着太阳的鞭打,忍受着冰冷的潮汐,被拒绝,被无视,被当成异类,最终迎接他们的结局是坠落,是沉没——就像17岁时的陈韵如和17岁时的王诠胜。
《想见你》看起来讲了一个悬疑爱情剧故事,内核其实是一个阴郁少女找到自我认同的成长故事。
陈韵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呢?
她自律,懂事。
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既要照顾前一天晚上喝醉酒的母亲,也要负责弟弟的衣食起居。
结果还被弟弟嫌烦。
她循规蹈矩,是“校规达人”。没赶上校车,李子维说可以载她一程,结果她说什么?
她家里一共四口人,父亲重男轻女。比起弟弟,她是那个从小就不重视的孩子。
陈韵如念初中时,父母就分居了。父亲搬走前一天,她听见父母在吵架,为了离婚以后弟弟要跟谁吵得很凶,可以从头到尾,他们都没有提过陈韵如的名字。
那一天让她看清了大人的本质,就是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给你选择,其实根本就没得选。”
也是从那天开始,陈韵如决定不管怎么样,都不要当被抛下来的那个人。她开始打工存钱,想要快点逃离这个家,等到毕业之后就去报考其他县市的学校,自己一个人搬到外面去住。
父母离婚那天,他们一边问陈韵如想要跟谁,说是尊重她的选择。
一边却为弟弟争个不休。
陈韵如看在眼里,认为父母只问她意见不是因为尊重她,而是因为她不重要。
或许因为原生家庭因素所致,陈韵如的心思很重,情绪敏感,有抑郁倾向,严重否定自我。
这一点从她的日记中就可以看出来。
有时候
我觉得自己是宇宙中最黯淡的那颗星星
拼命的发光
想要有人发现我渺小的存在
可是最后等待我的
却只有坠落
陨落的那刻 我知道
世界上没有人记得我
我在失落的荒原中学会了哭泣
我在扮演自己的过程中
丢弃了我自己
在心里最深处那关着灯的房间
吟唱着
只有自己才能拥抱自己的情歌
她很内向,也很自卑,有社交恐惧,与人交谈时总是低着头,不敢直视对方。
与李子维和莫俊杰的第一次相遇,李子维问她店里放的是什么歌,她回答时就一直低着头,眼神游离。
路上碰到李子维莫俊杰和她打招呼,也很难自然地回应。
在遇见李子维和莫俊杰之前,陈韵如一直独来独往。
她不知道怎么与人交流,在学校里没有任何朋友。
她的书架上摆着《人间失格》这样压抑的小说,读的诗集也充满少年的忧郁气。
还有《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这种心理工具书,所以她应该也有在努力尝试自我疗愈,想要改变自己的个性。
《想见你》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BGM,属于陈韵如的那首歌叫《逃》。
我怕没有资格
我怕没有选择
我怕我不值得
这首歌第一次出现是在陈韵如向李子维表白的那一晚。
往往越是被寒冷黑夜包裹的人,就越渴望阳光。
对陈韵如来说,李子维身上有她向往的热情,开朗,自信。
她被他吸引,迷恋上这些自己所有不具备的特质。
就像她在日记里写的:
阳光很刺眼
可我却宁愿眯起了眼
却也舍不得闭上眼
不去看他
所以在生日那天,陈韵如做出了17年来最勇敢的一次行为——向那个太阳般的男孩表白。
这种行为对她来说更像是歌里所唱的——自首。
逃避很容易,但自首却需要勇气,需要经历艰难的心理斗争,等她终于勇于面对自己的情感,不再逃了,得到的却是冷漠的拒绝。
这对陈韵如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更糟糕的是心里受了伤进家门,发现家里空无一人,以为妈妈带着弟弟离开,不要自己了,内心又遭受了二次打击。
跑着出门找妈妈和弟弟,途中遭遇袭击导致昏迷,等到清醒时发现自己的人生已经被那个叫黄雨萱的女孩“占据”了。
那个女孩,和自己长得很像,性格却完全不同。
她像李子维一样,活泼开朗,浑身散发着光芒。
她懂得表达自己的不满。
当妈妈说“我怎么可能丢掉你”时,她直接回怼:
她从来不会勉强自己去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从不害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喜欢一个人也不会急着主动告白,而是先想办法让对方喜欢上自己,等着对方来向自己告白。
通过黄雨萱的视角,陈韵如发现妈妈原来很爱她。
弟弟的叛逆也是为了她。
拥有黄雨萱灵魂的陈韵如朋友众多,人见人爱。
这也是陈韵如一直向往的样子。
所以当她重回自己的世界,曾经试图努力模仿那个女孩,想要继续她的美梦。
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如此让人安心的陪伴,也是她第一次开始对这个世界稍微有了那么一点期待。
就像第12集(腾讯视频第23集)片头那段话一样:“借我一点你的时光,许我一点美好难忘。”
可最终却发现,大家喜欢的“我”不是我,讨厌的“我”却是我。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绝望的呢。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未曾见过太阳。然而日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她在天台上对黄雨萱说:
在你出现之前,从来就没有人真的关心过我,在乎过我。可是当我不再模仿你的这几天,我身边所有的人都好不习惯。大家都在担心我,问我怎么了。照理说我应该很开心才对,但是我没有。因为我知道,他们每个人在乎的,想念的,都不是我,是你。真正的陈韵如,谁都不需要,谁都不在乎。
她说她想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可如果就这样消失了,大家也只会觉得陈韵如好可怜。
她的消失就会和她的存在一样,简单几句话就会从大家心里被抹去,不会有人记得。
但如果是被人杀死,那自己的消失就会变得不太一样。
这样他们心中留下的陈韵如,就是那个她怎么演都演不好,但又是她最想成为的陈韵如。
没有被谢芝齐杀死,她最终还是选择用另一种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没想到《想见你》的最后一次泪点,是给了陈韵如。
是啊,无论是黄雨萱这样的女孩,还是李子维这样的男孩,他们都属于这个世界的“主流人物”,带着主角光环,总是不需要太多努力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
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些像陈韵如,莫俊杰和少年王诠胜这样的年轻人。
他们没有什么自我认同感,甚至厌恶自己。
习惯隐蔽在人群里,习惯远离这个世界。
他们渴望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不是因为有多讨厌这个世界,而恰恰是因为对这个世界有太多期待。
其实他们的内心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喜欢。
有时候他们会为了喜欢的人而努力变成对方所期待的样子,可却怎么也做不好。
黄雨萱和李子维的爱情惹人掉泪,但“陈韵如们”这样黯淡沉默的青春更让人心疼。
他们想要的并不是被人改造,被人拯救,而是被人接受。
接受他们的怪,接受他们的沉默,接受他们的不合群。
要知道,“讨人喜欢”并不是生而为人的唯一目标,自我认同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像黃雨萱相信陈韵如一样,去相信那些还没有正视自己的年轻人,有一天一定也可以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好好过完这一生。
不必改造,不必拯救,只需要接纳他们就好。
谁都不需要扮演任何别的人,原本的我们就值得被珍惜。
即便暗淡如陈韵如,也会被莫俊杰这样的男孩看到。
他对她说,“可不可以拜托你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证明给你看,也给我一个机会,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一个人,是比谁都还要喜欢你,比谁都还要更需要你,我保证,我会用尽我所有努力,让你快乐起来,让你不会再有被这个世界丢下的感觉,让你知道你是值得被人好好深爱着的。”
知乎用户@卡卡卡卡所说:
“这个世界很广阔,很宽大,很包容,会有人爱你喜欢你,或许你没有拥有太阳般的李子维,但你有月亮般的莫俊杰,他的光芒虽然微弱,却为你照亮整个黑夜。”
青春是人生河流里的一个渡口,我们要花多少力气才能安全上岸。
如果有一天,那个叫陈韵如的女孩问你,“以前的陈韵如不好吗?”
希望你不要否定她原本的样子,而是告诉她:
“以前的你也很好。”
文|大鱼
来源:鲁豫有约公号(ID:lyyy_scndgs)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鲁豫有约】微信公号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