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发展历程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原始部落狩猎和采集时期至今,货币已历经了 6 个阶段:
(1) 物物交换及一般等价物阶段:物物交换是货币的第一个历程,由于运输成本大、成交效率低等原 因,贝壳等不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逐渐抽离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易,形成货币的原始形态;
(2) 贵金属阶段:随着人类冶金技术的提升,货币形态自然而然向价值稳定的贵金属转换,这一历程 在人类历史中占据了相当长的时期,受限于金属的质地不均、分割损耗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渐衍生出了由国家统一铸造和管理,以国家信誉为背书的金属铸币;
(3) 纸币阶段: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易于携带的纸币迅速取代金属货币,并逐渐形成中心化 现代金融体系,使得货币政策的实施成为可能;
(4) 电子货币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货币逐渐向虚拟化过度,一方面信用卡、借 记卡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也在生活中愈发普及,但其中心化的本质并未改变,只是传播媒介发生变化;
(5) 数字货币阶段:近年来,纸币滥发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第三方支付频频爆出安全危机、再加上区 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等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其币值波动大、监管等因素影响,目前只在小范围进行流通,更趋向于投资工具而非支付手段。针对此现状,各界纷纷布局中心化体系下的数字货币,如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各国央行也在加速研发中心化数字货币。
电子货币(支付宝)、虚拟货币(Q币)、数字货币(BTC)三者不同点
数字货币包括加密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加密数字货币是一种使用密码学原理来确保交易安全及控 制交易单位创造的交易介质,可用于兑换法定货币,购买某些商品、服务或作为投资工具。以比特币和 以太坊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主要有以下特点:(1)交易成本低。与传统的银行转账、汇款等方式相比,数 字货币交易不需要向第三方支付费用,因此适宜用作跨境支付;(2)交易速度快捷。数字货币并非由任 何中心化机构发行,也不需要任何类似清算中心来处理数据,所以交易处理速度更快捷;(3)高度匿名 性。交易双方可以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因此具有更高的匿名性;(4)货币数量固定。如比特 币的总量为 2100 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Libra 驱动力——契合 Facebook 业务转型需求 2019 年 6 月 18 日,Facebook 重磅推出 Libra 白皮书。在白皮书中,Libra 被定义为一种稳定的数字货 币,拥有包括一篮子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在内的真实资产作为储备,正式的 Libra 区块链将于 2020 年推出。Libra 的发布,对 Facebook 而言有以下两点重要意义:
(1)Libra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使用,有利于 Facebook 解决一直以来面临的数据泄露问题。 由于隐私泄露和数据滥用的问题,Facebook 面临来自公众和监管的双重压力。2016 年 Cambridge Analytica 数据泄露事件中受影响的用户数有 8700 万,该数据分析公司与特朗普大选、英国脱欧的竞选 团队均有合作,事件发生以后,Facebook 的股价大跌,市值蒸发超过 700 亿美元,事后又面临 50 亿美 元的监管罚款。随着监管趋严以及公众对隐私的日益看重,Facebook 传统的用户数据保护手段或难以为 继,而区块链技术拥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开放等特点,能够解决信息安全管理以及数据确权问题。
(2)Libra 是 Facebook 业务转型的重要布局,通过建立生态的方式为 Facebook 带来更多业务可能性。 Facebook 一直在积极寻求业务转型,但却接连受挫,至今仍然没有打开新兴战略业务通道。 早在 2007 年,Facebook 就曾与商务平台 Oodle 联合推出了名为 Marketplace 的应用程序,着重于熟人间的二手业务开展,但是由于业务迟迟无法顺利开展,2009 年,Marketplace 的控制权被全权转移至 Oodle,2014 年,这一应用被关闭,2016 年,Facebook 重新推出此项目,但提供交易平台,并不支持收付款以及物流服务; 2009-2012 年,Facebook 着重于虚拟货币 Credits 相关业务布局。最初,Credits 仅用于虚拟商店中礼物购买,而后 Facebook 逐渐推出 Credits 实体购买卡,并强制游戏开放商使用 Credits 作为交易结算工具,Facebook 在其中收取 30%手续费,自 2012 年起,由于 Credits 在国际支付中存在很多麻烦,渐渐被淘汰掉; 2014-2017 年,业务转型重心转向支付业务。2014 年,Facebook 聘请前 PayPal 总裁负责 Messenger 业 务,而后 Facebook在 Messenger中添加支付功能,并通过与 Uber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拓展 Messenger 支付范围;2017 年,Facebook 与 PayPal、Visa、MasterCard 和 Stripe 等公司达成合作,进一步拓展 支付业务边界,但截至 2018 年 9 月,在 Facebook 的收入构成中,广告收入长期占比超过 98%,而支付 及其他业务占比不超过 2%; 2018 年至今,Facebook 致力于数字货币业务转型,并在 2019 年正式推出 Libra 白皮书。 Libra 的发布,一方面,有利于 Facebook 拓展业务边界。据统计,全球仍有 17 亿成年人未接触到金融系统,无法享受传统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Libra 的推出,有助于激活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组成的长尾市场,Facebook 也将从此占据另一个更大规模、更高频使用的平台;另一方面,Libra 组建协会的管理模式,纳入了众多行业的头部企业,能进一步丰富 Facebook 的业务生态。

我国央行 CBDC,是建立在“一币两库三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可控匿名的原则和 100%的准备金机制, 实现对于 M0 的逐渐替代,最终保证政策有效执行的数字货币。
特点(1) 坚持中心化管理模式。不同于由分散的委员会管理的 Libra 或者大多数加密货币,央行对 CBDC 拥有绝对的控制权。通过这种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第一,使得 CBDC 拥有与法币一样的最终法偿 性;第二,中心化管理模式能维持币值的相对稳定,以便于数字货币更好地行使货币的支付职能; 另一方面,中心化管理模式能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
(2) 采用二元运营体系。央行发行 CBDC 的模式与纸币发行模式一样,都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 元模式,也就是说,央行通过商业银行向公众发行 CBDC,商业银行将向公众提供存取等服务, 并与央行一同维护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正常运行。
(3) 建立在“一币两库三中心”的基础上。除了央行为唯一发布机构以外,两库指的是中央银行发行 库与商业银行的银行库,包括流通市场上的 CBDC 用户数字货币钱包;三中心是指认证中心、登 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认证中心主要负责央行对法定数字货币机构及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是系统安全的基础组件,同时也是可控匿名设计的重要环节;登记中心主要负责记录法定 数字货币及对应用户身份,完成权属登记,并记录流水,完成法定数字货币产生、流通、清点核 对及消亡全过程登记;大数据分析中心主要负责主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客户交易行 为,保障数字货币交易安全、规避风险,防范黑市洗钱、恐怖融资、欺诈交易等违法行为。
(4) 数字货币属于 M0 的范畴。由于第三方支付的广泛运用,M1 和 M2 的流转效率已经很高,相较之 下,M0 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的风险,且现有的电子货币与银行账户存在紧耦合的关系,不能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所以现有的电子支付其实并不能完全取代 M0。
(5) 100%准备金系统。与传统银行系统采用的“部分准备金”体系不同,CBDC 将要求金融机构保持 100%的准备金率。因此,CBDC 将不会有任何衍生存款或者货币乘数效应。
(6) 采用“松耦合” 设计,实现可控匿名。在央行数字货币的第一层运营体系中,实名制机构将需要注册;在第二层运营体系中,用户层面的转让将匿名。通过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追溯数字货币,在维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同时,也能降低违法犯罪事件发生的概率。
(7) 区块链技术是可选项之一,可能通过多种技术的混合架构保障高效的交易性能。央行官员希望第二层网络支持 CBDC 实现达到“每秒至少 300,000 笔交易”交易性能的目标。截止目前,并无任何区块链达到和目标要求一样高的性能。但是,这一交易速度有可能会通过“链下撮合、链上清算”的机制或者其它升级改进措施,如分片或者侧链得到实现。
文章内容引用—东兴证券-D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