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有梦的世界是美好的——谈谈杜崇斌先生的《追梦少年》
有梦的世界是美好的——谈谈杜崇斌先生的《追梦少年》
作者:郑建党(资深媒体人)
去年夏天,我有幸收到杜崇斌先生的长篇小说《追梦少年》,这是一部关注当代儿童成长的长篇小说。而听闻这部作品却早在2016年春,杜先生曾坦言,因创作关学大儒系列之《大儒张载》而暂时搁浅这部儿童作品。《追梦少年》于2019年7月如约而至,两部作品相隔整整三载。《追梦少年》在路上的三年,《大儒张载》斩获多项殊荣,截至目前,该书已连续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面向全国农家书屋推荐的重点出版物”和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首届丝路金融文学奖、廉政文化精品创作一等奖等五个奖项。作者杜崇斌,这位儒雅风范的作家,多年来笔耕不辍,是一位文学路上的追梦人。

结识杜崇斌先生至今已五个年头。初识,他的《大儒张载》即将付梓,我的《铁肩铮骨杨继盛》正在酝酿创作之际,他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他从不多言,文雅谦虚,虽未曾谋面,却已是相知的老友。文如人,读他的作品,犹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不愠不燥。一部以北宋大儒张载为主人公的长篇历史小说,一部以当代独生子女为主题的儿童小说,跨时代、隔时空的两部作品,虽取材截然不同,但都能读到作者“寓国学与文学,融文学于国学”的写作技巧与文字美学。无论是晦涩难懂的张载先生的学术思想,还是独生子女身上的诸多问题,在杜崇斌的笔下,皆迎刃而解,语言驾轻就熟,情景转换自然,足见其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

一部文学作品,重要的是耐读耐品。原来我曾深以为《追梦少年》是一部全面剖析独生子女成长和家庭教育、校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现实题材的作品,当我捧书通读却有些许“失落”,加之儿童作品并非我的兴趣所在,于是将其束之高阁。时隔半年,闲来再读,深思细品,才知《追梦少年》中的醇熟与智慧。于是自我“检讨”,若如我未见书时就形成的“成见”,可视为“跑偏”,其受众则不是少年儿童,而是成人。因此,《追梦少年》是一部纯粹写给少年儿童的启蒙书,是一部耐品耐读,经得起推敲和审视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追梦少年》讲述了10-15岁这个年龄段的一群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学习和生活,作者以儿童的童稚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魔幻的表现手法,使阿宇、婷婷、阿威、小伟、强强等独生子女,在求知求学的路上健康成长。全书呈现三大特色。
巧妙的魔幻构思
《追梦少年》最巧妙智慧的构思是:一本神奇的漂流书,书里有一个神奇的小人儿——梦幻童子唤起主人公阿宇的好奇心,使他在梦幻童子的“诱导”之下,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促使他和同学协作互助,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又或者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从不爱独立思考到主动去图书馆学习,从不爱做家务的小懒虫到给爸爸洗脚、送生日贺卡,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为同学献爱心捐款,和同学一起帮助失学的强强重返校园……一个神奇的小人儿,胜过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吊足了阿宇的胃口,“诱导”着阿宇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路上,学会思想独立、主动学习、爱心助人、尊师行孝。 作者杜崇斌这种神奇的构思是一种大智慧,既能免于落入俗套的说教,也能很好的契合少年儿童的好奇心,这是他多年研读少儿文学作品的学养和积淀。
巧妙地嵌入国学
在我未看到《追梦少年》时曾想,成功驾驭了《大儒张载》的杜崇斌国学功底深厚,文字大气磅礴,刚写完千年前历经沧桑的北宋大儒,转而写现代社会娇生惯养的独生儿童,这样的跨度,作品该是怎样的一种风格?当我读《追梦少年》时,仿佛自己被代入到欢乐美好的童年时代,又好似一股清新的气息沁入心脾,却又能在质朴的稚气中找寻到“《大儒张载》的影子”:于儿童作品中巧妙地嵌入国学,就好像将一件成人厚重的外衣魔术般的幻化成儿童的轻纱薄履。
主人公阿宇和爸爸去文化风景区,一本雕刻在石板书上的《道德经》,巧妙地引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老子思想;一本无字天书,延伸出了“卧薪尝胆”和“孙膑与庞涓”和鬼谷子的动人故事;由婷婷爸爸的一篇怀旧博文,给民间传说故事“纠错”——杜十姨应该是杜拾遗(杜甫),五指须应该是伍子胥(伍员),还原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阿宇原本很烦小浩浩的顽皮和吵闹,当他悟懂了梦幻童子告诉他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他忽然觉得小浩浩很可爱……
杜崇斌在《追梦少年》中嵌入国学知识,最妙笔生花的艺术莫过于主人公阿宇通过梦幻童子的两次穿越,一是“去见诸葛亮”。诸葛亮送阿宇一本《诫子书》,临走时,阿宇还调皮地摸了摸诸葛亮的羽毛扇。杜崇斌又用一个小节深入浅出的解读了《诫子书》,意在用古代历史名人诸葛亮的《诫子书》启迪孩子的心智。二是“拜访诗圣”。主人公阿宇和诗圣杜甫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了解杜甫所处乱世、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凄楚和无奈,杜甫劝阿宇要学习经世致用之策。以主人公阿宇“身临其境”的魔幻故事来呈现国学教育,这种寓教于乐的意趣,比单纯的说教和讲解要高明得多。
巧妙地融入科技
杜崇斌先生给我的感觉一直是谦和与安静的,似乎更有耐心与孩子相处。他在多年前就一边读儿童作品,一边写札记,后来就写童话故事、儿童小说,作为睡前故事讲给女儿听。为了写好《追梦少年》,他多次到学校体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和他们一起上课、写作业、讲故事,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然于胸。他用孩子的思维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在故事中融入了丰富有趣的科学技术知识,从另一个角度达到了对科学的普及。
阿宇从南柯一梦中醒来,对梦境无限留恋,突发奇想,能不能发明一种仪器,把梦录制下来,醒来后可以像看电视一样看到自己的梦境,还取名叫“造梦仪”;阿宇、阿威、婷婷在图书馆就“宇航员的故事”,争论是神话还是科学,进而延伸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吴老师的自然课,从《西游记》的孙悟空讲到我国2015年发射升空的一颗卫星,这是专门探测宇宙空间暗物质粒子的卫星,讲到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这样带有想象力的科技知识,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们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厉害了,我的国”。
《追梦少年》中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日常生活常识、童谣儿歌、诗文比赛等,都在杜崇斌的笔下升华为一缕春风轻抚着孩子们的童真。作者杜崇斌曾问我读后感,在总结上述的更多亮点时,我也直言不讳的表示:时代造就了独生子女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的是家庭的、社会的诸多方面的问题,《追梦少年》“解决问题”的方式未免有些简单,抑或有些理想化。
不过,话又说回来,《追梦少年》是写给少年儿童的作品,儿童的世界本就不该复杂,他们是追梦的少年,有梦的世界是美好的。亦如我和作者杜崇斌之于写作的共识:不囿于名利,不拘于世俗,简单而纯粹的文字,是文学路上追梦人留给这个时代的印记。
2020年4月10日晚作于石家庄
——————————
作者简介:郑建党,网名郑四小姐,雄安新区容城人,现居石家庄,资深媒体人,曾供职于容城广播电视台、河北广播电视台,多次获得荣誉证书;近年来致力于雄安新区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铁肩铮骨杨继盛》。

文一崇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大儒张载密码》(第二部)第六章:这个春天,他无暇顾及身边美景 (1人喜欢)
- 新闻:作家杜崇斌应邀在怀德大书房讲授关学思想 (1人喜欢)
- 【书评】《大儒张载》:历史、哲思与人文精神的交响 (1人喜欢)
- 在历史与哲思的交响中探寻人文精神的深度——评《大儒张载》 (1人喜欢)
- 读《大儒张载》,感悟横渠四句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