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医学的第一大基础共识。没有医学,人类照样生存。
因为只要一个物种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那么它就可以延续下去。
人类基因的多样性,是对抗所有已知或者未知灾难的终极武器。
人工耳蜗可以把声音转成电信号,然后再用这种电极和病人的听神经连接在一起,
没有疾病的绝对健康,是一种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疾病和健康之间,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
人类的进化并不完美。这些不完美,就是导致疾病伴随终生的原因。
疾病可以成为进化的动力,帮助整个物种的繁衍。
你知道每天有多少外地病人进京看病吗?有个官方数字,每天至少有70多万。
在宗教强盛而科学无力的从前,人们误将神的力量当作医疗;在科学强大而宗教弱势的今天,人们又误将医疗当成神力。
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人体的自我修复主要靠细胞分裂。
呼吸机,是支持肺,让肺休息,等待自愈;
白细胞吞噬、杀灭细菌的过程,就是自我修复。
有了人文的科学,才更科学。
历史上的天花,曾经让整个欧洲死亡1.5亿人。
建国初期,我国孕产妇的死亡率是每10万人死亡1500人;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是每10万人死亡18.3人,下降了大约100倍。
有了科学,人文才有了坚实的基础。更高层次的人文,来自体制的温情。
科学给人文赋予力量,体制用温情推动更多人享受到医学的福祉。
世界卫生组织(WHO)一共收录了26000多条疾病的名称。
疾病是人类进化的遗产。
人类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从地球上出现第一个真核细胞开始,大约用了上亿年的时间,一路演化,人类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眼睛是这个世界上最精密的光学系统,但是它可以有820多种疾病。
人这一辈子心脏可以扑通扑通地跳25亿~30亿次,把血液精准地打给每个细胞。
人类排泄废物是用两个通道:一个尿道,一个肠道。
进化只做到了让利益和风险平衡,而不是让利益最大化。
用生下来不会走路,用器官发育不完全换来了脑容量变大。所以人比马聪明,思维能力更强。
疾病,就是妥协和折中必须付出的代价。这就是进化引起疾病的第一个来源。
血压快速上升能够让人在紧急状态下,迅速增加重要脏器供血,增加奔跑能力。高血压的基因也被保留了下来。
一个学说没有边界,无所不能,它也就失去了成长的空间。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这三门基础学科的成立,看做是现代医学诞生的标志。
大脑里面有个关键部位——缰核,是引起抑郁症的关键部位。
缰核异常放电,就可以抑制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被抑制了,人也就抑郁了。
只要坚信任何病都有病理基础,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那么在未来,越来越多的病就会得到解释,找到合理的病因,得到科学的治疗。
病是出问题了,但是症状是在保护咱们。
这个时候应该少输液,让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抓紧时间手术,止血才是关键。按照这个做法,发现伤员的死亡率从以前的65%降到了17%。
症状对人具有保护作用,就像低血压可以减慢出血速度一样。
脑梗塞这种病,它会出现三个症状引起咱们注意。
绝大多数的症状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这种功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为了生存,是人体的智慧。
发烧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它可以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杀死细菌和病毒。
人体的限铁机制;
病是因果关系的第一环,症是疾病发出的信号,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但是如果过度了,反而会有害。
骨刺不是病,而是症状。真正的病,是人的骨骼和关节的老化。老化让关节的稳定性变差了,才会引起疼痛。骨刺,其实就是骨质增生。不仅不会引起疼痛,而且长骨刺是为了让人不疼的,是为了增加骨骼表面积,减少局部压强,让关节更稳定。当骨刺长好了,关节稳定了,这时候疼痛反而消失了。
把原发性高血压定义成一种病,不如把它看成是一种症状更贴切。真正的病是隐藏起来的,引起血流阻力增加的病理改变。
治疗高血压更重要的应该从改变生活方式,降低血流的阻力着手,而不能单纯依靠药物降压。别跟症状死磕,而是要找到病根,治病。
一级致癌物指的是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致癌的物质,比如雾霾、烟草、槟榔、黄曲霉素等等。
任何慢性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
代偿机制。身体某些组织或者器官持续受损,已经没办法修复原样了,人体就调动没有受损的部分,加快补充或者代替受损的部分完成工作。
人体就会启动代偿机制,让深层的干细胞加速分裂,赶紧补充死亡的细胞。这样就防止发生严重的穿孔、出血。
比如高血压。血压持续增高,心脏射血的负担就会增加。所以,心肌就会变得肥厚,射血才更有劲。这是代偿。
2018年,美国癌症的总体死亡率,比历史上死亡率最高的1991年下降了27%。下降的这27%,就相当于挽救了262万条生命。
细菌慢慢就演变成了细胞里的关键物质:线粒体。细胞生存和复制都需要能量,而线粒体就是能量来源。
线粒体可以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这些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形式:ATP。这样生命才有了能量,进化才有了能量来源。
情侣间一次接吻就可以交换8000万个口腔细菌。肠道内细菌最多,有上千种,总数大约100万亿。这个数字是全球总人口的1万3千多倍。
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细胞集中在肠道,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B细胞;还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球蛋白A(IgA)是由肠道制造的。
很多药物包括化疗药物、抗生素,很多食物包括糖,都会干扰内共生。内共生关系一旦被打破就会带来病。
免疫屏障相当于“常驻部队”,但是有时候咱们用抗生素把常驻部队都杀死了,那“土匪”就该捣乱了。
发现胖人体内“胖菌”多,这些胖菌会分解食物产生乙酸这种物质,乙酸就会让人产生饥饿的感觉,让咱们不停地吃吃吃。
糖阻止了拟杆菌的定值。拟杆菌就是让你变瘦的“瘦菌”。
比如流感病毒。这种病毒为了逃避人体免疫,会不断地变换病毒表面的H蛋白。H蛋白就是一种辨别物质,H蛋白变了,人体免疫也就认不出来了。
低手是大海捞针,高手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他提的假设更接近真相。
刘翔的病叫做跟腱止点末端病(Enthesopathy),也就是脚后跟的肌腱慢性反复牵拉、劳损引起局部炎症和剧烈的疼痛。
目标是根据患者需求制定的,患者需求决定了治疗目标。
医生必须用客观的数据和指标去匹配患者的主观需求。
人工耳蜗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治疗就是用可以量化的、客观的、标准化的医学目标去逼近患者需求。
治疗的本质就是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的匹配。
疫苗是为了预防;做增强CT打到血管里的造影剂;
治病必须打断发病机制,改变细胞或者器官的功能。而承载这个改变机能任务的就是药。
药的实质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
还说“伟哥”,靠扩张血管来增加海绵体的供血,带来勃起。但它也同时扩张很多其它部位的血管,这样也就有了副作用。比如眼睛胀、头疼等等。
这就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医院这种组织形式,无论是从分工协作,能量匹配和利用,还是信息流动和传承各个层面,都让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做到最高。
最后,我想请你记住这几组数字:1979年,人类消灭天花。它是第一个在世上绝迹的人类传染病;2010年,全世界基本实现使用改良过的饮用水源;2001年-2013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新发病例减少了38%;2016年,全球小儿麻痹症病例只剩37例,相比1988年的35万例,减少了 99%。
癌细胞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生长信号多,而且对抑制信号不敏感。
对于细胞来说,血管就是加油站。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和它最近的毛细血管的距离不能超过100微米,也就是0.1毫米。
癌症的时候,促进血管形成的信号增多,而抑制血管形成的信号减少。这样,就有持续的新生血管形成,源源不断地给肿瘤组织供血。
癌细胞不论在有氧还是无氧环境下,都可以迅速产生能量,供应自身的能量需求。
免疫逃逸;
染色体末端都有端粒。每次细胞分裂,端粒就缩短一部分。正常细胞分裂50次左右,端粒也就消耗光了。没有了端粒,细胞只能死。
但是癌细胞不同,它的细胞里有种酶,可以不断地补充端粒的长度,保证癌细胞可以无限次分裂。
腺瘤就是一种癌前病变,长期发展就可以变成癌症。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结肠癌、直肠癌发病率比预期的减少了85%。
血管,被称为“生命的粮道”。如果把全身的血管从动脉到静脉连起来,总长度可以达到17.6万公里,可以绕地球赤道4圈半。
仅有应激,不会得病,对应激产生了剧烈的心理变化,之后引起了身体上的病。这就是心身疾病。它的三个环节:应激、心理改变、躯体疾病。
在中国,无痛分娩率不到10%,在美国这一数字是85%,在英国是90%。而且,中国吗啡类的镇痛药物用量不到美国的1/10。
疼痛却不客观,疼痛的程度是主观感受。
让人类最疼的病有三种: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癌症带来的疼痛和三叉神经痛。
痛觉的产生有明确的神经传导通路。首先,各种损伤会刺激人体组织,释放致痛物质,也就是导致疼痛的化学物质。接下来,这种化学物质会转化为生物电信号,然后由神经通过脊髓传给大脑。大脑经过快速、复杂的分析和整合,最终形成疼痛的感觉。
尼采说过:疾病损害人的机体,疼痛摧毁人的灵魂。
医学用200多年的时间让人类寿命延长了大约50岁。
物种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左右。
人类一生中细胞平均分裂次数为50次,每一次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平均存活2.4年,50乘以2.4也等于120岁。
咳嗽,就是针对肺炎最好的自我修复能力。
衰老的本质:自我修复能力下降。进化论认为,衰老是年轻必须付出的代价,有助于整个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毕竟地球资源有限。
基因突变就是一种损伤。比如,细胞分裂的时候会有突变,接触紫外线、化学物质,人体产生的自由基也会引起基因损伤。
细胞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也会下降。会出现糖尿病、高血脂。所以,这类病人并不完全是营养物质摄入过多,同时还有利用障碍。
深度睡眠的时候,大脑神经胶质细胞的体积可以缩小60%。就是为了给大脑内的液体留出空间,加快液体循环,清除衰老物质。
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成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是后天获得的认知能力。流体智力是一种先天的能力。
18世纪欧洲1.5亿人因为天花死亡;
在“生小病”预防大病的基础上,随着基因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可以人工合成一种物质,相当于人工合成了病毒的特征。让这种物质再去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力。
给药途径,本质上就是一种“能量投放系统”。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伤员死亡率对比。
护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独立于医生之外的。
医学永远有一个矛盾,在就是在尽量不干预生理过程的条件下,找到获得准确信息与付出代价之间的平衡点。
核磁共振,是利用了人体组织的氢质子在磁场下的变化来形成图像,反映组织内部的情况。
天然本底辐射。它指的是宇宙射线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
射波刀、速锋刀、质子刀;
物种竞争。
人体的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所以青霉素杀细菌效果好,同时对人体细胞伤害很小。
人、细菌、真菌形成了一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关系。
用真菌分泌的物质,也就是青霉素,就可以杀死细菌。
“抗生”的意思,就是一种微生物对另外一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或者杀灭作用。一种微生物分泌的,可以抑制或者杀死对方的物质,就是抗生素。
危重病人能否战胜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他是否恢复了有效的咳痰能力。
修机器可以冷修复,但是,每一项医学的治疗技术都是热修复。
“魔肺”,它的全称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简称ECMO。
如果人类有可能攻克癌症,那它一定会出现在免疫治疗领域。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现状
额叶负责我们复杂的认知行为。比如记忆、思考、决策、表达等等。
广义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情感障碍等很多种,狭义的精神病专指精神分裂症。
冠心病可以做心电图,做造影,做冠脉CT;
从干预因果,到干预因果链条,这是医学治疗思路的拓展。
神经细胞不可再生,作为呼吸心跳中枢的脑干一旦死亡,接下来心跳、呼吸的停止只是时间问题。
从生理角度上看,脑死亡的时候,所有大脑功能都消失了,没有任何反射,没有自主呼吸,也没有瞳孔反射。脑电图是一条直线。
荟萃分析;
看似是人工智能战胜了医生,其实,人工智能的基础就是循证医学。是循证医学战胜了个人经验。
今天说的口服避孕药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合剂,这和临床上引起发胖的糖皮质激素是两码事。
口服避孕药主要是通过抑制排卵,防止怀孕,副作用很小。而紧急避孕药是阻止受精卵着床,副作用远远大于口服避孕药。
建国初期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是每10万人死亡1500人,在2018年这个数字是每10万人死亡18.3人,大约下降了99%。
基础研究是人类智慧不断累积和迭代的结果。只要研究透彻,必将带来临床技术的飞跃。
人体生物钟的分子机制,证实只有顺应生物节律,别熬夜,才能保持健康的体魄。染色体和端粒的研究,证实人类的寿命极限是“写”在染色体上的。
基础研究是地基,临床项目是应用。基础越扎实,临床就越可靠。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医学研究越深入越微观,也就为认知和治愈疾病带来了无限可能。
当月的病死率就从18.27%迅速地降到了2.19%。
只有直面错误,将其内化为属于自己的原则系统,才能保持进步和成长。
2018年,中国孕产妇病死率是18.3/10万;
14世纪欧洲爆发鼠疫,三年死亡2500万人。
遵守法律的人是不会逃票的,逃票的人当中肯定会有不安全因素。布拉顿就这样找到了打击地铁犯罪的杠杆解。
症状解;
你看那些打高尔夫的人,想要球最终进洞,都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挥杆角度和站立的位置。
在决策时人的思维会有两种模式,第一种叫做“士兵思维”,第二种叫做“侦察兵思维”。
理性和非理性本来就不是一个是与非的关系,而是相互转换,配合应用的过程。
多数慢性病出现症状前的因果关系链条概括为:高危因素—修复、代偿能力下降—疾病隐性期。
雾霾、亚硝酸盐、槟榔、黄曲霉素,这些被称为一级致癌物的物质。
喝热茶当水温过高,超过65度的时候,食管上皮受损,上皮细胞加速分裂,这样食管癌发病风险大大增加。
建议每天摄入至少25-29克或更多的膳食纤维。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是循证医学大数据得出的目前可靠的证据,这本身和一些小概率事件是不冲突的。
要有投资意识,为未来储存健康。
细胞靠加速分裂,补充受损或者死亡的细胞,这是修复。免疫细胞清除“异己”,这也是修复。细胞和器官靠加快工作,替代受损的细胞或者器官执行功能,这是代偿。
熬夜会破坏肾上腺素等物质分泌的昼夜节律,从而抑制T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或者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因此,T细胞杀伤“敌人”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免疫细胞功能。
节食可以清除衰老细胞、衰老物质,有助于延缓皮肤成纤维细胞老化,产生更多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保持皮肤弹性,节食还可以延缓心血管老化。这些都是通过增加了修复和代偿的能力实现的。
通过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减轻慢性炎症反应。
真正有效的养生项目,都是把健康饮食、节食、运动和社交封装在了文化和哲学包装下,让参与者更有价值感和意义感,但是本质上都是提高人体修复和代偿能力。
死亡质量指数”是用善终及医疗保健环境、人力资源、人们对死亡提供服务的负担力、服务的质量、社会参与等因素来综合评分。
缓和医疗;
琼瑶老师在Facebook上公布了她的公开信;
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通常会受限于当今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要以新的方式来思考或行动并非易事。让我们从中松绑,以更丰富的想象力思考我们的未来。
网络和万物互联,给基因互换提供了可能。
基因移植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界带来的基因突变的优势,将突变基因用于治疗疾病。
医学是一个不断继承与叛逆的过程;
《原理》说的是牛顿1687年完成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继承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的发展,是在已知的延长线上进展。但是最后,却带来了终极理念的颠覆,这是个很深刻的道理。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只知道怎么做,却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而人类在不断地研究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