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同性恋来说,独立是打开幸福生活的钥匙
今天出门办事,体会不是很愉快,不过,这是意料中的事,假如事情办得非常顺利,那倒有些意外之喜了。这让我感受到,生活已经完全步入了正轨,那些熟悉的感觉,熟悉的味道,再次回到了生活中。
就在前两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现在非常迷茫,在 31 岁的年纪,既没有结婚,也没有出柜,来自父母和亲戚朋友的压力越来越大,她快撑不住了。
她说,她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生个孩子跟着自己姓,这样她的父母就不会那么焦急难过。另外,生孩子之前,她打算形婚。
当时我在心里想,假如是形婚生子,那么,孩子跟女方姓的难度可能比较大,因为你要花很大的力气去说服和你形婚的 Gay 以及 Gay 的父母。要知道,想象总是美好,现实却是残酷。
我以前的文章中,我曾明确表态,我反对形婚生子,所以,我建议这位朋友一定要考虑清楚形婚生子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切莫因为现在的压力做出令自己后悔的决定。
有些朋友可能认为,形婚是“假结婚”,并不是“真结婚”,因为双方并不会发生性关系,也不会在一起生活。
但从法律上来说,只要领了那张红色的结婚证,无论你结婚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管你们是否会发生性关系,你们都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你们之间的婚姻关系,当然会受到《婚姻法》的约束。
关于形婚,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讨论了很多,在此就不赘述。我只是希望朋友们在遇到困难与压力时,能保持理性的思考,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目光尽量放远一点,看到将来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麻烦。
对于孩子,我想在这里再强调一次:孩子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她(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孩子应该生活在爱中,而不是谎言之中。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关注月恋花公众号以及那些给我留言的朋友,大多数年龄都在 30 岁以上,这个年龄不能说百分百的成熟,但至少在经济上和思想上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独立。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就应该有选择权和决定权,而不是把这些权力交给父母。
我记得我在一篇出柜文中看到过这样的话:我只是告诉你们(父母)我是同性恋,并不是征求你们的同意。
这句话很有气势,我很喜欢,它向父母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息,我是独立的成年人,我有权力决定自己的人生。
人生很短,不到百年,活到 30 岁,只剩下几十年。如果我们到了这个年纪,事事还得征求父母的同意,总是想着讨好他们,满足他们,那么,这样的人生既不会快乐,也不会幸福,因为你丢掉了或者是放弃了真正的自己。
曾经有人在留言中告诉我,她父母气急了会暴打她一顿,我听了非常震惊,因为她已经 35 岁了。
我小时候也挨父母的打,打得还不轻,但我到了初中时就开始反抗。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激烈的反抗,父亲专门去买了一本书,名为《青少年心理学》。
我后来偷偷摸摸地拿到了这本书,发现父亲在上面划出了许多重点,说明他读得很认真。我背着父亲读完了这本书,不由得在心里感叹,写得真好,写的就是我呀。
自此以后,父亲对我的态度就变了,但我母亲态度的转变和这本书无关,她只是发现了我的力气不比她小(至今我还记得我抓住她的双手,不让她打我的情景),她对我的管教,就变成了责骂和唠叨。
读高中时,我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他们,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奶奶身边。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直到我母亲去世。
所以,当我听到一个 35 岁的人还会被父母打,我当然感到非常震惊,也意识到,一个人软弱起来有多么可怕。
她说,等到父母不在人世了,她就可以自由了。我只问了她一个问题,假如你的父母活到 90 岁,你算算你那时多大?
一个人要在 60 岁左右,甚至 70 岁左右才能得到爱的自由,生活的自由,这样的人生简直是无法想象。
作为一个同性恋,一定要意识到独立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肯定会遭遇阻力与困难。
阻力越大,困难越大,独立就越加重要。
处在这场疫情中,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像我们这样的人,不能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其实也是一场灾难,一场人生的灾难。
让我们陷入灾难的,其实不是父母,而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