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裤子批评
今天跟朋友一边吃饭一边吹水,背景音乐放的是《生命因你而火热》,顺便做了一下新裤子文化批评。
从《弹着吉他的少年》开始,彭磊开始为他想象中丁太升式的北漂青年代言。他们来自小镇,有点文化,心比天高,却必须承受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度过平凡的生活。
但彭磊和庞宽并不属于那个群体,他们是北京土著,来自知识分子家庭,二十年不上班,也没有生存压力。从彭磊劝Cindy多读点书就看得出来,他们是自我定位为精英的。但什么使他们的代言成为可能呢?我想是那种共同的失落感。彭磊他们经历过摇滚的黄金年代,再见证摇滚的边缘化,是站在夕阳余晖下的人。对九十年代,他们当然是解构的,但同时也是缅怀的。08年引领国潮,他们虽然不说,但实际是骄傲的。在当时特定的圈子里,他们熟练操作着怀旧与新潮的符号。之后热潮再度过去,但作为精英的失落感是一以贯之的。所以到了13年重新定位的时候,他们选择北漂这一群体也不意外。
自然,新裤子这种投射保持着他自身的距离。“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还可算作自嘲,“北京的夜那么的漫长,没有爱的人都睡不着”“缠绵的旧爱”“爱着谁从没说出口”这种词对北漂生活的理解就苍白单调到近乎玩笑。在彭磊的想象里,这些人不是没有现实的压力,但核心困扰仍然是他们持续二十年的主题——爱情的失败者。这是他们少年时代自己的经历。这一点上,他们并不理解他们所书写的群体的真正困惑。
含糊不清的口齿为意义的传达增添了多重模糊性。没有爱、感到孤独当然令人痛苦。但这多大程度上是他们真实的心态呢?更多只是精英的一种自嘲罢了。作者和描述对象的身份如此模糊,最终不会落实为严肃的不满和反对。它是一种self-conscious的自嘲与戏谑。这是新裤子惯用的表达方式,避免宏大的社会问题和群体状态,歌曲里流淌的仍然是现代化底下茫然失落的个体情绪。
尽管笨拙,但是真诚。
座中涕下谁最多?还是我们这些徘徊于身份认同之中的年轻人。
Go East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黄山revisited (2人喜欢)
- 新安江徒步 (2人喜欢)
- 埃及Day 5 神庙奔流 (2人喜欢)
- 埃及 Day 4 阿斯旺匆匆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