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的墓
去看三岛由纪夫的墓本来不在计划之内。缘起是一次散步路过多磨霊園,进去走走看看,却无意间看见了山本五十六和东乡平八郎以及鸟居龙藏。天已经黑了,而冬天夜晚又极冷,所以不久就回去了。兴之所至,我又查了查还有哪些名人在此长眠,扫过长长的名单,看见了三岛由纪夫。
我认识的日本名人不多,既然这么近,于是打定主意找个时间再去拜谒一下,不过一拖就拖了两个月。
说起三岛由纪夫我的了解也不多,我只读过他的《金阁寺》《潮骚》。《金阁寺》读起来极累,我前后用五年才通读了一遍,主人公自我独白太多,简直像一本哲学书。《潮骚》读起来就轻松多了,而且极为治愈,每每都有再读一遍的欲望。除了两本书,我还看过电影《三岛由纪夫传》。画面非常美,但是败笔很明显,那就是演员和三岛由纪夫本人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都相去甚远,如果三岛让坂本龙一来演,毫无疑问我会打5星。
提起三岛由纪夫,就不得不提他惊世骇俗的死。在战后承平日久的日本社会里呼吁自己不被世人接纳的政治主张,组建军队,最后剖腹自杀……
扯远一点。我一直以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会拿自己的一部分健康作为对艺术的献祭,于是乎艺术家的群体里很少见到会健身撸铁,精确控制自己饮食的人。在历史上,有的艺术家用肉体的孱弱来衬托精神的强健:王勃落水惊悸而死,贝多芬耳聋,莫扎特早逝,太宰治是个病秧子,至于八十年代朦胧派诗人,几乎全是神经敏感。有的虽然本身没毛病,但是对身体极不爱惜:李白据说是因醉酒逐月落水而死,古龙和胡适则确实是痛饮致死,鲁迅烟不离手且嗜好甜食,梵高索性直接割了耳朵。艺术家中的长寿者,几乎都是冲淡平和的性格,绝对不会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展示自己发达的肌肉。
如此说来,三岛这样锲而不舍地给自己整出一套健硕的肌肉的人,确实是异类了。但是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作品——他的死亡,确实是牺牲掉了自己的肉体,自己引以为豪的肉体。
最近TBS整理出了一份当年三岛和东大学生辩论的档案做成了记录片,我原本是想去电影院看的,但是最近电影院都关门了,新冠病毒疫情实在是让人无可奈何。
三月末的东京正是樱花灿烂的日子,但是近些天拜新冠病毒所赐,没法出门远游,所以就去了近处多磨霊園,去拜会三岛由纪夫。
那天恰好天气很暖,太阳照在身上很舒服,樱花也到了最好的时候。在我的眼里樱花是一种很老实的花,单看一朵丝毫不觉得多么娇艳欲滴,反而看上去笨笨的,挤在枝头,或者缩在树干上。但就是胜在多,一开一大片,不由地让人心生感动。
多磨霊園很大,其间主干道几乎都栽满樱花树,一路上还遇见几个人在树下拍照,看样子是刚扫完墓了。我记得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最后一篇文章叫亡灵返乡,里面讲日本人会在第二天会把祭品扔进海里,因为日本人认为阳间的人吃祭品是不吉利的,由于没能得见所以不知是真是假。
我还看到一块墓碑上刻着「健康に乾杯」(为健康干杯),搞笑。
话说日本人的墓地够小的,岛国人把小做到了极致,连死后也要挤在一起。
找三岛由纪夫的墓花了一点功夫。一是因为没有什么标志物,二是因为本身就小,我是靠数着编号才找见。
我不太了解日本人的墓葬习俗,从我所见而言大多数是家族合葬墓,三岛的墓也是家族墓。三岛由纪夫所在的墓地正中间的石碑刻着「平岡家之墓」(三岛由纪夫本名是平岡公威),墓前插着两束鲜花,一瓶酒,一支烟,墓碑前的台阶上放了三块红色的心形石。
边上立着的碑上刻着墓中人的名字和生卒年月,三岛所在的一列刻着一串小字「筆名三島由紀夫」,表明作家身份。

站在他的墓前没有什么多余的感情,来时身上也没有带什么,只是在墓前席地坐了一会。
据说三岛由纪夫过世后下葬不久,他的骨灰罐就被一位狂热的书迷给盗走了,幸运的是没过多久又还了回来,估计这盗贼在偷骨灰之初就没想明白占有一罐骨灰到底有什么意义。脑残粉在世界各地都是灾难。
离开的时候顺便去看了外国人墓地,从姓氏推断有些是朝鲜人,有些是华人,归化后的子孙大多都改成了日本姓。由于日本的墓碑都没有墓志铭,这些人的故事我也就无从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