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
孙晓云江苏,南艺。未了斎。董其昌行书《蜀素帖》跋。此贴用笔精到,墨色较淡,具有生机勃发,秀气灵动的神韵。
写董其昌,逼宜新不宜旧,易尖不宜秃。墨少蘸。
张羽翔,广西艺术学院。一直在探索书法的形式构成,其实书法的形式就是怎么样在视觉效果上更容易感受到书法的表现性。通常所说的形式感,就是线条、造型在空间中的对比关系。对比越强视觉刺激也越强。往往,我们想让我们的作品风格更张扬一些,那么对比度就要更强烈一些。如果希望文雅庄重一些,对比度就弱一些,平和一些。对比的手段就是线条的长短,方圆,曲直,章法的断连,虚实。艺术真正的创作是心灵宣泄,但是训练还是要刻意训练。主要学古人的变化规律。
张羽翔用笔精妙,直拙出之,玩味魏晋,曲意残纸。神寄千古,形逞进今时,结体灵变,履险如夷。穿插挪让,勃勃生机。
李刚田,河南省,自幼受赵孟頫的影响(比较完美),后来学褚遂良的楷书,创作时候写魏碑(元贞墓志,张玄墓志),楷书要求比较好的基本功表现,同时要求有比较好的情趣表现,通过形式创造,去表现作者的审美和文化品位。楷书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独立书体,我写楷书努力追求蓓贴结合。在字的结构方面,碑的结构比较险仄,其有势态,唐楷就比较舒缓平和;在用笔上唐楷比较精研,表现毛笔书写的自然势态,魏碑则显得比较质直,斧凿痕迹较强。孙过庭说:电画室楷书的形质,使转是性情。楷书的使转是点画之间相互映带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出它的情趋流露,所以我写楷书比较快,想把静态的楷书写成具有东势的感觉,把它写活,追求庖丁解牛那样游刃有余的感觉。
李刚田结字扁平势通隶,行笔爽健兼涩逆,右下顿映左上尖,中宫密衬左右翼;绞锋铺毫逞雄强,侧笔露尖求刀味。
潘良桢,上海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王莲常,朱东润,隶、草见长。章草是隶书的草写。碑骨与贴韵互用,章草与今草相糅。畅势与涩势兼施,运笔从容而由节奏。顿挫与使转共成,线条流动而见拙厚。草书是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以用笔为先的,草书除了在形体上又很大变化和自由度,但是只在形体结构上做变化是比较肤浅的,更加重要的是内涵上。所以学草书不能光学前贤的草书作品,还要学一下秦汉以来的各种书体和用笔方法,不是简单的模仿是融汇到自己的笔下。草书的难点不在于处处扭转未在与奔放之时,笔要处处留得住,步步为营,这样虽然字势的飞荡的但是笔画处处站得住脚。草书的笔势是很丰富的,有的时候直下,有的时候有下往上。关于墨法,偶尔出现淡墨是自然,刻意的淡墨是造作。除了浓淡墨,用干枯笔,湿墨,干墨的变化,每一次的变化程序有长有短,每次蘸墨的长短也有节奏,造成层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