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
查看话题 >特殊时期,我用 Cardi B 捐给医生的饮料来自我关怀
点赞+转发,抽一个送一箱「无纯」代餐饮料哦!
其实很少有注意到自己是「独居」的状态,在外面的时候,不相熟或陌生人询问,我也很少如实相告「一个人住」,除非对方是女孩子 :) 因为从来都不觉得「独居」有什么特别的,也已经很少从周围人口中听到「室友」二字了,大家也多是独居的。
唯一令我惊讶的是,若不是因为写这篇文章,都没有严格算过自己已经独居第 7 年了。想起很多年前,豆瓣上流行一本书叫《一个人住第 5 年》,没看过,刚去搜了一下,已经《一个人住第 9 年》了,哈哈!好像作者后来还有了伴侣,结了婚,应该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住了吧。
想起几天前看到的一个娱乐新闻,说黛米摩尔和布鲁斯威利斯因为这次疫情,本来离婚的俩人,又住到一块去了,虽然大家讨论的重点是「分了手还能做朋友,甚至还能带着现任前任一起过生日、旅行」什么的,但这种特殊时期,本来正独居的黛米摩尔也选择了与「家庭」靠拢,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很自然的 Self care。
提到 Self care 这个概念,去年我参与了一个公益项目:在线用文字回复有倾听需要的留言(简单说就是「知心姐姐」),在电话面试的时候,组织方问我:由于这些留言可能也会激起你很多不好的感受,请问你平时会做「自我关怀」吗?我当时愣了一下,确实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支支吾吾也忘了说点啥。后来在真正回复这些留言的时候,果然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应激,记得还哭了,可能是非常不巧,第一次留言就遇到了很多有正在陷入抑郁情绪的人。好在后来渐渐的就适应了很多。
「自我关怀 / 自我照顾」这个概念在心理援助行业是如此之重要,有时它一定会出现在助人者培训资料里,也会成为大学专业课里面的第一节或者第二节(第一节通常是伦理),正是因为助人者本身要稳,就像医生首先不能被感染才能继续工作是一样的。
有时候常听别人说「照顾好自己」,这不是一个不负责任、远远望着的态度,确实啊,别人是别人,我是我,能为我自己负责的也只有我。即使处在伴侣关系中,除了互相照顾,一定也有自我照顾的时刻。对于我们独居者来说,自我关怀就更为重要,甚至是时时刻刻了。
这段为期已 2 个月的居家隔离,看起来和以往的独居生活没什么不同,却又有所不同。分享一下我的 Self care 小方法,如果于你有所参考,也是喜事一桩。
1. 吃好 喝 好 睡 好
这不是一句废话,但绝对是让很多人吐槽的那种:说起来容易,大道理我都懂,可我还是胖还是喜欢熬夜还是不爱多喝水,的所谓健康法则。有时候我观察自己,大多数情绪问题,一般都可以用「吃好喝好睡好」解决掉。因为疫情,我的很多生活方式都有了改变,尤其在吃喝问题上。
■ 喝好
疫情之前,我会订 19 L 非一次性包装的桶装水,水站的人会送到家里来。疫情来了之后,我在封小区的前两天很警觉的定了 3 桶,果不其然几天后就不让外卖到家了!于是我花了几天时间思考和做市场产品研究,升级了自己的喝水方案,简单说(文字链可打开):1,一开始想买净水+即热一体机;2,放弃前者,采用九阳净水壶 + 松下电热瓶 + 农夫山泉一次性包装 12 L桶装水 + 电动水泵。开始执行这套新的方案之后,喝水量真的骤然提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超级好用的松下电热水瓶。想到接水超方便,就想吨吨吨大肆喝水。

$TLwF1k2tOPY$

$m6kd1k2u3FQ$

$dHVV1k2F4b5$
多喝水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久坐,频繁尿尿至少可以帮你多走动一番。
■ 睡好
虽然是一个人住,但我睡眠大多数情况下都挺好的。偶尔会有过多思虑而睡不着的情况。其中有几个助眠小撇步:
▶ 睡前不让自己太兴奋
比如大哭或者大笑,看太悲伤的电影、小说,或者看太搞笑的视频。在决定睡觉前,试着让世界安静下来,让自己安静下来。在网易云音乐发现了超好用的自然背景音小应用,入口很隐秘。很适合临睡前让自己安静下来,在临睡前设置时长,就有鸟鸣、海浪这种自然音,非常静谧。界面有流星划过的深夜感。不同于偶尔芜杂的白噪音,这款声音更干净,我要爱死了!指路:进入网易云音乐 App - 我的 - 音乐应用 - Sati 空间。这个功能应该大力推广啊,不知道为啥入口如此不为外人道也。

▶ 洗个热水澡
我之前上瑜伽课的老师说不建议睡前洗脚,尤其是温度很高的水,脚底的神经太多,被高温刺激之后容易让人太兴奋。所以一个温度适宜的热水澡是提倡的。对我来说,洗澡不麻烦,麻烦的是洗完澡之后的吹头发敷面膜涂发油涂脚霜等一系列操作,彼时我已经困得不行了。最近就精简后续的护肤流程,只专注于享受洗澡带来的通体温热感。(对了,最近换了个净水花洒,太喜欢了)

$lrw21k2vUxO$
▶ 自慰
国外的专家也都在说:疫情期间最佳的性伴侣就是你自己。有数据显示,情趣玩具的销量也都在上升,自慰可以获得的全身心放松真的有助于快速入眠。如果有喜欢女性视角 / 女性主义风格的小电影,可以搜索:Erika Lust,她是一个瑞典女导演,之前也推荐过。(再感慨一句,现在连小电影都是男性视角的,女性爱看的那种竟然成了市场上的小众。细思多荒诞啊

▶ 戴眼罩
好吧,白天戴口罩,晚上戴眼罩。我是真丝眼罩和发热眼罩换着用,尤其是白天如果用眼多,晚上眼压会很高,发热眼罩会特别特别有效的缓解我的眼部疲劳,有时候戴着还会流泪(由疲劳引起的)。我经常是早上醒来才发现眼罩被我弄到角落里,可见我进入睡眠的时候至少还在戴着眼罩,的确有帮助。

▶ 香薰蜡烛
偶尔我也会点香薰蜡烛,但不会选用那种味道极其有存在感的,轻柔的就好。也试过好几个牌子了,目前最喜欢的味道是 VOLUSPA 的「孟宗竹」,是真的每次用它都特安心的那种木质香调。跟更有名的那几个做香的品牌比,它家还便宜大碗我真的是感动。


$YTh01k2ENt0$
■ 吃好
也因为疫情,最近这两个月点外卖的次数不超过 10 次,还摸索出来一套适合自己的很多快手菜。加上我现在已经把「一日三餐」调整为「一日两餐」,上午 11 点一餐,下午 5 点一餐,中间饿了会吃糯玉米、或者饼干等适合在两餐之间充饥的点心。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我也不用每天因为思考+制作正餐而占用太多精力,如果了解 prep meal 这个概念的话,也可以试试提前准备好一周甚至一个月的食物。YouTube 上有挺多这样的 prep meal 的 influencer 视频可以参考借鉴。(比如:我有关注一个频道叫 Downshiftology,把 prep meal 讲的非常清楚,有一段时间还有订阅她的邮件)

我算是半个执行了 prep meal,尤其是上午 11 点的这一餐,对我来说超简单,准备起来在 10 分钟以内,完全不需要大费周章的操作,基本上有一个很简单的公式:
主食(现成品或半现成品) + 蔬菜(只需要洗切) + 肉类(现成的) —— 统一放进烤箱加热烘烤 15 分钟
这个公式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分解下来真的超级简单又有营养!
▶主食
- 我一般会用松下面包机烤一个吐司,可以吃 3-5 天不等。在有面包机的帮助下,不需要和面、醒面,只需要按照既定的量加入原料,设定时间就好了!
- 偶尔会跟着李佳琦直播间买轩妈蛋黄酥,或者鲜花饼一类的,吐司吃腻了,偶尔换换口味。
▶蔬菜
白蘑、香菇、青笋、白萝卜、圣女果,不是青菜叶的,类似这种根茎类的,我会把他们洗切好,放在烤盘。
▶肉类
现成的肉,无论是超市里卖的那种切片火腿、午餐肉、腊肠、或者我个人比较爱吃 KFC 的吮指原味鸡。


如果还想再丰富一些,可以加一个白煮蛋、一个糯玉米,总之我按照上面这个公式去做早餐,真的是又快手又好吃,一般到下午 5 点钟,才会感觉饿,需要吃晚餐。
晚餐就略下不表,基本上要比早餐费事一点,有时候也上个硬菜,但因为渐渐的摸出来一些规律,效率也提升很多。只不过,我偶尔,如果再偷懒一点,就会选用「代餐饮料」来代替晚餐。最近才入了这个坑,如果不是因为疫情,还真的不会关注这种新潮的饮料。


我知道「代餐饮料」是因为前阵子不是有个美国女 Rapper 卡迪B,一下子在中国火了嘛,网友说她连夜写入党书笑死我,她在视频里呼吁大家不要出门,还说中国抗疫做的好,博得了很多好感。然而我关注的重点是,她在得知纽约的前线医生们无法按时就餐,捐赠了约 2 万瓶代餐饮品。这一下子让我眼前一亮,既然医生们能饮用,说明这些饮料还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健康且安全,那我也没什么好不放心的,于是就尝试了一段时间。


目前在试用的品牌是「无纯」,这是一个国内品牌,有天猫店,所以还挺让人放心的。我选用这个品牌的一个初衷是被几个特性吸引了,首先就是「0 蔗糖」,因为之前做了个功课,查到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的一篇文章,就在讨论这种代餐饮品到底是「真有帮助还是智商税」(原文:help or hype),结论:代餐饮品真有帮助。只不过提到了一个风险:
You may be getting more sugar than any of the other ingredients
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在这种饮料中摄入过多的糖,但我看了无纯,用的是天然植物代糖,既有口感,又保证了 0 糖分的摄入。

第二个我喜欢的点是在保证热量低的基础上,可以做到高蛋白高纤维。简单说就是一瓶里面浓缩了很多营养,每瓶里面加入的蛋白和纤维,相当于 3 颗鸡蛋、40 颗菠菜。还是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说到:
No matter which drink you choose, look at the ingredients. Ideally the first few ingredients should be fruit or forms of protein (such as milk). Equally important are the calories. Our experts advise against using the drinks as snacks, but Nelson says if you must, then don't go above 200 calories.
简单翻译,无论选择什么品牌,看成分表,排在最前面的几个应该是水果或者蛋白质(比如牛奶),同样重要的是卡路里,理想情况是,一瓶不应该超过 200 大卡。无纯每瓶是 884 KJ,我换算了一下,大约是 221 大卡,和专家建议的数据差不多。它里面的成分(我能看得懂的)有椰子油和圆苞车前子壳粉,后者是被认定为很不错的营养成分。

说到这里,想起前年冬天去北海道,嗯,那十天,几乎没怎么吃青菜,全是肉。药妆店倒是不少见那种维他命啊的健保小药丸,同行的朋友说:是不是因为这里蔬果少,所以日本人才发明了这么多小药片。我听了之后,若有所思,估计真的是因为这个。想想我这个东北人,小时候过的也是白菜萝卜红苹果的日子,杨桃琵琶莲雾那都是长大了才见过。如果有条件,当然是鼓励多从蔬果中摄取这些营养成分,但如果是特殊时期懒得采购,或者你在类似于…俺们东北…那种地方,这种代餐饮品可以是个很好的替代品 。

第三,一瓶可以有 5 小时的饱腹感。这是官方宣传的,我这段时间的试用,特地有观察记录,一般来讲,我有饱腹感是 4 小时,但因为我这个人的体质本身新陈代谢就比平均水平快,所以我觉得这个具体也要因人而异。说是代餐饮品,但一瓶只能代一餐哦。如果你有减肥需求,建议不要过度依赖这种代餐饮品,在保持运动的基础上,合理膳食。晚餐少食,一瓶无纯 + 一袋每日坚果 / 一小盘沙拉 / 几颗小饼干这样安排,又健康又轻盈。

至于口感什么的,那就更不用说了,每瓶的口味都不一样,有喝奶昔的感觉,甚至有一瓶我还喝出来一点奶茶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疫情给憋的。
还有,这种代餐饮品其中一个适用人群是给那些只能服用流食或者有进食障碍的人,在亚马逊找到一个国外正在卖的品牌下的五星好评,这个人就说 TA 化疗期间服用这种代餐饮品。

用我的专属淘口令:¥B7rP1P3GnJ2¥
专属优惠券链接:https://m.tb.cn/h.VhFHjZn
原价¥128 一箱(6 个),领取¥40 优惠券,到手价¥88/6 瓶,相当于一瓶只要¥14 元左右,现在大城市点个外卖都是¥20 起跳,如果你只把它当饮料喝,那是挺贵的,但这不是普通的饮料,而是相当于代替了一餐的饮料,想想还是挺划算的。外面买杯奶茶也就是这个价吧,更何况无糖又营养。优惠活动只到本月 30 号(最后一天),再有这样的价格可能要等 618 了,早买早健康。安排!
2. 共 情 疲 劳 的 时 候,放 下 手 机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出现了明显的应激反应,会流泪会难过会焦虑。后来会有意识的放下手机,关心自己手头上的事情,还会和家里人在有限的空间范围里散散步。最近不是出了很多性侵的新闻嘛,尤其我本身也是女性,看新闻看的也是挺绝望的,除了愤怒好像也做不了啥。我也会告诉自己:适度共情,保持愤怒,永不遗忘。关心自己。
再说,对待病毒、人间恶魔,我们首先要健康,保存体力,才可以更好的积蓄力量打败他们,战胜他们!
再多说几个我找到让自己安静下来的小方法吧:
▶冥想

其实有阵子没有冥想了,我原来的健身房经常有冥想课程,我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进入冥想的状态。冥想不是什么都不想,而且「允许自己有想法」的同时,专注于呼吸。感受当下。Knowyourself 和简单心理「好像」都开发了类似的冥想小程序,可以跟着练。美国有个 App 叫 Calm,做的还挺大的,跟很多明星有合作。有各种时长的冥想,还有睡前讲故事,曾经有马修麦康纳讲故事哦,那个德州口音加上他特有的烟嗓,娓娓道来一个故事,妙啊。

▶白噪音

我这段时间在写作、工作的时候,会大量的选用「白噪音」作为背景音,想让自己的一片噪声中保持相对宁静的状态。网易云音乐、腾讯 QQ 音乐都有类似的歌单,搜索「白噪音 / 自然音」就有。最近也爱上了 Yoyo Ma 的作品,尤其喜欢看他在 IG 分享的 #Songofcomfort,想想原来要花钱才能看的现场,现在近距离就可以感受了,尤其喜欢马先生随着演奏时一并变换的表情,潇潇洒洒、大开大合,什么叫人类之光。每次听都心里舒舒服服的。
3. 找到 适 合 自 己 的 家 庭 运 动 , 并 坚 持

由于工作关系,犯了腰伤,一直不敢多走动、干重活,经常平躺。但在犯腰伤之前,会跟着 YouTube 上的 Yoga with Adriene 练习。很喜欢她,视频里还有条大狗陪练。她有很多很详细的类别,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肩颈、全身等),或者有不同功效的(比如放松、助眠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开始练就可以了。我还喜欢她个人内在的能量,我是觉得瑜伽老师本人要宁静又有力量才行,这种能量是会传播的。我也上过好一些老师的瑜伽课了,每个人风格不同,但老师如果浮躁,上完课也会有浮躁感,很漂。不好说,可能我这个人不是有钝感力的那种,共情别人的能力太强。

这只是我的个人推荐,现在 Keep 什么的做的不是也很厉害了吗,选择适合自己的跟着练就好了。
4. 越 见 不 到 面 , 越 要 有 意 识 的 与 他 人 联 结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就是没办法做到每天都可以见到人、说说话,大概一周可以安排 2 - 3 次有深度的对话或社交活动,也活过来了,并不觉得太孤独或封闭。毕竟以前上班每天见同事也不见得能说几句有意义的话。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对话、社交都要有深度、不是废话才行,而是在疫情期间,越是见不到面,越要有意识的保持自己与他人的联结感。
比如我首先是还在看心理咨询师的状态,每周一次,这时候就突然体现出了心理咨询很特殊的意义了,就是在困难或需要陪伴的时期,一想到我还有个心理咨询师,内心也会安稳一些。当然这不适用于所有人,我觉得还有其他几个小方法:
▶找你信任的人聊聊你的感受
这个就是简易版/家庭版的心理咨询啦,不一定要找专业的付费的心理咨询师,如果你觉得自己这段时间有了一些感受和想法,不抒发不痛快,Duck以找一个还算信任的朋友聊一聊你的想法。不用担心暴露了你的脆弱、不安或恐惧,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哪怕找不到这样的朋友,或者觉得还不是时候表达自己,可以试着匿名发在网络上、写日记、或者发给一些有文字咨询功能的平台。(比如,国内还算靠谱的这种平台有公众号 Knowyourself)
国内也有一些做热线的,即打电话过来有人倾听,也是免费的,但我听说这些接电话的人,不见得都是靠谱专业的。所以还是谨慎选择吧。
▶阅读
阅读就是和作者对话,无论是读历史,小说,人物传记,都是思想上的碰撞,是一个精神庇护所。
▶读书会 / 兴趣小组
由阅读延伸开来的就是读书会啦,不仅仅是一个人在读,而是一群人在读,每周找一个相同的时间,大家一起来讨论下书里的情节,每个人对不同人物的看法,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这个我没有具体的读书会推荐,也是机缘巧合找到的,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下。
▶看直播
是的,看直播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互动方式。算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吧。一想到很多人和我同时在线,因为同一件事情,面对的是同一个人,还可以点赞、发评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就热闹非凡。虽然不及真正的人群聚集带来的能量欢腾,但最起码这是赛博时代能给我的最大的爱了。有时候直播看多了脑壳也会痛,比如主播说话声音很大、语速很快,内容也大多与商品贩卖有关,一不小心还会花了钱出去。总之会在自己能适应的范围内观看。
最后,祝福所有人,保持善良与勇敢,继续前行。
本文福利:转发 + 点赞,抽 1 个送一箱无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