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突破人生的束缚与枷锁,一夜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的秘法〖第一部〗
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放在书架上几年了,也不知何时消失不见了。 2019年是早先定下“心理学学习年”,读了一些经典的心理学著作,参加了一些哲学、心理学课程。岁末,想看看还有啥好书没读,翻看到豆瓣里大家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评分和评论,便硬着头皮又再买了一本这超级畅销书。 讲真,昨天长途驾车在路上时,重听一个精彩的个人发展心理学课程,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从心底里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或者这类书是有偏见的,是打心底里瞧不起的这类被我归类为“心灵鸡汤”类畅销书。 今夜,读了出门时放进书包里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目录和概要,算是发现自己面临的问题了。 对于人头脑里的枷锁,我有一个洞见。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早年对经验的总结会悄然植根于内心深处,渐渐成为某种意义、程度上的固有看法,我叫它成见。 绝大部分的成见,会逐渐演化成一些偏见。 偏见,既非事实,也不客观。 这些偏见,它们会制造出我们自己毫不知情却生存于我们思维中的诸多障碍——隔绝、隔离、壁垒、鸿沟。 如爱比克泰德所言,困扰我们的大多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破除一个成见是有成本、有风险,并且要付出代价的。 与破除成见相比,更难的,是意识到自己的思维里的成见,偏见。这可能需要更多的经历、时间来作为代价。 尼采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有时候,我们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压根就不是什么问题,只是我们毫不知情罢了,或是我们不愿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对等的代价。 爱因斯坦说,你要在出现问题的层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是不可能的。你要去出现问题层面之上的层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对于你自己,你真的了解吗? 20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