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稿函 |《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文学专栏“新锐观察”专题研讨:吟光
近期围绕吟光及其作品组织“新人·新作·新观察”专题研讨,以“从历史走向现在和未来”的创作主线,进行推介和研究,诚邀各界作者与学者参与。
研讨的话题可从纵横两线:纵向以作家、作品入手,横向从现象、中外、文体对比等切入,从《上山》的古今通达特点,谈及中国青年作家的培养、大学文学教育、知识分子的时代命运、人文精神的定位与探寻等主题。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前身是创刊于1983年的《吉林师范学院学报》)于2000年2月创刊。吉林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三次荣获全国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奖。
“编辑学者化”是其立刊之本。20年来,学报人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语委项目2项、省市级项目若干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1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转摘。著、编(参编)学术著作20余部。荣获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1人次,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高素养学者型编辑队伍建设,奠定了学报发展的坚实基础。

围绕社会发展主题,打造特色专栏,组织专题研讨,是学报办刊的主要特色。2004年,随着国家语言战略的调整,语言规划、语言政策、语言生活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成为热点和当务之急,学报创办了“语文现代化”专栏。这是国内第一个专门研究上述问题的学报学术平台,吸引了国内外诸多学界大家参与讨论。2005年,开设“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专栏,同样得到学界大家的关注和支持。2010年,“语文现代化”专栏获评首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奖。2014年、2018年“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专栏荣获第二届、第四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奖。
在特色专栏中组织专题研讨和学术争鸣,有利于形成学术拳头和集群效应。“语文现代化”专栏连续组织多期“中国外语教育”和“繁简字之争”等热点话题的专题研讨,给国人以正确的认知引导,对国家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资政惠学作用;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专题事件被收录“2018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大看点”。
2016年,“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专栏结合学术热点问题推出“中国近代史的真教训与真经验”专题讨论,邀约了同济大学郭世佑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王奇生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适纪念馆馆长潘光哲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李金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雷颐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锋教授等8位学术大家参加讨论。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2018年学报刊发博导文章35篇,占比24%,2019年刊发44篇,占比35%。作者群中不乏“长江学者”等各领域的学术大家。每年都有国际学者参与讨论,2019年有十余篇稿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上海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
随着科技强国、全民创新热潮兴起,科幻文学(包括影视业)得到迅猛发展,《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创办“科幻新视界”专栏,邀请科幻界大家吴岩、黄鸣奋两位博导做特邀主持人,已经连续组织4期专题研讨,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20年科幻专栏拟围绕科幻艺术尤其建筑艺术、2019年的“双年展”推出科幻艺术专题研讨。鉴于话题的专业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请孟建民院士、张宇星、吴岩等学界大家参与。2050作为一个建筑艺术节点,此次研讨中也将很多前瞻性的思考提出。
近期,一位年轻作家及其现象被我们所关注:
吟光(本名罗旭),90 后新锐女性作家,“滑倒乐队”唱作人。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本科、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毕业。香港作家联会会员,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大湾区联络站秘书长。曾获 2019 年中国网络文学“年度新人”、台湾金车奇幻小说奖、香港大学文学奖等奖项。多篇文学评论、短篇中篇小说发表于《书屋》《中华读书报》《中国作家研究》《山花》等,2019 年 12 月推出长篇历史小说《上山》,2020 年将推出三本新书:一是与刘慈欣等共同主编“深港双年展”特别书籍《九座城市,万种未来》;二是“港漂”题材的科幻作品集《港漂记忆拼图》;三是长篇奇幻小说系列《天海小卷》。
2019年12月,以王维生平为蓝本、深度还原唐代文人交友圈的长篇历史小说《上山》出版,引起广泛关注,获得阎连科、刘震云、李洱、葛亮、韩松和华东师范大学金雯教授等作家、学者的力荐,当当文学类新书排行榜位居前列,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光明日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凤凰文化等主流媒体相继做过专题报道。发布在文学网站的中篇小说《奔马草原》网络阅览量高达近17万。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受邀于北京大悦城、上海三联书店、杭州钟书阁、深圳南山图书馆、合肥樊登书店等地举办专场讲座、文学分享会,以 “上山” 为主题的线上直播观看量单场超 113.5 万。

吟光,相信人之所以为者,既因思想重量,更兼想象轻盈。她致力于幻想题材创作和现实系列小说,通古达今,道出古典审美、科幻狂想与现代境况之交接。一位90后年轻人,能够有如此学识、思维,如此博学、多才,取得如此丰硕令人瞩目的成绩,是中国文学界的一颗新星,充满希望和感召力。未来,注定属于年轻一代,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现在就开始发光发热。年青一代需要关注,更需要了解;吟光及其现象值得研究,值得推介。这不仅有利于青年才人的成长,或将给中国的文学教育以新的启迪,为当代文学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种子力量。
故本刊将于近期围绕吟光及其作品组织 “新人·新作·新观察” 专题研讨,以 “从历史走向现在和未来” 的创作主线,进行推介和研究
研讨的话题可从纵横两线:纵向以作家、作品入手,横向从现象、中外、文体对比等切入,从《上山》的古今通达特点,谈及中国青年作家的培养、大学文学教育、知识分子的时代命运、人文精神的定位与探寻等主题。诚邀国内外作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等各界学者参与研讨。根据来稿情况,我们可以笔谈、访谈、主题文章等形式展开研讨。字数不限。主题文章至少8000字,短篇可发笔谈,重在强调思想和观点的深度。
投稿请寄邮箱:lkt916@163.com 及 prodigylx2561@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