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第八章
Ch8货币与金融失控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相对稳定
1.相对稳定性的4个主要原因
1)美国经济霸权和森林体系
价格稳定
为应对美元短缺,各国被迫实行反通胀政策
美国大规模对外支付和FDI改善了外国美元短缺状况
2)技术创新浪潮
工会力量使得实际工资几乎与生产率增长保持一致
3)初级产品的低价格
石油价格
4)充足的劳动力供应
工人战队性被扼制
劳动力市场供给增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润率保持在一个较高且稳定的水平,7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50~1968年制造业利润率约为20~25%,普遍利润率约15~20%
2.长期繁荣时期的货币金融
利率保持较低水平,长期投资繁荣
二、通胀危机与长期下降
1.通货膨胀危机与“滞胀”
通胀破坏了积累
美国产业竞争力下降,国际收支赤字增加,外汇市场上美元危机频繁发生,被迫放弃美元与黄金的挂钩,森林体系崩溃使得宽松货币政策成为可能
2.过度积累与经济危机的转移
繁荣的最后阶段,过度积累引发了劳动力和初级商品短缺,使得资本积累失去了这些根本的有利条件,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率下降
3.长期经济的下降
三、不断加剧的金融不稳定性
1.不断加剧的经济不稳定性
70年代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失败,通胀高企,官方向新自由主义和货币主义转变始于撒切尔夫人竞选,并在里根当选获得确认
80年代的新自由经济政策导致美国政府和国际收支巨大赤字、史上最高利率和异常坚挺的美元
1985年G5财长会议,大家同意改变美元升势,结果是利率下降导致大范围汇率走势反转,并出现大量外汇投机,投机也出现在股市和房市上,80s末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投机,短期内,金融泡沫有助于内需和经济的部分恢复
2.信息革命的冲击
与直到60年代末才结束的典型的工业资本主义所要求的大量投资相比,对使用信息技术的工厂和办公室的投资规模少得多,且,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引入,使得同一生产线上灵活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不同型号成为可能,导致更加紧张的竞争,自动化技术鼓励了雇佣相对低廉的兼职工人(通常是妇女),工会力量削弱,加剧了公司间竞争。
货币金融受到了信息革命的根本性影响:转账支付普及,使得可贷货币资本极大增加了;不同金融机构的界限在模糊;为了克服金融投资和储蓄的限制,新的金融交易品种被不断设计出来。所有这一切都促进了、也得益于七八十年代出现的放松金融管制
信息革命使金融系统扩展业务同时提高效率,能相对独立于停滞的资本积累而不断扩张业务,与凯恩斯为了重新恢复工业投资活力而主张的“食利者的安乐死”完全不同。
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大型企业可以在不进行大量固定资本投资情况下,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是在长期经济下降过程中,并没有积累大量债务,且可以直接融资,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减弱了:自我融资和大型企业作为净放款人而不是借款人的现象变得普遍
因此,那些能更有效率处理不断增长的可贷资金的金融机构,被鼓励在实际积累之外为这些资金贷款寻找出路
3.经济政策的限制
浮动汇率制下,出现了巨大的汇率波动
紧缩的货币政策不能直接压制通胀,而通过影响实际积累间接降低通胀
浮动汇率制下,货币当局有更大空间去操纵利率和货币供给,使得货币金融更容易服务于社会和政治管理
长期经济下降的一个自相矛盾之处:由于浮动汇率制使得对货币金融的社会控制更加容易,机械的货币主义理论地位更为突出,但实践表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获得和谐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
劳动人民不得不忍受紧缩政策带来的负担、失业及投机和波动所引起分配不公平
4.稳定能恢复吗?
区域经济一体化:统一的货币当局将妨碍一国政降低失业率、用经济政策改善工人福利的能力,而资产阶级则有众多途径影响当局政策;加剧发展不平衡性和一体化成本分配的不公
零星的改革:减少欺诈和投机潜在性
总结:金本位制的彻底解体与信息革命加剧了金融投机与不稳定,央行备受关注,凯恩斯主义的失败使得自由主义回潮,贫富差距扩大,疫情冲击下是否将结束这一回潮,带来强政府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