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风味美食·清明粑
Date: 2020.4.10 Address: 腊脚村 Tips: 采摘清明菜
周五的一大清早,妈妈就嚷嚷着叫我们起床,姐姐下乡去村里开会,我们一家人要一起去。Why?省油呗~ 哈哈,今天要去琊陇坝给大姨过生日,如果姐姐从村里返回家里接我们的话,费时间也费汽油,索性一块跟着去了。
姐姐在腊脚村下乡当驻村书记已经小一年了,腊脚村的风貌已经大有改变了。去年听到姐姐的工作环境没有饮用水、没有厕所,办公和住宿都极不方便等,变成了如今修了小广场、修了厕所、举办了李子文化节,正在筹备猕猴桃文化节、筹备饮用水项目等,心里还有几分得意,姐姐还是干出了几分效果的,响应改善民生的号召不是说说而已。 在家的这段时间,偶然听到姐姐谈起工作中的大小事,也觉得,工作不易啊~尤其开展基层的民生工作,不仅一个团队要有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也需要群众相互配合。“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想必等到我工作的时候,就能体会到大人的不容易了。
腊脚村距离城区几十里路,走环城高速公路要一个小时多一点才能到。进村的道路蜿蜿蜒蜒,偶遇被大货车压得开裂的盘山公路,还有几分心悸。妈妈说,一到五月份下大雨了,这些盘山公路旁边的山就很容易有山体滑坡,所以下雨天时最需要注意的。
腊脚村的猕猴桃梯田还蛮有特色的,这里可值得旅游开发的也就是那的大峡谷了。下面几张图片是寒假刚回来的时候第一次跟我姐进村时拍的~



呀呀呀,跑题了。继续说,车快开到办公大楼还有一两公里时,我妈在车上眼睛尖,发现道路旁边的小山坡上开满了清明菜!于是我们五个人决定,爸爸妈妈and我下车摘清明菜去。

由于已经是清明节后了,所以清明菜此时大多开花(就是长老了hh),而清明粑呢,采用清明菜茎尖未开花的嫩芽作为原料,是最美味不过的~
清明菜的颜色为绿色偏淡,茎、叶上都有一小层白色状密实的绒毛覆盖,而采摘时绒毛却不会粘在手上,拇指与食指在第二三匹叶子的茎秆处稍微使力,那清明菜顶头的一小撮嫩芽顺势就到了手中。采摘山间野菜的乐趣也不过如此了~

我们三个人一人一个袋子,就像划了一亩三分地一样,各自采摘, 看谁摘得清明菜更嫩、虫卵更少。(笑哭.jpg)

猕猴桃梯田、蜿蜒的公路、远处的大山,这张图就是典型的贵州山间乡村的风貌。
大概采摘了近2个小时,我们蹲着也已经是腰酸背痛了,看看成果。


这张图实在是太扎心了……我的那一小撮仿佛是来搞笑的,明明我也是蹲了两小时的,嘤嘤嘤.gif

在我们三个人筛选清明菜的过程当中,还遇到一位大妈(村民hh),她问我们讨清明菜干什么,我妈就详细说了一遍清明粑做法和吃法,大妈感叹,年年这里清明菜不见人采摘,竟然可以吃!?我的内心:俺妈妈太强了,什么都会做,有口福哦hhh
对了,采摘过程中还看到蕨菜了呢,野生蕨菜现在相当少见了,想起原来小的时候每逢清明节跟大人上山扫墓,大人和小孩在回家的途中都会特地去野山坡里采摘清明菜和蕨菜,大把大把的,采摘时乐趣无穷,做成美食后更加美滋滋了。

(入口丝滑,有点像鼻涕这个形容口感emmmm怪怪的,但是丝滑就对了!)


苦蒜就是看着像葱葱一样的那个,我也不知道苦蒜为什么叫苦蒜,问了我妈,她说苦蒜就是野生的葱葱。
呐~ 采摘完清明菜走去办公小楼的途中,由于是上坡的山路,蹲了两小时腰酸背痛,走起来好费劲的。路上我爸还给我科普了好多植物,这个叶子不能碰啦身上会起疹子,给了我一小枝树叶这个是有香味的啦,你一闻就知道是啥……balabala, 我的照片不全,把有的放上来啦~




图1/3初的红色小花状的树叶,我们叫椿菜,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一吃到它的味道,就是春天的味道啦!野生椿菜常在椿菜树的最顶端,极难采摘。这时候不得不感慨中国人对吃的智慧了,乍一看,又怎么会想到这棵树最顶端的叶子竟然能吃呢hh
第二天我起晚了,没有拍摄到清明菜的制作过程,爸妈起来一早上就忙活着,渌清明菜后切碎,破壁机打纯糯米面,切碎后的清明菜揉入糯米面团,包上引子和红糖馅料,就做成清明粑啦~
ps:引子是一种特有的贵州食材吧,我们这土名叫它引子,由紫苏的种子酥麻籽炒制而成,常用于汤圆馅料、糖包子馅料等。


嘎嘎嘎,第一篇心血来潮写的小记录文章就到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