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我所了解的字幕组

对于「字幕组」的存在,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或者根本不知道。我也是看到一篇推文后,才想起这三个字。
突然,就想跟你们聊一聊,我曾经呆过的那个字幕组。
首先,什么叫做字幕组呢?维基百科上总结得很好:
字幕组是指将原本无字幕的外语视频配上字幕,或对视频已有的外语字幕进行翻译的爱好者团体。
据传,字幕组的起源可追溯到2002年。
当时,美剧《老友记》的爱好者们聚集在一起,通过网络建立起美剧字幕的鼻祖“F6论坛”,并衍生出F6字幕组。渐渐催生出“人人影视”,“伊甸园”,“破烂熊”等老牌字幕组。
2006年,美剧《越狱》大火,直接带动中国字幕组进入鼎盛时期。
虽然,字幕组的出发点是分享国外的优秀影视作品。但是,散播影片已经违反了著作权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个人制作,并且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供学习交流研究使用的作品,并不触犯中国现有的版权法律。但是,在网络上公开的传播则构成了对原作品版权的侵犯,有侵权的嫌疑,有个别字幕组在片子中插播广告,并谋取商业利益,已经严重触犯了版权法。
所以,常常有字幕组悄悄消失。
2014年初,我加入了一家字幕组(名字就不说啦)。原因很简单,学翻译的我,总要找机会练练手呀。
这家字幕组是2011年成立的,主要做英剧,我加入的时候已经有一些规模了。
小组的分工很明确,主要分为:片源、翻译/听译、校对、后期(包括时间轴、视频压制、特效)和宣传。
对应的流程是:获取影片→翻译字幕或听译 → 校对 → 制作时间轴 → 全局检查 → 压制 → 发布。
而且,对应不同类型的剧集,还建立了不同的小分队,分为罪案剧、纪录片、真人秀、轻喜剧等。
通常,每个小分队各有一个QQ群,包括1名小队长、若干翻译、1名校对和1位后期。片源、后期和宣传各有其它QQ群。
很多人都知道,这种民间字幕组是没有报酬的(全靠兴趣啦),然而,进组的考核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我最开始想进的是轻喜剧小分队,毕竟影片很有趣呀。但是试译了一个十几分钟的片段后,我,居然,被拒了!原因是语言太生硬,不适合喜剧的调调(万恶的翻译腔)。
当时小队长还建议我,多看看英译中的散文,以及,可以去试试后期,学学别人的翻译。
但是,不行啊,我进组的意义不就是翻译嘛!于是,经过又一轮试译,我投奔了罪案剧小分队(嗯,这个通过了)。
进组的一大好处是,组里的资料很透明。我不仅可以看到字幕翻译的格式规范、添加字幕的教程,还可以看到后期的一系列教程,以及,字幕组的所有影片。
那个时候,我把自己喜欢的剧都看了一遍,别提有多开心啦。
小组的第一次消失,是在我加入的半年后。就好像曾经关系很好的某个朋友,不知不觉间就不联系了。
然而,2017年,小组复活了一次。
当时,组长一个一个地联系了曾经的小伙伴们,聚集到了一部分老友,并且把根据地从「QQ群」转移到了「微信群」。
尤记得,重组队伍时,组长发表了一番慷慨陈词,令我很是感动。但遗憾的是,小组只复活了2个月。
有一天,组长在群里公布了一则通知,内容大致是:小组改名了,组长换了一个人,请愿意继续发力的小伙伴加入新群。但他没有告知我们为什么。
我没有加入新群,因为在我心里,小组这次是真的解散了。
后来,QQ群不见了,微信群也消失了。
都说,由于版权保护越来越强,字幕组正在消亡。
这几天,我搜了一下小组的信息。
2018年,小组和某AI翻译公司合作了。利用AI翻译工具做字幕听写、翻译、时间轴切分和字幕生成,小组只需要做校对和特效就好了。
目前,新小组也依然活着,只是战场从微博换到了B站,内容换成了国外短视频分享。
时代在变化。我想,他们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都说,字幕组的小伙伴们是在「为爱发电」。
这个词真好听呐。其实影片分享出来后,看到自己和小伙伴们奇奇怪怪的网名出现在片头,就已经很有成就感了。
而且,「为爱发电」的小伙伴们也没有消失呢。不信,你们去B站,瞧瞧弹幕里的「野生字幕君」呀~
所以呀,曾经存在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换了一种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