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RPA的三点体会
1.RPA的应用前提 再举一个案例:
企业共享服务中心已经运行一年多。共享服务中心希望实现管理报表出具自动化,做报表机器人上线后,总是有一个报表的出具迟迟达不到标准,需要人工介入。为什么这个报表很难实现?这个报表叫作“报送给XX局的报表”,我们在和这个企业讨论的时候,问了有三个问题:第一,这个报表提交的时间是不是固定,财务总监说不固定,什么时候要我们什么时候就给;第二,那么这份报表里面的数据结构是不是稳定,他说不稳定,数据字段经常变化,但是我们在做RPA财务机器人的时候已经将所出现的所有字段都考虑完了;第三,这份报表里面是不是财务数据占绝大多数,他说不是,业务数据占比占大多数,比如粮食的存放周期、粮食的干燥率。通过这三个问题可以看出,这项业务不是一个标准化、流程化的报表,不具备被RPA的前提。
现在我们经常提到一个概念是什么呢?很多共享服务中心在建设的时候,财务组织和财务流程没有很好的设计和优化,财务信息系统没有很好的架构和实施,而想单点的使用RPA来提高某一个流程、某一个阶段的效率,其实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很多准备接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负责人,在关注问题的时候,要提高效率,不能盲目地使用RPA,没有整体方案的设计, RPA的应用效率不会很高,也很难达到预期。所以一定要从整体方案入手,全面规划,然后再在具体节点上开展RPA设计。
2.重视RPA的投入与回报分析 对RPA适合的场景,今天很多人都有分享,我就不再赘述,跟大家分享一下失败的经验。我们在一个场景下,想去开发一个RPA,结果通过分析了,初始投资大且技术难度高,以后每年要成功的运转又要支付十几万,该项具体操作仅仅是一个人的工作量,在评估后我们决定靠人做,而不再靠RPA来做。很多企业说RPA的投资回报率至少要两年,我们认为投资产出分析应该是评估RPA的重要因素。
3.RPA适合的场景:多个异构系统 除了需要数据量大、规则明确的场景要素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RPA适用场景要素是多个异构系统。比如说,账务核算系统和银行系统,这两个系统之间就叫作异构系统,那么这两个系统之间一定要用RPA来做连接吗?不一定,如果公司统一使用一个银行,是单点对单点的链接模式,直接用银企直联就可以了。再比如,有一些企业的报账平台,后面要接要SAP、要接Oracle、要接多个核算软件,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可以用RPA来做的。
RPA还适用于什么场景呢?对方不开放数据接口,比如税务局或者客户,当对方不开放数据接口的时候,需要使用RPA的这样一种方式。要找准适用场景,这是我们对RPA的理解。
-
梁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4 17: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