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败的做包子体验
清明节后,公司继续70%的复工率,实际上班人数可能有80%了。而我上周是三四五连着去公司,周二的时候我还觉得未来三天很难熬。然而周三晚上十点出现的困意,周四周五晚上继续出现,我就又爱上去公司了。困扰我几个月的晚睡强迫症,好像自然而然终结了。

周六早上的八点多,我就睡不着了。硬躺了一会,我还是起床了,我决定再次祸祸面粉。没想到,三四个小时后,我做出了一般般成功的红豆包和非常成功的三鲜包,好吃到我自己都感动了。家里工具有限,我拿电饭锅蒸的包子。又由于做红豆包的收口很厚重,所以我把它们倒着放。

粘锅很厉害,所以下一锅三鲜包的时候,我就用上了纱布和烘培纸。非常管用。至于三鲜包的褶,我阿姨看了的回复是“忍不住想教我”。个人的朴素主义思想觉得,能看得过去,好吃就行,形状不重要。而且我已经看过好几个视频,都做不成外面卖的那种收口,等以后熟能生巧吧。

有两个同事评论想吃包子,于是昨天在家办公的我,又再次对面粉下手了。这次好运之神没有站在我这边了。如果上次的包子可以打9分,这次的包子最多7分。我问同事,这样的包子还想尝一尝么。他说,要的。

从第一锅包子出来后,我一直在反思,错在哪里。首先,我擀的包子皮太薄了,兜不住肉汁,以至于破皮率很高。其次,肉馅里面加多了耗油和盐,以至于味道很重,失了清淡的甜美。最后,可能是换了新买的面粉,包子显得不那么白了。

总的来说,做包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的很多同事和朋友都不会)。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一种做面食很容易的迷之自信(可能是几年前的某天,第一次做饺子就成功了,味道还可以)。但包子可能更复杂一些,以我现在的实力,很难做到100%成功。这次小失败,让我知道了标准化的重要性,以后我尽量不那么率性而为了。
哦,昨天剩的面团,我摊了很好吃的煎饼。既然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吃包子,那我可以降低做包子的频率,多尝试我喜欢又拿手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