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围观不敌对不声张
离下场比赛还有点时间,本想睡觉但环境不允许,神经也很难冷却下来。好久没正经掰东西了,其实也没啥可掰的,说来说去其实好像是在试着用心理医生的口吻来解析某某现象,自己的别人的,这让我想起了安东尼霍普金斯,恐怖变态的有点可爱了。
龙应台说的好,任何宏大叙事的背后都是柔软的个体。这一代年轻人,很多要不是现实中模糊的个体,要不就是网上抽象的网民,他们是寂寞的,以至于任何段子潮流他们都不明就里一窝蜂而上。这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希望能找到一个阵营一个归属或是一个偶像去填补精神上信仰上的空虚。埃里克·霍弗在《狂热分子》中说神马来着,“信仰一件神圣事业,相当程度上是替代已经失去了的自信。”或许有点上纲了,但不管阵营偶像为何言何,他们都心甘情愿给予支持,庸众宁愿不理智也不愿被抛弃。其实很多东西不是启蒙了谁谁,而是谁谁一直在寻找他存在的有力证言。既然网络是空泛的,那么很多东西在这个不靠谱的基础上就失去了意义,快速传播之后冲击变的式微,一切当做娱乐或者纾解就可以了,我们小心翼翼成长的同时要理解了他人的成长。我们要看到,不是我们不仰望星空,只是我们都深陷枯井很难自拔。反思当然是必要的,它比消化都重要。但通过说教强加意志是不可行也是可笑的,因为起码的就有个不平等在里边,总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在提醒年轻人们你们太嫩了。结果又如何,除了傻叉了脑残了中国还是没长出一朵花。真是没有神马要说的。
所以我提不起劲去话痨去起哄,一群狂欢里的孤独罢了,不围观不敌对不声张,多跟个人现实接触接触,血淋淋的也好,那也只是一时的观感,迎头奋进,不过是一道风景,岁月当轻狂,热血当正途。天天忙着抨击教育体制,坐下来安安静静看看书写个学术论文的时间都没了,凡事都能抓到体制的小辫子,把自己推脱的一干二净,最后在一个小挫折里苦苦呻吟失败,哎,是呀,才二十几,失什么败啊?
文字还是有点印刷味了,不说了,赶快开球···
龙应台说的好,任何宏大叙事的背后都是柔软的个体。这一代年轻人,很多要不是现实中模糊的个体,要不就是网上抽象的网民,他们是寂寞的,以至于任何段子潮流他们都不明就里一窝蜂而上。这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希望能找到一个阵营一个归属或是一个偶像去填补精神上信仰上的空虚。埃里克·霍弗在《狂热分子》中说神马来着,“信仰一件神圣事业,相当程度上是替代已经失去了的自信。”或许有点上纲了,但不管阵营偶像为何言何,他们都心甘情愿给予支持,庸众宁愿不理智也不愿被抛弃。其实很多东西不是启蒙了谁谁,而是谁谁一直在寻找他存在的有力证言。既然网络是空泛的,那么很多东西在这个不靠谱的基础上就失去了意义,快速传播之后冲击变的式微,一切当做娱乐或者纾解就可以了,我们小心翼翼成长的同时要理解了他人的成长。我们要看到,不是我们不仰望星空,只是我们都深陷枯井很难自拔。反思当然是必要的,它比消化都重要。但通过说教强加意志是不可行也是可笑的,因为起码的就有个不平等在里边,总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在提醒年轻人们你们太嫩了。结果又如何,除了傻叉了脑残了中国还是没长出一朵花。真是没有神马要说的。
所以我提不起劲去话痨去起哄,一群狂欢里的孤独罢了,不围观不敌对不声张,多跟个人现实接触接触,血淋淋的也好,那也只是一时的观感,迎头奋进,不过是一道风景,岁月当轻狂,热血当正途。天天忙着抨击教育体制,坐下来安安静静看看书写个学术论文的时间都没了,凡事都能抓到体制的小辫子,把自己推脱的一干二净,最后在一个小挫折里苦苦呻吟失败,哎,是呀,才二十几,失什么败啊?
文字还是有点印刷味了,不说了,赶快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