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大理国
我过去学历史课,简单地知道中国两宋时期,在彩云之南有个大理国。后来读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便对大理留了心,暇时翻阅了有关资料,方才对大理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也自我匡正了从文学作品里“学”到的关于大理国的两大谬误。
其一,就地域而言,大理实是一个大邦国,绝非后世文学作品戏称之边陲小国、蕞尔之邦。
据《元史卷六十一志第十三地理四》记载:“元世祖征大理,凡收府八,善阐其一也,郡四,部三十有七。其地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西至缅地之江头城,凡三千九百里而远;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 凡四千里而近。”
便是说:大理国地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其域东至横山(后世贵州普安),西至蒲甘江头城(后世之缅甸杰沙克钦邦),南至交趾鹿沧江(后世之越南莱川省黑河),北至大渡河,东西凡三千九百里而远,南北凡四千里而近,其疆域当为后世云南省面积的二点九倍,不可谓不大!
其二,有几个历史人物的原貌,让《天龙八部》给戏说了。
高升泰是大理权臣,不是忠臣,是他夺了段正明的帝位,腰斩了大理国,另立了他高家的“大中国”(这国号比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早了八百多年!)。
段正淳并未如小说那般横死,他后来还做了大理国的皇帝,那是因为高升泰死前遗命儿子将帝祚还给段氏。只是从此之后,大理段皇虚有君名,高家世代为相,专擅政柄,世称“高国主”。
由于高升泰大中国的隔断,大理历史就此分做两段,大中国之前是前大理,段正淳开始的,则是后大理。
段正淳之后为帝的,才是段正严(又名段和誉,即《天龙八部》中的段誉)。
顺带一提:《天龙八部》中说到大理和宋朝皇宫中有太监服侍主上,那是金庸先生失考了。称宦官作太监的,是明清时代的事,让北宋、大理时期出现太监称谓,那可是好几百年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