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敏的悲剧
在分析陆绎司马府抢亲前,先简单分析一下淳于敏的悲剧。

淳于敏早期因被女扮男装的今夏所救,对今夏一见钟情。随着陆绎等人住进淳于府,了解逐渐加深,爱意滋长,上演了一场要和今夏私奔的闹剧。

闹剧结束,因爱生恨。开始打击报复今夏,如果说这时的淳于敏是一个报复心强、自私的人,那么接下来的她打开了自己人性恶的一面,最终走向悲剧的道路。
淳于敏的悲剧:客观上:严世蕃难辞其咎;主观上:和她本身以及家人有着关系。
客观上:
严世蕃为了敛财,和倭寇头子毛海峰做起了生意。严世蕃在杭州开采铁矿,炼制弹簧,用作制作火铳的零件。而毛海峰需要大量军火武器用来打仗。这两个人狼狈为奸,开始了朝廷高官和倭寇头子暗通曲款。
铁矿属于国家所有,私人不能私自开采,这属于违法行为。严世蕃探测到杭州有铁矿,正好紧邻淳于家马场,他需要这块地,但不能明面上硬抢,需要使点手段智取。
估计严世蕃也想不到为了得到这块地,颇费点心思,中间发生了许多插曲,这里我们一点一点的分析。
首先,严世蕃命翟兰叶找到董家水寨的董齐盛,告知他今夏已到杭州的事。董齐盛是发自内心的恨乌安帮的人,尤其是上官曦,多次绑架她,为了报仇不用其极。
趁着簪花大会,董齐盛有两个目的。
一:在众人涌现在大厅观赏上官曦画作时,放入迷烟,当场打劫。因为这一天是杭州城最热闹的一天,会有很多有官员、富商来凑热闹。
二:趁乱让司马长安和淳于敏独处一夜,制造桃色新闻。
根据陆绎描述,司马长安在杭州是有名盐商,能做起盐商,背后实力不可小嘘,根据后面情节可以知道,他背后的人就是严世蕃。司马长安是严世蕃的傀儡,只是为了严世蕃达到目的的工具。这就是他要戴上面具的原因,不把真面目示人的原因。
客厅大乱,淳于敏趁机被人拉走,就是为了让司马长安好与她独处,再借董齐盛的嘴公之于众,让所有杭州城的人都知道:淳于敏和司马长安孤男寡女呆了一夜,一个是有名的盐商,一个是皇商,这种绯闻估计传的大街小巷都是,成为大家饭后的谈资。
严世蕃等人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舆论绯闻有了,淳于敏的名声也被毁了,司马长安趁机去提亲,迎娶淳于敏,名正言顺。
我们知道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得到淳于敏陪嫁嫁妆里的那块地,紧邻淳于家马场的地,有可以成为严世蕃敛财的铁矿。
淳于敏后面所有悲剧的根源就在于这块地。
如果能化解这场淳于府满门被灭的悲剧,就是让淳于老爷送上这块地,又有何妨?可是这块地不能摆在台面,只能暗地里进行。
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有了肌肤之亲,男人就要负责。这里司马长安和淳于敏并没有什么亲密接触,但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外人可以脑补很多画面的。放在普通人家,也许就要嫁给司马长安了。
可惜司马长安名声不好,连娶两个女人都死了,用长得奇丑为借口戴着面具,淳于敏家里是皇商,家里有钱,又有陆家做靠山,又有着自己的爱情理想,自然百般不愿意。
后面跪着求父亲让他想办法嫁给陆绎,淳于老爷也答应此事会想办法,替她周旋。这个时候淳于府还是满心想让淳于敏嫁给陆绎,拒绝了司马长安。
正是拒绝了司马长安,所以紧接着当天夜里才有后面,淳于启被下套的事,严世蕃让司马长安娶的两个女人也是为了拿到一块地,目的达成,怕消息败露,就杀了她们。
这里淳于敏不吃这一套,严世蕃只能再想办法,在严世蕃看来,你不答应,我有的是办法让你答应。就想了个歹毒的计策。
淳于启是淳于老爷的独生子,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独生子都是家里的继承人。古代重男轻女观念很严重,淳于启从小就被寄予厚望。所以严世蕃等人就拿淳于启做文章来威胁淳于一家。
淳于启年纪小,但平时应该也被家里宠坏了,是个纨绔子弟。这不,去青楼寻欢作乐时,被人下套,为了争抢一个叫荼靡姑娘的妓女,杀了司马府的大管家。还当众宣称那个妓女是我的女人,就是这个女人才让你家破人亡,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一切都是个阴谋,前脚姐姐拒绝司马长安,后脚自己就糊里糊涂杀了他们家的管家,这明显就是个套,陆绎、今夏看得明明白白,可惜淳于老爷一家看不明白。
严世蕃事后赶紧把人证物证送到府衙。估计他也知道陆绎和淳于府的关系,怕他插手,防止夜长梦多,下手又狠又快。
事已至此,一边是女儿,一边是儿子。这个局面很像唐山大地震里,被电线杆压在下面的女儿和儿子,母亲救哪个呢?最后还是救了儿子。
女儿嫁过去,牺牲了女儿一辈子的幸福;不救儿子,毁了儿子仕途,以后淳于府没有了继承人,也等于毁了,淳于老爷夫人本来就重男轻女,决定牺牲淳于敏,救儿子。




淳于老爷夫人的做法,淳于敏恨归恨,但深知父母更宠爱弟弟,自己只能沦为牺牲品。她不甘心,做了三件事试图扭转自己的命运。
第一件:向陆绎寻求帮助。淳于敏一厢情愿的以为只要嫁给陆绎,仗着陆家势力,一个司马长安算得了什么,量他也不敢和陆家作对。她求陆绎娶自己,自降身份即使作妾,也无妨。但被陆绎一口回绝,陆绎拒绝的理由简单明了.
1、你不愿意嫁不爱的人,同样我也不愿意娶我不爱的女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妻子只有一个,一生只娶一个。

陆绎的拒绝快、狠、准。这番话把淳于敏气的当场火冒三丈,质问他爱的是不是袁今夏,还怪罪陆绎无情,陆绎也大大方方承认,我是锦衣卫,最是无情。
这里陆绎拒绝的果断又干脆,即使被淳于敏恨,也毫不掩饰不想娶她的坚决之意。“唯有琴音”“我陆绎一辈子最想娶的女人”,陆绎说着最简单的话,表着最深的情。
如此深情的男人,妇复何求?

这里补充下:陆绎虽然才22岁,但他对人性看得很通透,尤其在女人问题上看得明明白白。关于男女问题上他说了这么几句话:周显已案:英雄到底还是难过美人关啊!
淳于启:色字头上一把刀啊!
这两句话都是表明这两个人的命运和女人脱不了关系,在陆绎看来英雄周显已最终过不了美人关,如此清贫廉政的官员也栽在自己的好色上;而淳于启此时就比周显已严重多了,他好色好到拿刀捅人,也断送了姐姐的幸福。怎么也想不到最后闹到家破人亡吧!

所以陆绎才说女人多了并不好,妻子有一个就够了。在女人的问题,他理智,看得清楚明白。可惜很多男人看不明白啊!
第二件:携带细软,穿着便装,月黑风高的夜晚,准备逃跑。既然哭求无用,就走为上。但被今夏误以为是贼,当场拿下。
陆绎见死不救是因为爱今夏不愿意娶自己,自己逃婚又被今夏截胡,这个时候,淳于敏绝对恨今夏恨的咬牙切齿。


这里有网友提出今夏活该,谁让她截胡淳于敏?杀人还分过失杀人,故意杀人呢?今夏此时是有意为之吗?她不是故意的,不知道是淳于敏,如果知道,是不会拦她的?抛开今夏的正义感不说,拦不拦淳于敏和她有什么关系呢?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就有了第三件事:大婚当日,淳于敏骗今夏前来,迷晕今夏,给她换上新娘服装,让她替自己出嫁。在淳于敏看来,这一切是今夏咎由自取,谁让她几次三番坏自己的事。


可以看出淳于敏一开始也没想到陷害今夏,一次又一次误会,让她恨上了今夏,陆绎因为她不娶自己,不帮助自己,自己逃婚,又被她拦截,所以最后想出这么歹毒的计划。
淳于敏自以为聪明,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她低估了陆绎对今夏的爱,更低估了形势,她不懂这背后的阴谋和利害关系。
陆绎不顾一切救出今夏,而淳于敏被父亲拉着,最后还是送到严世蕃面前。


如果说淳于一家包括淳于敏认为嫁给司马长安是毁了淳于敏的幸福,那真相恐怕要让她们失望了,只是为了拿到一块地,并且淳于敏只是工具,别说一辈子幸福了,命都没算给她留下。

这里,就算陆绎没有救出今夏,淳于敏也难逃厄运,因为弟弟淳于启还是严世蕃手里。严世蕃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可把假新娘今夏假戏真做,还可以拿淳于府骗婚为理由,不放淳于启,淳于敏还是难逃厄运,因为她戏耍了严世蕃。
严世蕃对送上门的今夏,最后一石三鸟,毁了今夏,淳于敏这两个女孩的清白,还能得到那块地。不过陆绎的出现,把一石三鸟变成了一石二鸟。这里严世蕃还是最大赢家,不仅得到了土地,还得到了女人。


淳于敏差点毁了今夏,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整个淳于府,赔上了自己亲人的性命。
淳于敏悲剧的客观原因不能改变,但她是可以逃过这一劫的。陆绎已经为她想到了脱身计划,但代价有点大。这里有几个问题。
一:陆绎拒绝娶淳于敏,拒绝帮助了她,为什么最后还要帮她呢?
当淳于敏跪着求陆绎时,陆绎是连忙拉起淳于敏,面对淳于敏的请求,他无情拒绝了,但后来却为淳于敏想脱身计划,我想之前有两个这样的原因。
1:虽说陆绎表面无情,但看着无辜的表妹,他也并非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尤其是作为正义人士,看着淳于敏被逼迫,被下套的情况下,还是想伸张正义的,想办法救她。


2:因为淳于敏出逃,被今夏当场逮住,淳于敏恨透了今夏,而今夏为自己的无意行为心生内疚,陆绎看在眼里,不想今夏为此事愧疚,当夜就打晕下人,溜进淳于敏房间,提出脱身计划,帮助她。这里今夏发挥着重要的因素。


怕今夏愧疚,心里多想


为了不让你难受,我出马摆平

陆绎看在眼里,怎么才能让今夏不愧疚呢?

这个时候陆绎已经动了心思替淳于敏解围。既能救了淳于敏,又能不让今夏威为拦下淳于敏愧疚难过。

这里是感动我的一点:陆绎心思真的是细腻,今夏的细微之处,他都能捕捉并放在心上,哪怕今夏小小的懊恼,他都尽力去解决,不让她有一丝不快。
“伯母请放心,我不会让今夏受委屈的”,哪怕自己被别人踩在脚下,也看不得她受一丝委屈,哪怕傲娇的自己下跪,抛下尊严,也要救出她。说到做到,爱今夏入骨的陆绎怎么会让今夏受到一丝委屈呢?
陆绎的深情放在其他俗套剧情里,会让人觉得爱的好假啊!无缘无故的深情,俗套死了,但放在这部剧里,是那么顺其自然,顺理成章。
只因为今夏值得如此深情的对待。


二:淳于敏为什么拒绝陆绎的脱身计划?
陆绎的计划是唯一能救淳于敏的方法,只要她吃下陆绎给的假死药

然后假装嫁给司马长安,陆绎要的是她死在司马府,然后拿此事做文章,拿到司马长安把柄。


不但淳于敏可以不用嫁给司马长安,而且还能还能救得了淳于启。毕竟淳于启杀人的罪证是公开的,在别人手里捏着。



这样的计划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但代价很大。因为淳于敏假死,以后再也不能当淳于敏了,她这一辈子都要隐姓埋名,杭州她是待不下去了,淳于府也回不去了,因为一旦有人认出了她,事情就暴露了,她需要用新身份活着。


即使以后摆脱了司马长安,在大家眼里,她永远都是司马长安过了门的妻子。这个不会因为她的死而被抹去。没有了荣华富贵、没有了自由、没有了无拘无束、一辈子都不能以淳于敏的名义活着。
但这是她唯一的办法了。

这里陆绎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情分,替淳于敏想到了万全之策,还劝她实行,不然即使她逃婚成功,淳于启救不出来,舅舅是不会放过她的。到那时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淳于敏最后还是拒绝了这唯一的办法。头脑简单天真的让今夏替嫁,以为找个人替嫁就行了,保全了自己,还能除了今夏这个眼中钉。她不但不领情,还伤了陆绎的人。
她有自由权利拒绝陆绎的计划,但伤害今夏,已经展现了她身上恶魔的一面,可恶至极。

三:陆家这么有势力,为什么不直接干倒司马长安?
如果司马长安像街上调戏淳于敏的小混混,直接上脚打一顿,这么简单容易就好了!司马长安能做盐商,背后肯定有势力,正如淳于家能做皇商,背后有陆家撑腰一样,这时候陆绎等人还不知道司马长安背后的势力是谁?但也能看出实力不可小看。




最重要的是司马长安手里有淳于启杀人的罪证,人证物证都在他手里,杀的还是他的人,事情闹得很大,闹到了台面上,这时陆家势力再强大,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救人吧!杀人偿命,至理名言。不但救不到人,毁了淳于家,还有可能把陆家赔上去。所以不能公开救,只能私下周旋,想办法。

以前我还郁闷淳于老爷为什么不和陆绎商量对策,想想办法,现在完全理解了。不是不救,是怎么救?
这里我有个小小疑惑:淳于老爷和夫人,在面对救女儿还是儿子时,我看到的是时,满心担心的是儿子,对牺牲女儿没有什么矛盾,纠结。甚至是毫不犹豫的要牺牲淳于敏,虽然是重男轻女,但养了多年的亲生女儿,能做到像丢垃圾一样丢的这么自然轻松,是不是有点不合乎常人做法呢?
正常做法不是应该老两口有纠结、无奈,最后取舍,求淳于敏牺牲,救出弟弟吗?也许编剧要的是故意刻画这二老,他们做的越过分,淳于敏越反抗,最能才能做出让今夏替嫁的荒唐事。
如果二老不忍心,有犹豫,那淳于敏也不会如此愤恨。
所以淳于敏的悲剧有客观因素,这是不能改变的。也有主观因素,她自己可以选择的,但选择错误。

最后替嫁失败,害了自己,害了自己一家,还让陆绎和严世蕃闹翻,让严世蕃看到并摸清了陆绎的软肋,才有后面今夏爱别离的惨状。
淳于敏曾说:她如此痴心大哥哥,有她苦头吃的。今夏后期是吃了不少苦头,但这个苦头和她脱不了关系。
现在想想淳于敏的悲剧:严世蕃的威逼强娶,父母的重男轻女,表哥拒绝娶自己,今夏的无意坏事,淳于敏身陷囹圄,却众叛亲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她又做错了什么呢?她只是不想牺牲自己的幸福救弟弟、连夜逃婚这都没有错,她最大的错就是让今夏替她出嫁。
所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有的人活着,是自己独自忍受痛苦,竭尽所能的把快乐带给身边的人,靠自己柔弱的身躯,给周围带来光和热。

而有的人活着,是费尽心机地陷害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所有人。像吸血鬼一样,靠吸别人的血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淳于敏的悲惨命运有主客观因素,家庭因素等多重因素夹杂在一起。
今天重新梳理了今夏替嫁的背景、原因、着重分析了淳于敏的悲剧。为下面将分析陆绎司马府抢亲的环节做个小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