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谷|你不知道的缅甸华文教育
此行去抹谷的原因与机缘和来缅甸的原因与机缘一般,这大概就是命中所需的修行。必然要经历这样一次然后记录。
当地的老师说,至今还没有人去到抹谷为他们当地的华文教师讲过课,所以他们很期待很渴望这样一次机会,我又幸运又紧张。

据了解,当地一共有十三所华文学校,建校规模不等,其中有三所规模相对较大的华校,分别是千佛寺、明德、皎底。但若与曼德勒的华校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我在这里的工作是和这十三所华校来培训的老师进行交流学习。最令我感动的是,参加培训的老师上至古稀下至豆蔻,教室里每天都挤满了教师,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可见他们对知识和新鲜血液的渴望。在他们中间,有人刚步入教学讲坛,有人已从教40余年,在艰辛的华文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从未放弃和退缩。向他们致敬!

开课的第二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由于对抹谷这边孩子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具体要准备什么,上课之前担心他们上课,会不会听不清楚中文,会不会调皮,会不会什么都听懂,会不会不配合,所以准备了小班的语言活动诗歌《太阳和月亮》。
课堂上,小朋友们出奇的听话,认真,一动也不动,安安静静地坐着,反而让我好心疼,他们这个年纪该有的活跃可能被这么多人的气场吓坏了。孩子们对我的活动很配合,反而觉得是我自己没有准备得充分,低估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孩子没有好好接受到该学习的东西。我一直记得在鼓励孩子起来发言的时候,有一只颤抖的小手慢慢的举到了胸前,哇,我当时和台下的老师们一样觉得他棒极了,当然他的表现也没有让我们失望。

我和他们一起合影的时候,说站着不动就这么一动也不动,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好排的队,我说小朋友们一起比耶,他们非常统一的用了和我一样的手,我说让他们指着我的头(我用手指了指我的头),他们非常可爱指了自己的头,天呐~他们怎么是这么可爱的小家伙~
每个人看上去都有一双清澈的眼眸,我想这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向往,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希望他们以后有不一样的未来,能看看多彩的世界。

几天下来,有幸得杨彩雯老师和李顺石校董以及当地学校校长的的带领下去到了抹谷的最高点看看整个抹谷的样貌。也去了周围的华校看了各所华校的办学情况。各地方办校条件不一也不易,在走过的这几所华校当中,有规模大、设备齐的,也有木板房易打就叫学校的,更有把自己家当作学校的……条件很艰难,但是学校老师们都在很努力的把教中文、留住中华的根作为自己的使命。他们老一辈的老师总说“我们祖辈上都是中国人,流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尽管我们现在是缅籍,但我们也不能忘了我们的根!”这大概就是他们创办华文学校的初心。
【千佛寺中学】
千佛寺中学是建立在抹谷千佛寺中,因此得名千佛寺中学。千佛寺中学包括了从幼稚园到高中年级的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但由于师资匮乏,幼稚园的老师基本是由高中年级的学生担任,其中高年级的老师由年长的老师担任,其中年纪最大的是一名72岁的老师。



【福庆学校】
福庆学校的校舍比较简陋,整个学校就是一栋两层楼的房子和一间板房,还有一些工人在为新教室准备课桌,说是新教室,其实也只是几块搭好空心砖加上一顶彩钢瓦。学校开设了一至六年级,使用的是老旧的其他华校使用淘汰后的台湾教材,可是孩子们的眼眸里都充满了对知识和生活的渴望,对我们外来的好奇。和他们打招呼,甚至会害羞的回你一个微笑,他们很喜欢拍照,我提出要求和他们合影时,他们都非常热情积极的聚拢在我的身边,我能切身体会到他们对我的友善。尽管校舍简陋,但是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态度,克服艰苦环境的态度让我不禁湿了眼眶。临走前,跟在活动板房里的孩子们打招呼,他们的小手迟迟不愿意放下,我好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明德学校】
明德学校的占地面积比较大,班级开设的也比较多,在这样的条件下老师很稀缺,班级人数又比较多,一个老师带40多个孩子在一个拥挤的教室,所以办学条件也是非常艰辛的。进入学校首先看到的是一群幼稚园的小朋友坐在台阶上看其他小朋友在玩吃饼干的游戏,他们边写作业边看他们玩,即便这样,他们也很快乐。沿着小路走上去是一群三年级的孩子手拉手在玩游戏,还有一群小女孩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几个小男生发现我在拍照就特别的好奇凑过来看,最后演变为我给他们拍照玩,看到他们对手机相机的好奇,以及他们看到的图片中的自己,满脸的笑容已经藏不住了。循环反复的拍照也能够让他们玩的不亦乐乎。孩子就是这样!天性纯真。我们走的时候我去找到了这帮孩子的班主任想要把照片传给他,突然一个小孩子从台阶上跌倒了,我看到一个大姐姐二话不说把他抱起来来找这个班主任,班主任也非常着急的询问情况。我看到了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的情谊以及老师对孩子付出的真心。事后班主任说给我添麻烦了,我的内心真的要被他们这种纯真所动容,我想我是爱上这个地方了。离开明德的时候,学校老师一直在说感谢我们的到来给他们的老师进行培训,这是发自内心的感谢。



【明德学校(秉孔)】
这所明德学校是在抹谷的一个高海拔地区,这里冬季会被雪覆盖,据说早上会有浓浓的云海,随着太阳的升起逐渐散开,想那样子一定很美,可惜当地政府规定,不可以留宿外国人,否则一旦被举报是被接受问责的。还真想一睹云雾缭绕的美景。我们去的时候,学校放学了,只有学校里负责管事儿的几个老师,以及附近村民的孩子来学校玩。






【缅文学校(秉孔)】
缅甸由于被英国殖民,缅甸政府的学校似乎都有空旷的草地,十分英伦风,去到面小的时候正值日落时分,遇到了如诗如画的晚霞。





【庆华学校】
庆华小学校是一所由居民楼改建的小学,这原来是学校董事的家,后来学校教学紧张,因此把家腾出来作为学校。在这儿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可敬的奶奶,年近80还在学校里担任教学任务,孩子让她回曼德勒安享晚年,她说学校没有老师,她不能离开她的学生们。我听课之后非常动容,这也许就是教育的魅力。对于老师来说,这些孩子就像孩子一样。


学校的教务主任谭老师说,很感谢我们去给他们讲课,我们回来之后她一直和我有联系,这位老师她信仰基督教,每一次和我聊完天都要祝福我,我很喜欢她,像奶奶一样关心爱护我。
【缅果小学校】 这个学校的办学条件较为逊色,校舍就像20年前中国农村的小学,但是孩子们那种求知的眼神是可以震撼心灵的。放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不说,老师们的教育热忱是满满的,“工资太低了,完全不够开支,可是每次看到孩子们那种眼神,我想再继续做下去”教中文的缅籍老师这样告诉我。





【幸华小学校】
再回曼德勒的早上,我们去了这所幸华小学,校舍和设施相较于其他华校来说算是一般,我们去的当天,校长下地去了,他匆匆赶来为我们介绍学校的现状,他说学校正准备改善一下教学环境,但是资金不足,所以也只能使用一些老旧的木材搭搭建建。这里的老师们不会专职于教师一个工作,有些时候他们甚至要做好几份工作才能养活自己,老师属于他们的副业。



【庆华学校分校 无名小学】
这所学校位于抹谷检查站不远的地方,学校的条件可以说很简陋,学校甚至都没有名字,是由一对华人夫妻为了方便当地缅族人学中文创建的小学校,据说在当地会中文的人可以有更高的收入。所以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现在她的家已经无处收纳学生了。



由于历史、经济、政治原因在缅甸办华文学校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而且在学校的老师们都属于兼职,长期固定的人很少,因此师资力量也谈不上,但是在华文教育岗位上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可亲可敬的,正是他们对于华文教育的坚守,才有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根!
感谢这一次培训的机会和经历,让我不断的成长、看见,感谢也感恩。当我们身处在一个和平、发展中的环境下,是无法感同身受这些孩子因为战争、政治、经济问题无法念书,从此走向人生另一个方向的人生。老师们说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环境早早辍学,开始打架斗殴、吸食毒品、贩毒,听到这样的话作为老师真的心痛不已。
我们从小就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环境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实在巨大,可是面对这里同病相怜的千千万万的孩子们,我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愿我们的教育能让他们平安快乐的成长,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要迈错了方向。
也希望有条件,有爱心,愿意给予这些孩子和学校们一些帮助的社会人士贡献一份自己的爱心和力量。在此谢过!
-
@网友小张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7 14: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