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
以前某个书痴跟我说,看书一次就看一本,可惜我每次贪婪得很,看一会就会换一本看,现在觉得全心全意地看完一本书,才能有完整的感觉。就像安妮日记,日记都会记录一些琐事,中间基本要看不下去了,每天无非是记录一些食物,人们谈论的政治,生活中的争吵还有她自己的一些小小心事,但是我忽略了一件事------部分与整体的联系
切入正题,《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在二战时写下的日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她们一家以及另外一个家庭,还有最后加入的一个牙医一共八个人在荷兰的一个密室暗无天日的生活历程。当时的环境就是德国人大肆捕捉犹太人把他们关到集中营虐待他们,所以他们想尽办法的躲起来,他们八个人躲在一家公司楼上的密室里,白天就把黑窗帘拉起来为了不让人看到,只有晚上才能开开窗却又不能有亮光,我几乎不能想象他们是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么?他们的食物,由外面公司里面的人订来然后暗中给他们供给,其他水电是没有问题的,尽管如此,在战争非常紧张的时候他们的食物还是会比较有限的。
我喜欢安妮,首先是因为她的个性就是招人喜欢的 那种,就像她自己说的一个外在的天真活泼,直率乐观,而内在的安妮纯静深刻优雅,人们大多数都只看到了她的外在面,也许她的内在也只能体现在她的日记里了,她让我想起了很多好朋友,那些外表十分开朗的人,其实有时候内心会有累的时候,会有忧伤可能只能在人后默默伤感了吧。
其次是因为看到了她内心的成长过程,我觉得很开心,我们的成长可能外在的有照片可以记录,而内心的成长呢,如果你自己不关注的话,父母,可能还要取决于你与父母的亲密程度了。回顾自己心灵历程,应该是件有意思而且十分必要的事情吧。第一,她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了,以前很讨厌的凡丹夫人,现在能慢慢理解她了,第二,她能客观地看待一些事情了,能够看到自己父母也有不对的处事方式,她的确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子,而且她进入密室的时候才13岁呀,在里面呆了两年心态成熟的也比较快,第三,她能正确理解异性之前的感情了,她与披得两人关系微妙发展,但是后来爸爸对她进行谈话之后,她也能收敛住,正确的来看待这段感情。
然后,她那么直白的袒露自己,我觉得这是我在日记中都做不到的,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一个很谨慎,很内向的人,虽然我有时候常常不愿意承认自己内向这个事实,因为我内心还是很渴望而且自己有时也表现得很外向,可能我需更多的历练来培养,让自己的个性慢慢定型。
再然后是她热爱自然,可能在密室待久了,觉得可以享受自然是件多么享受的事情啊,自然也是公平的,对每个人,不是么,一朵小花,一条弧线,一地落叶。。。( ⊙o⊙ )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有自己的理想,关在密室里,黑暗,有时候还有炮轰,还要时刻担心着会有盖世太保来把他们抓走,这是怎么一个艰辛的环境啊,她们有时候会怕得发抖。但是她坚持读书,学习法语,英语,学习速记,她兴趣广泛,除了写作,还有音乐,收集王室族谱,历史,希腊和罗马神话,电影明星和家族照片,她的生活怎么会乏味呢,我还一直想看看神话,老没去图书馆照,现在我觉得是时候了,一是快到小学期了时间比较闲二是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拖延症要给自己治一治了。她的理想是新闻记者或者是作家,她在里面不能做什么,只能写一些小故事,童话什么的然后念给别人听,这就够了
人生中每个阶段都有该做的事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想以后与过去,而是专注现在,有一个规划就够了,就像安妮一直坚持写作,阅读学习。大学期间学好自己的专业,多多读书,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然后参加一些活动,认识一些有相同兴趣的好友,实践,实践实践,不要这么孩子气,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就问人,问问老人,教授,父母,兄长学姐,再自己想,选择一条合适自己走的路。。。
可能我忽略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就是当时犹太人的处境多么的艰辛,最后的结局多么的残酷,他们八个人被抓走了,关进集中营,死于毒气室,死于死亡行军,死于疲饿交加,死于疾病,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来,把日志公告天下,密室心酸的生活。
有时候历史离我们太久我们无法理解,只是看看,只是伤感一下,看到的不只是历史,我关注的也许更多的是成长。
忘了问题也记下来,她认为父母是学习的榜样,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自己的母亲而且觉得她做得不够圆满,而又不跟她沟通呢?
切入正题,《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在二战时写下的日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她们一家以及另外一个家庭,还有最后加入的一个牙医一共八个人在荷兰的一个密室暗无天日的生活历程。当时的环境就是德国人大肆捕捉犹太人把他们关到集中营虐待他们,所以他们想尽办法的躲起来,他们八个人躲在一家公司楼上的密室里,白天就把黑窗帘拉起来为了不让人看到,只有晚上才能开开窗却又不能有亮光,我几乎不能想象他们是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么?他们的食物,由外面公司里面的人订来然后暗中给他们供给,其他水电是没有问题的,尽管如此,在战争非常紧张的时候他们的食物还是会比较有限的。
我喜欢安妮,首先是因为她的个性就是招人喜欢的 那种,就像她自己说的一个外在的天真活泼,直率乐观,而内在的安妮纯静深刻优雅,人们大多数都只看到了她的外在面,也许她的内在也只能体现在她的日记里了,她让我想起了很多好朋友,那些外表十分开朗的人,其实有时候内心会有累的时候,会有忧伤可能只能在人后默默伤感了吧。
其次是因为看到了她内心的成长过程,我觉得很开心,我们的成长可能外在的有照片可以记录,而内心的成长呢,如果你自己不关注的话,父母,可能还要取决于你与父母的亲密程度了。回顾自己心灵历程,应该是件有意思而且十分必要的事情吧。第一,她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了,以前很讨厌的凡丹夫人,现在能慢慢理解她了,第二,她能客观地看待一些事情了,能够看到自己父母也有不对的处事方式,她的确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子,而且她进入密室的时候才13岁呀,在里面呆了两年心态成熟的也比较快,第三,她能正确理解异性之前的感情了,她与披得两人关系微妙发展,但是后来爸爸对她进行谈话之后,她也能收敛住,正确的来看待这段感情。
然后,她那么直白的袒露自己,我觉得这是我在日记中都做不到的,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一个很谨慎,很内向的人,虽然我有时候常常不愿意承认自己内向这个事实,因为我内心还是很渴望而且自己有时也表现得很外向,可能我需更多的历练来培养,让自己的个性慢慢定型。
再然后是她热爱自然,可能在密室待久了,觉得可以享受自然是件多么享受的事情啊,自然也是公平的,对每个人,不是么,一朵小花,一条弧线,一地落叶。。。( ⊙o⊙ )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有自己的理想,关在密室里,黑暗,有时候还有炮轰,还要时刻担心着会有盖世太保来把他们抓走,这是怎么一个艰辛的环境啊,她们有时候会怕得发抖。但是她坚持读书,学习法语,英语,学习速记,她兴趣广泛,除了写作,还有音乐,收集王室族谱,历史,希腊和罗马神话,电影明星和家族照片,她的生活怎么会乏味呢,我还一直想看看神话,老没去图书馆照,现在我觉得是时候了,一是快到小学期了时间比较闲二是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拖延症要给自己治一治了。她的理想是新闻记者或者是作家,她在里面不能做什么,只能写一些小故事,童话什么的然后念给别人听,这就够了
人生中每个阶段都有该做的事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想以后与过去,而是专注现在,有一个规划就够了,就像安妮一直坚持写作,阅读学习。大学期间学好自己的专业,多多读书,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然后参加一些活动,认识一些有相同兴趣的好友,实践,实践实践,不要这么孩子气,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就问人,问问老人,教授,父母,兄长学姐,再自己想,选择一条合适自己走的路。。。
可能我忽略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就是当时犹太人的处境多么的艰辛,最后的结局多么的残酷,他们八个人被抓走了,关进集中营,死于毒气室,死于死亡行军,死于疲饿交加,死于疾病,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来,把日志公告天下,密室心酸的生活。
有时候历史离我们太久我们无法理解,只是看看,只是伤感一下,看到的不只是历史,我关注的也许更多的是成长。
忘了问题也记下来,她认为父母是学习的榜样,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自己的母亲而且觉得她做得不够圆满,而又不跟她沟通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