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欣赏的演员们的代表作
查看话题 >“自信点,这里是中国的地盘”| 国人自信则文化自信
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和外国人要区别对待吗?
清末民初时期,在中国土地上的某个公园里,一位年轻人想要进去看看。正当他踏入门口的时候,一个外籍守卫拦住了他,指了指上面的牌子说他不能进去。他抬头一看,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此时一群日本人过来提出让这位年轻人当他们的狗,这样就可以进去了,说罢他们哈哈大笑。年轻人一言不发,直接上前用拳头打倒嘲笑他的日本人,顺势一踢,把那块侮辱华人的牌子踢碎。
这个年轻人,就是在《精武门》里由李小龙扮演的陈真。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下,要想打倒外国主义,靠得是武力、革命。

但在现在和平的环境下,大国之间拼的是软实力,也就是文化之间的对抗。国家文化代表着国家的价值主义观,我们要想爱国,就得爱我们的文化,就得对我们的文化自信起来。
1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世界早已成为了一个地球村,不用特意跑去当地体验,我们在互联网上也能轻易接触来自大洋彼岸的各式各样的外来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比如说到美国,我们可能会想到漫威、NBA、好莱坞;说到韩国,我们可能会想到整容、泡菜、发达的娱乐行业;说到日本,我们可能会想到动漫、樱花、日料等。
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是由其经济实力决定的,而不是军事实力。因为人们有钱了,解决了温饱问题,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身的精神需求。
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我们最主要的对手就是在那大洋彼岸的美国。美国的文化实力是否比我们国家的强?
文化有很多种载体,其中影视、音乐、文学作品比较广为被人们所接受。那么在这3个领域,其最高的奖项奥斯卡、格莱美、诺贝尔文学奖,我们中国人拿的奖远不及美国人拿得多,甚至可以说得上是被吊打。

按照上面这个标准,目前美国的文化实力的确比我们的还要强。
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同样规则也是由强者来制定的。要想改变规则,我们的拳头要变得比美国的更硬。
2
美国不过才建国200多年,而中华历史文化上下有5000年。在时间跨度上,我们的历史要比美国要丰富精彩得多,四大文明古国中也只有中国一直延续到现在,其余三国的文化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那为什么目前在文化上位于主导地位的不是中国呢?
要想搞懂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简单来回顾下中西方的近代史。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全球贸易的端口已经打开。后来为了更好地打开全球市场,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们大力发展殖民主义,把小国弱国变成了自己国家的殖民地,原材料掠夺地和自家产品的市场。
以英国为例,当时的英国凭借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当时英国把印度作为殖民地,在当地成立了一家公司叫东印度公司来做全球的贸易生意,其中的商品就有贩卖到中国的鸦片。

英国入侵了印度,把印度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在英统治印度期间,英语成为了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民众开始学习英语,学生上课改为用英语教学。直到现在,英语还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战争加速了西洋文化的入侵。在之前只是几个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比如广州、上海、大连这几座城市跟外国来的商人有交集,人们陆续接触来自西洋的新玩意。
比如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中流行“派对社交”这样的社交方式,即人们盛装出席,男的穿西装女的穿洋装,在派对上喝酒跳舞聊天交朋友。这是西方特有的交友方式,后来传到了中国。
也就是说在西方生活过的这群“文化携带者”把他们独有的西方文化带到来东方,并且在东方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被东方人所接受,成为他们日常的一部分。
其实文化入侵是相互的,西方文化在入侵东方文化的同时,东方文化也会入侵西方文化,只不过有强弱之分罢了。就像我们在吃西餐的时候会使用刀叉吃一样,欧美人在吃中餐的时候也会使用筷子。

孰强孰弱,没有数据支撑不好说。但外国人说句超级不标准的“你好”都有一堆人夸,而我们国人讲英语带点口音都要被diss。这难道不是双标吗?
经济强者则文化强,文化强者则能入侵文化较为弱者。
3
中国比较成功的文化输出有哪些?
第一个要提到的肯定是功夫。说到功夫推广的绝对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李小龙。
李小龙主要参演的功夫电影只有仅仅的4部,但他就是能够凭借这仅仅的4部电影而成功打入了好莱坞的市场。因为李小龙对于功夫的大力推广,“功夫”这个词被写入了英语词典。

他开馆授徒,当时许多好莱坞的明星都是他的徒弟。在李小龙之前,亚裔在好莱坞的角色几乎都是阴险狡诈的坏人,更别说由一个黄皮肤的亚洲人来当主角了。
除了李小龙,成龙对功夫推广的贡献也很大。在李小龙的电影里当只露一个镜头就被打倒的龙套的成龙,开创了独有的“动作喜剧”。如果李小龙是走硬汉路线,1个打10个的话,那么成龙就是走动作喜剧路线,身边的一切都能用来当武器,人称“武器大师”。

两人虽然走的路线不一样,但我认为有一点是对他们传播功夫文化是很有帮助的,那就是他们都会说英语。要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文化,那么你就必须用他们的语言解释给他们听,而不是借助翻译,因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翻译就可能失去了那层意思。
毕竟接受文化的前提是理解。
4
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的网络小说。网文,俗称爽文。字数特多,动不动就来个成百上千章,虽然字数多,但看得也爽。就像我们看美剧日剧会有字幕组帮我们翻译好一样,这些爽文也有专门的翻译组翻译,然后供给外国网友看。
国外有个专门翻译武侠网文的网站,创始人的网名就叫“任我行”,当然他是个外国人。因为出于对武侠小说的热爱,这哥们自学中文并创立了这个网站,虽然现在这个网站只有100多篇小说,但平均月访问量有2000万。

这些网文的类型多种多样,玄幻、奇幻、武侠、言情、都市等等。虽然类型不同,但是其内在的“爽点”是一样的: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场景,在小说里就能轻易实现。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对这种理想场景的向往。
就像在追星的时候,偶像只能远观,贸然靠近偶像引起的不是偶像的注意,而是保安大哥炽热的目光。但在小说中,多的是“霸道总裁爱上我”或者“白富美爱上穷小子”这种套路的故事。
在这种层面上,中国网友的爽点和外国网友的爽点是一样的。
那像古典名著、京剧艺术、儒家学说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输出在海外,有成效吗?
当然是有的。就拿孔子学院来说,目前全球已有162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学堂。但孔子学院这样的成绩就能算得上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佼佼者吗?
倒不见得,在我看来,李子柒的田野生活视频似乎更胜一筹,如果是以受众广泛与否来算的话。
5
传播一种文化怎样才能在人群中传得开来?其实不外乎就是两点,便于理解加上受众广泛。
孔子学院是让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地方,因为学习汉语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这容易让人知难而退。就像一名流浪汉排队去领救济粮却得先要解答出“如何通俗解释拉格朗日点”一样,好不容易对中华文化感兴趣了,来来来,先报名考个汉语六级再告诉你中华文化有多美。
换言之,是门槛太高了。
染衣、酿酒、织布、古法造纸、制作胭脂口红.......李子柒将传统文化与田园生活结合在一起,以视频形式展现。

微博粉丝2400万,国外油管粉丝979万。在油管上,李子柒视频的平均播放量平均过千万,每个视频底下都有无数评论称赞中国的田园生活太美了,纷纷表示想来中国体验李子柒的田园生活。
李子柒的视频里展现的美,无论是我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能get到。这对于文化传播很重要,而李子柒的视频正好符合便于理解,受众广泛这两点。田园生活美,欣赏就完事了,丝毫用不上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才能得以欣赏。
在我看来,虽然李子柒视频和孔子学院都是在宣传中华文化,但两者宣传的深度不一样。李子柒视频传度广,但深度低;孔子学院传度窄,但深度高。这其实很正常,就像每个人都会懂一点数学,普通市民知道该怎么用简单的加减乘除砍价就行了,而数学家则要用更高深的数学工具来解决困难的数学问题。
6
在《精武门》中,李小龙用他的双手打碎了“东亚病夫”的招牌,一脚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示牌;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到现在全球总共开了500多家分店;抖音用2年时间火爆全网,其海外版TikTok国外下载量居全球第二,超越了Facebook;李子柒一个视频可以拍一年,视频里呈现的田园美景把外国人迷得不要不要。
如今的我们再也不是那个100多年前任由别人欺负的民族了,现在的中国打个喷嚏,世界都要为之一抖。唯有国人自信起来,中国的文化自信才会起来。

这样我们才有底气对那些搞事的外国人说:“要么就遵守在中国的规则,要么就滚回你的国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