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忘录:整理个人音乐库
这是一个住日本20年的 天蝎男 整理自己的曲库的经验分享
源头
除夕,除了每周追黄雨萱和李子维,我开始着手整理过去20年的照片/邮件/文档等。熟悉我的人知道我曾经在电台当DJ过一段时间,所以有2个外置硬盘,1只里面有节目的原始档/和一个大曲库,1只是另外一只的备胎。 我从2000年开始使用MD,那段时间获取音乐的途径是去Tsutaya租CD导入MD,再带着MD随身听。 2004年淘汰MD开始使用iPod,并因为使用iTunes的缘故有了曲库的概念,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2011年不再于任何有声媒体发声。Spotify进入日本之后,我就再也没有使用过iTunes。 我一直使用Windows系统,DJ时代使用的工作软件是Win的,咨询顾问时代离不开能用Office快捷键的必须Win,因此虽然iTunes在Win的表现是蜗牛速度,但比如“专辑艺人和歌曲艺人是两回事”“多语种不乱码”"比MP3压缩效率更高的AAC格式"等一些现在看来很普通但当时iTunes最先做到的点(*不展开谁是最先这个深究),让我忍受了这么多年,直到后来苹果终止对iTunes的更新。
我为什么要整理曲库
1. 我在过去20年都听了些什么 2. 哪些是我接下来还想听的 3. 这些音乐构成了怎样的我 为了回答这3个问题,我开始了音乐库的大整理。
整理曲库步骤
STEP 1 更换库管理软件为各方一致好评的Musicbee Musicbee比iTunes优秀的地方很多,除了知乎里的回答,我选出5大个人推荐要素 - 在Win运行起来轻巧 - 自由创建视窗布局(是专辑封面一堆还是歌曲清单 自己随便调) - 支持Discogs等数据库对接 可以自动获取缺失的歌曲信息/专辑封面 - 顺带:除了FLAC无损格式 也支持AS OF 0202年压缩效率最高的OPUS格式(参考:各种格式音质大比拼 AAC终结者-OPUS) - 支持自定义快捷键(我是快捷键控) 卸载掉iTunes的那一瞬间,我竟然有了一种大病初愈的感觉。
STEP 2 人工 断舍离 - 送走低音质 用过滤器筛选出MP3格式160k以下 AAC/WMA格式112k以下的所有曲目。这些令我感到音质比较低的文档,是没有必要保存的价值的,除非是绝版。我快速浏览,并判断哪些是绝版哪些不是,保存并删除。删除掉的,大多是已有更高音质文档(FLAC/WAV)的重复低音质文档。 - 送走不再听 用Album Artist视图筛选出不会再听的专辑艺人及所包含的专辑。2006年的DJ小苏是22岁,和2020年的大叔的喜好如果完全一致,那就太吓人了吧。这个过程用了3-4天,需要聚精会神,会稍微枯燥。 - 送走不值得 在进入下一个环节(编辑Tag)之前,要拷问自己:眼前所剩曲目文档,整理每首歌要花费至少1分钟的时间,这个成本如果不能抵消掉你对这个曲目的爱,就删。 因为没有把当年唱片公司寄来的CD全部入库,所以这样整理之后,库里只有7000多首歌。是的,只有7000多首,一点都不多。但这不意味着每10首就是一张专辑里的,因此整理这个曲库要了4天,考虑到一开始不熟练的地方,我相信如果重来一次,可能1-2天就差不多了。(但是不要重来,累)
STEP 3 整理文档的Tag 我在A型处女座性格的国度生活了20年,因此不能容忍文档信息乱七八糟的。借助Musicbrainz这个巨大的数据库,使用Picard软件自动匹配指定文件夹所包含音乐文档的正确信息,并保存。我很害怕信息乱码,因此对MP3格式文档的条目格式使用了IDv2.3 UTF而不是IDv1。 因为Musicbee可支持Discogs(和Musicbrainz类似的数据库)的信息抓取,所以我也不嫌麻烦的用Mp3Tag给大多数专辑手动添加了Discogs ID。因为自己搜索能力有限,没有找到像Picard那样自动匹配Musicbrainz那样的匹配Discogs ID匹配服务。 MacOS用户可参考使用极客编写的曲目条目编写程序,可以接驳MusicBrainz和Discogs,扩展性很棒。 即使这样依然没有的/缺失的专辑图片,我用极客开发的小程序抓取并使用MP3Tag编辑嵌入到了文档内。使用MP3Tag时我也锁定了MP3格式文档的条目格式为IDv2.3 UTF而不是IDv1。 这个阶段,我拿出ex咨询顾问整理数据的劲儿,有一套自己明确的逻辑,比如Ken Hirai要统一成为平井坚,冨田ラボ要统一成为Tomita Lab,电影原声带要统一为Original Soundtrack而不是Various Artists。这个整理数据的逻辑是因人而异的,根据自己习惯就好。
STEP 4 整理公共平台的Tag Musicbrainz和Discogs中没有收录的专辑,就这样在文件夹里剩了下来。我选择了一部分,参照经纪公司官网的信息,手动在Musicbrainz和Discogs当中建立了条目。反正我要维护信息,那不如顺便创建/更新平台上的信息,如果有人因此而受益,这点举手之劳也是有意义的吧,毕竟我曾经就是受益者。平台上的前辈也给我这个新人一些指点,比如在Discogs添加亚马逊ID是仅限于亚马逊独家发布专辑时才添加。

云音乐/Q/Spotify不好用么?
如同 买车/租车/使用共享汽车 的区别,我依然会用streaming service发现探索音乐,那种感觉更像在window shopping,而想把喜欢的音乐以文档的方式放在硬盘里,就好像window shopping之后,想买下来的感觉。买不起戒指,买不起房子,但给这些音乐找个地方住还是可以的。
1. 我在过去20年都听了些什么 大多数都在听日本的流行音乐。 2. 哪些是我接下来还想听的 我所保存下来的。 3. 这些音乐构成了怎样的我 如同你所看到的:那个缺乏毅力,却一喜欢就是十几年的专注,听了那么多情歌也不懂爱是什么的B型天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