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纲》自序:通史方法论和历史哲学的纲领
“记事者必提其要”最提要的通史,最能按照史事之重要的程度以为详略的通史,就是选材最合当的通史。
“笔削”的标准就在史事的重要性。
而一事物的重要性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情实,可以仅就该事物本身检察或分析而知的,乃相对于一特定的标准而言。
1. 新异性的标准Novelty(在时空位置的特殊性上具有内容的特殊性)
2. 实效的标准Practical Effect(史事所直接牵涉和间接影响于人群的苦乐者的大小,使我们关切于过去人群的苦乐)
3. 文化价值的标准Cultural Values(即真与美的价值)
4. 训诲功用的标准Didactic Utility(完善的模范或成败得失的鉴戒)——标准通史不采用
5. 现状渊源的标准Genetic Relation with Present Situations(要了解现状,追溯现状的由来,探究众史事与现状之“发生学的关系”。历史的线索,有断而复续的,历史的潮流,有隐而复显的。随着社会当前的使命,问题和困难的改变,久被遗忘的史迹每因其与现状的切合而复活于人们的心中)
经过以上标准选择出来的无数史实,并不是自然成一系统的。能否或如何把各时代各方面重要的变动的事实系统化?能否用一个或一些范畴把“动的历史的繁杂“(Changing Historical Manifold)统贯?
1. 因果的范畴(特殊个体与特殊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组织体对另一个组织体,或一个组织体对其自然环境,或一个组织体中诸部分或诸方面的交互动作)
2. 发展的范畴(一个组织体基于内部的推动力而非由外铄的变化)
- 包括定向的发展Teleological(是一种变化的历程。其诸阶段互相适应,而循一定的方向,趋一定的鹄者。这鹄的必不是预先存想的目标,也许是被趋赴于不知不觉中的。这鹄的也许不是单纯而是多元的)
- 演化的发展Evolutional(是一种变化的历程在其所经众阶段中,任何两个连接的阶段皆相近似,而其“作始”与“将毕”的阶段则剧殊,之间产生的退化或进化)
- 矛盾的发展Dialectical(是一变化的历程肇于一不稳定组织体,其内部包括矛盾的两个元素,随着组织体的生长,它们的矛盾日深日显,最后这组织体而被内部的冲突绽破而转成一新的组织体,旧时的矛盾的元素经改变而潜纳于新的组织中)
历史的偶然有广狭二义:
凡史事为四范畴中某一个范畴所不能统贯的,对于这范畴为偶然。
凡史事为四范畴中任何范畴所不能统贯的,则为广义的偶然。
凡本来是偶然的事,谓之本体上的偶然。
凡本非偶然,而因我们知识的不足,觉其为偶然者,谓之认识上的偶然。
历史家的任务是要把历史中认识上的偶然尽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