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吃了啥
周六
炙烤味增渍三文鱼 第戎芥末红糖渍烤三文鱼 这两个三文鱼 recipe 都值得大大的拥抱!当然它们在 NYT Cooking 上也是异常地受欢迎,惠及千万家庭了。
我比较喜欢味增这款,鱼皮焦焦脆脆的口感很怡人,这主要得益于第一步的炙烤。我怀疑要是我有味淋和烧酒,这块肉会更香,这次不幸跳过了在锅里烧热腌料那一步,直接弄了点料酒就往肉上涂抹了。中间的肉吃着稍微有点儿无聊,这时候我就拿了出了产自黑暗之心云南的单山蘸料、来自我老家的花椒粉和不晓得那片海的盐,自由组合蘸着吃了。这次没焦到最佳效果,下次我会乖乖把烤架往顶挪的!
第戎芥末一直是非常优秀的西餐伙伴,这个味道我光脑补就晓得很好吃,可惜我没有红糖,所以用了枫糖代替,不成想皮粘住了,心疼一万秒,没有了脆皮以及它盖住的那层油脂,这块鱼就比脆脆炙烤味增三文鱼逊色很多了。
要是放配菜的话,传统点可以是 Alfredo Sauce 配芦笋或者西兰花,冰箱里有剩的话就放点 ratatouille,更过分一点可以是一块豆腐乳加一碟泡咸菜。
周四
明明已经十点半了,但还是忍不住从冰箱里取出了玻璃碗,说服自己吃了五口用牛肉末炒的蚂蚁上树——蚂蚁上树还是用猪肉比较得劲,而且油得多,不过总的来说做法还是很简单:葱姜蒜爆香,炒豆瓣炒出红油,打散肉末,然后放一大碗水烧开,把泡软的红薯粉条扔进去就好了,最后调味放点酱油和醋。
看茨威格写巴西拥抱多样性的根源在随行政长官来传教的耶稣会士——
「1519年,在沃木斯议会上,狂热的德国人点燃了宗教改革的战火,近一半的欧洲大陆背离了天主教会。」
「无论出于有意还是无意,他们所奋斗的目标并非为了葡萄牙某个殖民地的发展,而是要建造一个神权国家,一个不屈从于金钱权势的新的团体。」
看得好燃啊!应该好好了解宗教了,至少理解一下 christianity 是啥,让我看看牛津有没有出小册子。查到了 ,光搜索结果就有四页……行吧,当我在说宗教,我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似乎是在谈论一种感觉。后来查了这本《巴西:未来之国》学校有,而且还是1941年出版的译本,网上倒是也有。唉,想念图书馆。
今天给 HI 仔看了意大利邻居在阳台上干杯的视频,约好图书馆开放之后,我们复刻一下,隔着好几张桌子举杯。
这周剩下的时间
我似乎都在吃一些残羹冷炙......西红柿鸡蛋面(我这次在大型超市买的番茄居然活了三个星期!我的妈呀,科技的力量令人哭笑不得?大众超市的番茄就是这么顽强,如同消费它的人群(无产阶级)一样;离我家比较近的超市就很精致了,有机和无麸质食品玲琅满目,番茄活不过一周就会软)和牧羊人派(我以为 rutabaga 不会坏的,可是没想到它也是 perishable 的,唉,简直是根茎蔬菜界的耻辱。说起根茎类蔬菜,不得不提一句 celeriac,也就是西芹的根,它似乎也是 perishable 的,至少放一周左右,它会萎缩。作为一个很享受芹菜特殊香味的人,我觉得它除了被一顿爆烤,还可以有别的好做法,在一个美食博主那里看到巴黎馆子 Arpege 不知怎么搞的竟然可以把它做成了那么小一颗圆球,在中间填满了蔬菜碎末,作为鹅肝鸭肉圆面包派的配菜,滋味大概相当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