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1.46文案迭代&故事人性范本&自恋机制
= 文案迭代记录
首先明确一下小说文案需要具备的要素:1、大环境。2、人设。3、冲突。4、悬念。
当前故事的文案大致经历了五个版本a自嗨文艺版,b烧烤不懂版,c样板戏版,d自我风格版 ,e简化锐化版。
a版是跟第一章相匹配的,写了文案再写的第一章,风格统一,人设一致。但是缺点是犯了文艺病,前面是场景,后面是抽象概括。前面的场景没什么戳人的亮点,后面抽象就更叫人摸不着头脑、毫无感触了。
然后自己就觉得不行,改出了b版。
b版发给两个小伙伴看,包子和Tai都反馈说第一段看不懂,甚至以为在说卖烧烤(用尽量轻松欢脱的方式叙述了“前世被烧死”的设定)。哈哈哈哈,所以b版本又称为“烧烤版”。其中Tai努力地试图叫我理解什么是“萌点”,我突然有当头棒喝的感觉,前阵子师傅带我的时候,也反复叫我看各路大佬的文,让我好好学学人家是怎么抓“萌点”的。
我当时领悟了,后来又自己埋头自嗨写忘了。此时因文案,又被小伙伴狠狠提醒,萌点啊萌点,比如“苏、爽、甜”,起码得戳中一个点,叫读者产生期待,预期自己会在故事里看相应的内容。
如果无法引发读者的期待,那就是令人毫无兴趣的失败文案。
c版就努力地改了一下,参考各路大佬的文案,写了个中规中矩的,形同样板戏:先路人下定论,再男主自我反差萌。但是感觉有些别扭,不符合主角人设。
这一版本,包子指出了人设不符的问题,Tai则说上道了,戳到萌点了。的确是比较符合市场风格,一个小场景表现男主对所有人都不爱搭理,就对女主特别好,这就是“甜”。但不符合自己的风格,也没表现清楚我的故事是怎样的故事(所以即便是“甜”,也是人工糖精,不自然,不熨帖)。于是继续改。
d版本就有自己的内容在里面了,正文将要写到第八章,就将第八章的片段截取过来直接用了。这就保证了,人设符合主角、在类型文里保留自己的特点。
Tai的反馈是,文案太长了。的确,有些拖沓。之前的版本也有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其他基本及格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而且,节奏不够快,反转不够“干脆”,软绵绵的,尤其是后半部分,有些为了搞笑而搞笑的生硬。
于是尝试简省、冲突锐化,继续改到e版。
e版写的时候,将第八、九章里的片段缩略之后拿来用了(因为这两章转折多,取材转折会比较有看点)。目前版本还算合用,有转折,有悬念,但是还是感觉没有那么鲜明的戳人的感觉。接下来大概还会改,再改估计要重新写场景,不然原地就几个字词改来改去意义不大。
整个文案迭代的过程,就是个不断寻求反馈的过程。不断获得反馈,不断自我校正,去符合市场审美。内核可以自己掌控,而外包装决定是否能卖出去,所以尤其需要校正。记录这一溜的迭代,是为不要忘记这个学习“包装”的过程,下次再写文案,可以从这里找到感觉、自查。
后记:
这么多版本改下来,最难的是,从c版改到d版。这其实如同一个迷失自我,到重回自我的过程。
写出个样板戏,我自己感觉不舒服,而且仍觉得没有戳人的点。正好包子指出了人设不符,这个问题就清晰起来了。是啊,人设都不符合了,那还是自己的故事吗?文案和正文不符合,这是致命问题,一方面淘汰了自己原本适合的读者,一方面被吸引进来的读者看羊头狗肉,也会大概率弃书。
如何完成从c到d的惊险回归呢?现在回想,是在自我追问的时候,问对了这样几个问题(当时问出来后,惊醒了,所以将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以免以后再次忘记):
我的这个故事的核心冲突是什么?我要在文案里设置的悬念是什么?这里强调的是“我”,是一种自我定位。
别忘了,文案的四要素是,大环境、人设、冲突、悬念。大环境是容易表现的,人设也不会遗漏,而冲突和悬念则是非常容易忽略的,写一个样板戏文案,就模糊了定位,漂流在广大作品里,泯然众人矣。
再自查一遍e版,发现大环境表现得不明显,所以稍微修改了几个词,表达出是故事环境是校园。所以经验表明,每当写完一个版本的文案,都要进行这样的自我追问:
①是否具备了四要素,四个逐一核查过了吗?
②是否明确了冲突,表达出了自己属于哪种类型文,给读者以明确期待?
③是否突出了自己的故事特色,给读者以新颖好奇的悬念?
此外还有两个小技巧:a,文案中要有铺垫和反转,能迅速抓住感觉。比如第一、二段铺垫了人物的高傲,第三段表现了他的卑微,就能释放出“鸿沟里的信息”。b,多看看别人的文名、文案,有触动的,多琢磨这是怎么做到的。
-
= 故事人性范本
有网课的同学跟我讨论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拆解。我去读过之后,深感叹服,尝试拆解,有了惊人的发现。
然后写了一篇千字文回复向她解释,在试图解释的过程中,又反观自己,于是对我自己手头的故事有了新的启发。若不是同学的提问,我永远不会那么清晰地去构架我的故事内核。我有种预感,手头这篇,将是我迄今最好的故事,是自己当前能力的极限(当然,每篇都是竭尽全力在写。而预感总是准确的)。
张爱玲对人性的洞察,细致幽微,淋漓尽致,叫人五体投地,将是我学习处理故事人性的范本。
(千字文回复见下方附录)
-
= 自恋机制
将上述的千字文回复给小伙伴发过去,小伙伴的反应是一通夸奖,说点亮了她的眼睛。
哎呀,夸得我找不到北了。我口头谦虚、共勉,实则每每重看自己所写的分析。虽然依旧觉得乏善可陈,就是一些已知内容的组织而已。但是就是想反复去看,妥妥的自恋表现。
想起写作课的老师说,他写一篇文章十几分钟,然后十几分钟修改,十几分钟自恋。
我发现自己也有自恋的问题,怎么看怎么喜欢。毕竟如果有不喜欢之处,就老早就去修改它了。加上老师也自恋,我就没将这件事当回事。
但是当我第三次又要自恋翻看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很烦,干嘛,真浪费时间。
我究竟在自恋什么呢?是啊,这真是个好问题!我在自恋什么?为什么会自恋呢?
花了几分钟陈列了以下几点自己土创的关于自恋的机制:
其一,为什么会自恋:不自信,同时水平的确不够。
自己的水平的极限,只能写到这种程度了。而且因为是反复修改的结果,所以其实等于是平时写也就70分,然后花心思努力修改,得到了100分。拿着一百分当然开心了,但是也恰恰证明了,这100分得来并不容易,并不是自己日常水平,是一种超常发挥。
相当于是,一个人自认为只有70分,拿到了100分,就觉得自己其实有100分的实力,当然会开心。
开心的同时,也会不安、不确定,会反复去看这100分的成果,从而反复告诉自己,这的确是自己考出来的,是真的,自己真的能拿100分。
其二,自恋的好处是增强信心和动力。
既然达到过,当然可以再次达到、多次达到,然后将100分当做日常,去追寻120分。
其三,自恋的坏处是自我蒙蔽。
当前来看,坏处是,反复地回味,浪费时间,而且容易看不清自己,膨胀了。
这就看不到自己的浅薄了,对比其他优秀的同学,我还差得远,就开始沾沾自喜了。越是无知的人越认识不到自己的无知,越是浅薄的人越喜欢自视甚高。
越自恋的人,是因为看不到高处,所以沾沾自喜。这么一分析,顿时感觉自己非常危险,真是叫自恋冲昏了头脑,眼睁睁的,还觉得自己是理性清醒的呢,脑子竟然如此不清醒。
这般一陈列,再也没敢继续自恋了。以后也不会了,太可怕了。
远航随笔
远航员阿花
【附录:千字文回复】
下图是阳老师《认知写作课》里给出的,心理学方面定义的“人性”表格:

在写故事的时候,可以在这个表格里,寻找到“成对”的组合,去设计事件1和事件3。
比如第一行,“创造性”的反面是“平庸”;“从众”的反面是“怪癖”。
如果要写一个事件1,小明是非常有创造力的人。
那么事件3就会是,小明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
如果要写一个事件1,小明是个从众的人。
那么事件3就会是,小明是个有怪癖的人。
### 故事与人性
这个表格里的元素是最“深层”的人性,阳老师说过,一个故事故事,越深挖人性,越精彩。
所以一个故事如果能够做到让大批的人都觉得甚为触动,那必是深挖到广泛普适的人性了。
回过头来说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真是将人性挖得淋漓尽致。对照表格,你觉得这篇故事,挖掘到了表格哪一行里所标示出来的人性?
我在看故事的时候,并未觉得它一定与“最小故事”、与表格的规则完全相贴合,看完一对比表格,惊叹,竟可以找到完全符合的内容。
张爱玲不愧是一流作家,她没学过认知写作,却能那么精准地将其中的相对应的“人性”给写透了。
### 故事整体内容
在看《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时候,我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但是难以精准描摹,记了好几个关键词,自私、功利、欲望、克制、诱惑、自矜、自怜、自弃……
再重看开头、结尾,才发现张爱玲自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开头处: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
结尾处:
【街上成了河,水波里倒映着一盏街灯,像一连串射出去就没有了的白金箭镞。车辆行过,“铺啦铺啦”拖着白烂的浪花,孔雀屏似的展开了,掩了街灯的影子。白孔雀屏里渐渐冒出金星,孔雀尾巴渐长渐淡,车过去了,依旧剩下白金的箭镞,在暗黄的河上射出去就没有了,射出去就没有了。】
——张爱玲写的是佟振保人生的故事,刚开始只等他大展拳脚;到后来,人生纠结着过下来,或兢兢业业或挥霍糟践,像灯河倒影,那么辉煌而虚幻,过去了,就不再了。
### 本文最小故事拆分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个可以多重解读的复杂故事,人物塑造得足够饱满,内蕴丰富,人性普适,于是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每个人都能从故事里看到自己,这是作者的厉害之处。
作者呈现的是振保的人生,截取了跟四个女人的感情作为主要剖面,事业、社交、亲人为辅。主角出彩,配角也不弱,各有千秋。
就主线(感情线)而言,你的“最小故事”拆分是可行的,还可以再充分一点,可以尝试对照着表格再细细探究一番,一定会更有收获。
下方是我对照表格找出的一些最小故事,陈列下来与你参看——
孟烟鹂事件1:过分拘谨。
(被家教、振保镇压,谨小慎微,没有尊严,不敢轻举妄动)
孟烟鹂事件3:刺激寻求。
(跟裁缝偷情。)
孟烟鹂事件1:自我贬损。
(什么都是振保说得对,振保是一切真理。)
孟烟鹂事件3:自尊不足。
(向人哭诉振保的荒唐,有振保的堕落给她垫底,自己的自尊建立在振保的低劣上。)
王娇蕊事件1:孤独。
(她点燃半根烟,在烟雾缭绕里对着大衣枯坐。开篇时笃保指出的沙发、地毯上的香烟洞,很可能也是她烧的。)
王娇蕊事件3:爱。
(她离婚后“从良”了,她过着普通妇女的生活,却那么坚定而强大,让本是胜利者的佟振保当场痛哭。)
佟振保事件1:个人主义。
(一切都是为自己打算的,女人他固然喜欢,但不能阻碍前程。)
佟振保事件2:经历过四个女人。
佟振保事件3:逢迎讨好。
(末尾处写振保改过自新,又成了好人。他逢迎这个社会对一个社会体面人的要求。之前放弃女人是自己心甘情愿为了前途;现在自己痛恨这前途事业,恨不能砸烂生活砸烂自己,叹一口气,仍要改过自新继续,是为假意逢迎。)
佟振保事件1:自制(他对玫瑰坐怀不乱。)
佟振保事件2:遭遇真心爱上他那副积极进取的样子的王娇蕊。
佟振保事件3:冲动(他对王娇蕊冲动了。)
佟振保事件1:压抑。
(他一直对母亲感恩、对弟弟妹妹鞍前马后,一直克制自己不能为了女人断送前程,要报答、要世人都称赞他。)
佟振保事件2:一切都符合标准的孟烟鹂,得到他梦寐以求的所谓体面生活。
佟振保事件3:自我放纵。
(他放浪,公开玩女人,不要脸面了,又打又砸,糟践别人糟践自己。)
看完觉得,这真是一篇好故事,人心种种,洞若观火。赏罢好文,手有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