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时刻会让你觉得“幸好还有书”
查看话题 >供奉自己的圣殿与尊神
这些天,新冠状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对我来说,飞速增长的确诊及死亡人数着实可怖,但更困扰的是各国政府的举措、新闻舆论导向和国内微信圈子的热烈讨论,世界范围与小圈子都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身处国外我没有恐慌,身为国人我也没有为国家管治有力自豪,我总是记着:人类都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事实上,最近的心情糟糕透了——即使我拼命读书写作、看很多部电影,炮制甜点美食。我喜欢读书、看主题深刻的影片,思考问题,但大多数时候没有给我带来快乐,因为由此得来的简单道理往往与复杂的现实相悖。对理想主义者来说,丑陋的现实与愚钝的人们,好让人失落!曾一度怀疑是否“无知者无畏”,不思考才能获取纯粹的快乐?
于是,前几天狠狠把熊培云600多页的旅日社论集读完,心想着赶快跟社会政治一刀两断。那充满诱惑又恼人的了解与思考,所为何事呢?我怨恨自己贪得无厌的求知欲与庸人自扰,生活、工作、娱乐,说得通俗一点,过日子、赚钱、吃喝玩乐不是世间正道吗?那些天,所谓“追寻人生意义”显得大而无当,伴随着疫情愈演愈烈的愁云惨雾,真让人泄气!
这几天思前想后,和前天读完的《拥抱逝水年华》,给死水一潭般的胶着状态注入了生气。

“触摸生活在普鲁斯特那里是阅读的第一义,倘若书本不能唤起我们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倘若它不能引领我们去拥抱生活,反成鲜活人生的阻隔,或者干脆取而代之,那就宁可弃书不观。”
“我们痛苦,所以我们思考,盖因思考能帮助我们恰如其分地了解痛苦。”
“普鲁斯特美的观念揭示了一个事实:我们的不满多半并非因为生活有什么内在的缺陷,而是因为我们不能恰如其分地看待自己的生活。”
“所有的书对读者都可起到这样的启蒙作用,所谓启蒙,一言以蔽之,即是回到生活,从被习惯、漠视导致的麻木不仁回到生活,回到值得珍视却往往被忽略了的种种生命体验。”
此中有何教益?模仿书中的话,思考让人厌世,是没看清正确思考的秘诀乃是从各种谎言、悖论的现实中获取智慧,全都是悟的契机。
仔细读的书没有太多,但点化我的多得来不及消化和实践;深刻描画社会与人性的好电影看得够多,已处于“审美疲劳”的临界点,所以剩下四分之三的2020年,少读书少观影,真正体验生命领略生活的美妙!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圣庙的建筑师,他的身体是他的圣殿,在里面,他用完全是自己的方式来崇敬他的神,他即使另外去琢凿大理石,他还是有自己的圣殿和尊神的。我们都是雕刻家与画家,用我们的血,肉,骨骼做材料。任何崇高的品质,一开始就使一个人的形态有所改善,任何卑俗或淫欲立刻使他变成禽兽。”
——摘自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10平米书房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3 14:43:57
-
豆友4663751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6 22:21:14
-
画画的Merland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1 1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