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力量

《艺术的力量》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放眼于波澜壮阔的漫漫历史长河,透过各艺术家独具特色的作品,讲述了艺术大师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由梵高的独白“西奥,我在多数人眼中究竟是什么?”开始

简陋的小屋里,昏黄的光线中,主人公的脸上带着一丝让人捉摸不透的神情,开始思考:梵高,你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文森特·梵高在1890年7月创作的油画作品
《麦田上的鸦群》 ,一幅极具革命意义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巨作,也是梵高卖出的第一幅画。他的这幅绘画中充满了狂暴、激烈与压倒性的情绪,仿佛是一声长远的嘶吼,久久萦绕在观众的心头,而他本人也因这幅画被誉为未来的天才。

时间回溯到梵高学画之前,彼时的他虽然对艺术有着深切的热爱,却始终没有将艺术放在第一位,寻求救赎才是他最为看重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煤油灯昏黄,蒸汽轰鸣,行人匆匆,展现着这座城无法掩盖的纷乱与肮脏。有着坚定信仰的梵高坚信自己是穷人的救星,奔走于下层人民之间,当起了传教士。

吃土豆的人 荷兰 梵高 油画 科伦·米勒博物馆藏 1885
他以粗拙的笔触描画了人物满布皱纹的面孔与骨瘦如柴的身体。人物吃着土豆手是粗糙的,因为这双手也是那双曾经费力挖掘土豆的手,是那双劳动着的手。然而梵高的这幅饱含着力量的画作却注定与当时流行着的明快轻柔的画风格格不入。
而此后的梵高舍弃了黑暗的北国风格,开始变得明亮多彩起来,游走在了印象派的边缘,而这也促成了他与高更间的相互欣赏。


其实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除了时运不济好像就再也说不出其它,一个是获准在艺术边缘徘徊的阴险股票经纪人,一个是在泥泞中打滚浑身酒气的传教士,而梵高却坚信这样的他们在创作上将经历某种融合,并爆发出惊人的艺术的火花。


《十二朵向日葵》 1888年荷兰 梵高 油画
1888年8月梵高开始描绘向日葵。在保罗·高更到达阿尔勒之前,梵高开始构思向日葵系列作品。在给埃米尔·伯纳德的信中他写到"我在用半打向日葵装饰我的工作室时想到,这未经粉饰的铬黄燃烧在蓝色的背景之上,从孔雀绿到品蓝。


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 荷兰 梵高 油画 十五朵向日葵 荷兰 梵高1888 布上油画纵100×横76cm东京安田·葛西艺术博物馆藏
梵高最终于计划在他和高更作为工作室的黄房子里开始画12朵向日葵的工作。"我想为墙壁搞点装饰,只用向日葵……好,如果我完成了计划,那将做为墙的表面,所有的东西将因此成为蓝与黄的交响乐。我每天从日出开始工作,因为那些花会很快凋零,哪怕中间有一朵打蔫都很麻烦"。不巧,梵高竞争不过多变的季节,在1888年的8月,他仅完成了四朵向日葵。
梵高描述了这次创作的开始三幅画:"我画了三次,第一次,三朵大向日葵在一只绿花瓶里,明亮的背景;第二次,三朵,一朵枯萎并掉了叶子,另一朵是蓓蕾,背景是品蓝;最后一幅是明亮的,我希望,开始创作第四幅。这第四幅有14朵花,黄色背景。"
五朵向日葵的静物画是值得注意的作品,它的遗失是个悲剧。

《花瓶里的五朵向日葵》


注: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我在多数人眼中究竟是什么?是虚无缥缈,是离经叛道,还是个讨厌鬼,简言之就是个人渣,就算他们说的都没错,但有朝一日我要透过我的作品让他们瞧瞧,我这个微不足道的无名小卒的心声。”


人生无常,也许无言的死便是无限的活,他的画流传至今,也将继续流传下去,点醒、感化每一个看到他作品的人。
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与他们的人生都是紧密相连的,艺术即人生。